APP下载

民国时期江苏无锡耕地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基于地租理论与空间自回归模型

2022-05-24张景娜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面板农民工

张景娜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100085)

为了研究民国时期无锡市地租率对于实际耕地面积的影响,本文先对无锡的地租形态与租佃制度进行了考察。基于历史资料,在清朝末期,地租制度发展极为成熟与完善。民国时期明弘治《吴江志》载,凡“佃富家田产以耕者,谓之佃户。每田一亩,起租一石至一石八斗。至清代地租即为发达”此外,民国时期各地押租制度极其发达,江苏无锡押租制度在民国同样盛行。1926年10月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各省支部会议通过《最低限度农民政纲》,其具体方案是:减轻佃农租率25%、遇饥荒免付田租、禁止上期收租和禁止包佃制,这标志着“二五减租”的开始。然而二一七次省政府会议由主席提议,“将二五减租办法自十八年份(即1935 年)起暂行取消”。主要矛盾是政府税收逐年减少,且主佃关系矛盾重重,恶意征收押租导致地租变相上升。据1933 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在调查的县中有十八个县有押租,占所调查县的60%。据民国23年《中国实业志》载,抗战前,江苏省各地押租租额一般低于地租正额,而到抗战胜利以后,不少县押租租额已与地租相当。届时地租剥削存在四种形态: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与押租。实物地租在封建地租剥削中占据主要地位。传统观点认为在定租制占统治形式以及减税政策推行的形势下,随着生产力提高而来的是地主的高额地租剥削。由于地租无法改变,因而地主用押租代替高额地租作为剥削形式。

该时期地租率变化对于实际耕地面积变化具有推力和拉力两种作用。地租率下降对于实际耕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影响表现为推力作用。地租率下降,农民担负的田赋更少时会促进农民耕地。地租率对于耕地面积的间接影响表现为拉力作用。当地租额下降时,地主为了获得更高的剩余价值会采取变相押租的方式为农民带来耕地压力。佃农以及贫农只有在交付押租后才能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低收入农户为了获得地租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民间借贷。当借贷额超过地租额时,农民便选择放弃耕作或减少耕地面积。此外,地租是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地租下降造成了该时期诸多主佃纠纷,造成农户生活质量与社会地位下降。《二五减租》述评提到“佃农于减租后,并无利益可言,盖因有减租明目后,地痞流氓,即相率把持农运,或诱胁佃农缴纳会费亩捐,或勒索佃农缴纳其他特别费用”。基于历史脉络,本文发现1927-1936 年间由于“二五减租”运动的推行,田赋下降缓解了农户的地租压力。因此在该阶段江苏无锡市地租普遍呈下降趋势。而由于减租运动推行不顺利、1936 年后减租政策废止以及恶意押租的盛行,使得部分地区地租有所回升。

传统地租理论基于田赋地租对于耕地面积减少有较为系统的解释。李嘉图地租理论认为,地租的增加必然导致利润的下降,这阻碍了农业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发展。本文使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文献计量,筛选与“地租理论”关键主题相关的500 篇权威学术期刊,基于时间跨度和文献网络画出时区图(图1)。

图1 地租理论文献计量时区图

1 数据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无锡市农村经济调查》中1927-1948年十一个村庄的数据,对该面板数据描绘时序图(图2)。

图2 1927-1948面板数据时序图

该面板数据的时间变化图横轴1、2、3 分别代表1927、1936、1948年。landrent代表贫农、雇农和中农三个阶层的“地租额占租种土地总收获"的百分比数据,Migrant 代表到城市工作的劳动力,cultivated_land 代表租种土地占实际耕地面积。标题1到11分别代表江苏无锡市曹庄村、东吴塘、龚巷村、黄土泾桥村、刘巷村、毛村、邵巷村、苏巷村、唐家岩村、衣村、张塘巷村十一个村的数据。

由图像看出,农民工进城务工比例在1927-1948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且1936-1948 年间进城务工幅度更大;地租率在1927-1936 年间在11 个县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1936-1948年间的少数村庄如东吴塘、龚巷村、黄土泾桥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二五减租运动在初期有效果,但在政策执行后期有懈怠且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完善。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以及地租率变化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在各时期在各村庄中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趋势,本文进一步对于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2 实证分析

2.1 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Holtz_Eakin(1987)最早利用PVAR 模型分析面板数据的内生性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耕地面积与地租率之间以及耕地面积与农民工进城务工之间可能互为因果,因此采取因果检验可以有效避免内生性问题。根据AIC信息量最小原则,选择二期之后本文设定地区分类为无锡市11个村庄。由于面板数据包含越多的时间维度数据越能够分析研究问题的动态关系,因此本文将1927-1948 年全部时间段数据用于空间向量自回归,在找到因果关系后再进行时间拆分。

在两阶滞后条件下使用pvar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空间向量自回归结果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5%显著性水平下,地租率变化是实际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系数为-2.8,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在1%显著性水平下,外出务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系数为-0.514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其他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

由列联表可以直观看出,耕地面积是被解释变量,地租率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是解释变量。PVAR 模型将研究变量视为内生变量,并将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该模型允许数据中存在个体效应与异方差性,且滞后系数随时间变化,放松了数据的时间平稳性要求。因此该模型可作为一个含有丰富结构的模型从而捕捉数据的更多特征。

2.2 Tobit面板回归与随机面板效应

Tobit面板方程:

_=migrantβ1+landrentβ2+u

u~(0,)

=__>0

当潜变量_小于等于0 时,被解释变量等于0;当潜变量_大于0 时,被解释变量等于潜变量本身。同时扰动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态分布。

可以看出,1927-1936年农民工进城务工与地租变化对于实际耕地面积的影响均显著。农民工外出务工增加了实际耕地面积,符合农民工外出务工削弱有效劳动力的猜想。地租率与实际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即实行二五减租后耕地面积仍下降,不符合原猜想。因此,本文猜测二五减租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落实。史料记载,1934 年江苏地籍整理设立“土地委员会”,同年5月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决定整理田赋增加收入。学者认为,战前不能全力整理地籍而改为土地陈报是土地法不能践行的一大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PVAR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地租率变化是实际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两者呈负相关。在1%显著性水平下,外出务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两者呈负相关。其他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在保留了显著变量后分成两个时期,使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对于耕地面积变化进行解释,发现在1927-1936年十一个村庄地租率均下降,但是该时期地租率与实际耕地面积呈现正相关,说明地租下降反而使得实际耕地面积上升。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面板农民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