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利店和北京地铁再结合

2022-05-24王蓝莹摄影魏科武

人民交通 2022年9期
关键词:北京地铁上班族便利店

本刊记者 / 王蓝莹 摄影 / 魏科武

对在北京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新开一家便利店是超级大的开心事,值得叫上同事赶紧来逛逛。要是新换的公司附近没有便利店,也是值得吐槽的,其他城市的人很难却理解这种“便利店狂欢”。

在小城镇定居的人,通常开20分钟车就能逛遍小镇,买到需要的东西,哪里开了便利店都不足以吸引注意力。而对于定居其他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便利店唾手可得,更没有什么可惊叹的。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在11位,仅上海的三分之一,东莞、长沙的二分之一。深圳平均每3136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广州和上海分别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在北京,这一数据是9919人/店。可见,在北京的上班族们一直被多么不便利的生活困扰着!

对他们来说,走在路上想买一瓶水或一袋面包,去马路对面的便利店,绕过去再回来就要步行20多分钟,有时还要上天桥或走地下通道,这常常让人望而却步。沿着这条街走下去,又不知道另一个店铺在哪里,很可能是徒劳,这给便利店店主和顾客都带来了麻烦。

对便利店店主而言,街对面的人不想过来,只有半条街的顾客让生意更显冷清。在北京开便利店更是流传着“三个半”的说法:因为天气寒冷,冬季居民不爱外出,只能做半年生意;居民没有夜生活的习惯,只能做半天生意;过马路太复杂,只能做半条街的生意。如此三个半的限制条件叠加起来,让北京的便利店发展举步维艰。

对顾客来说,实现购物需求的时间成本太大,只能选择两种“忍着”,要么不用,要么走过去买。在“忍着”的压力下,心里的不舒服不必细说,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流通。

一边是上班族渴望的高覆盖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一边是便利店主因客源不满足而没落关店。两边的需求对接不上,便利店经济得不到发展、消费者嫌弃生活不“便利”是个老大难题,好在地铁站便利店将两边需求有效连接起来。

地铁站是城市便利服务体系主要场景点,是解决通勤中应急需求的最佳场所,上班族在地铁站内经常会出现需要购买水、面包、纸巾、充电宝等应急物品的情景。如果在此情景下,顾客可以迅速采购到相应的物品,提高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为便利店带来可观的经营收入。

对便利店来说,地铁站的大量人流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在站内的便利店一般能辐射至少两个出口,相当于容纳了两条马路的消费人群,打破了生意只做半条街的怪圈;地铁站不受季节影响,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这里都不乏人流,更不乏需求,不会让便利店到了冬季就生意惨淡;大多数地铁站运营的时间在早上5时至晚间23时之间,不管是早起的、还是晚归的,都能成为便利店的潜在顾客。

北京曾经是国内最早开设地铁便利店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乘客能在地铁买到汉堡、火腿、三明治、报纸,甚至衣服、化妆品、皮包、录像带等。至2003年,北京地铁陆续开出21家便利店,集中在1号线和2号线热门站点,每家便利店面积约10平方米,所售商品在200—300种。然而,2004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便利店在地铁内销声匿迹,北京地铁从此进入无便利店时代。

随着各地地铁交通的蓬勃发展,北京地铁站内无便利店与其形成明显反差,经常被网友吐槽“冷冰冰”,不如其他一二线城市热闹。在2021年7月,这种状况被打破,三家便利店在北京地铁试运营。5个月后,包括便利店、药店、书屋在内的便民设施增加至130家,覆盖10条地铁线,满足了地铁通勤一族的需求。

“拿好东西自己操作,更快捷了。平时上班都比较忙,路上能有一家便利店,特别方便。”在地铁5号线东四站的智能无人便利店里,因为工作没顾上吃午饭的乘客张先生选购了饼干等食品,并通过自助收银机实现无感支付。

“现在北京很多地铁站慢慢开设了便利店,对于通勤一族来说,很多时候直接在地铁购买早餐带回公司吃,就不用再绕道去别的地方买了。”消费者于女士表示,之前没有便利店的时候,只能从自助售卖机上购买饮料之类的商品,商品种类有限,非常不方便。

对地铁站内陆续开启的便利店,通勤族表达了欢迎之情,但也有人感到失望,因店内没有上下水,比较受通勤族喜爱的关东煮、包子等鲜食还是无法售卖,不能满足味蕾多样化的享受。而这部分食品又恰恰是便利店的高毛利部分,对实际收益会存在一定影响。据网络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地铁便利店的月租金每平方米为四五千元,大部分面积在20到30平方米。如此算下来开一个店每月租金得需要8到15万元,一年下来租金成本需要96到180万元,开十家也就意味着上千万元的投入,再叠加上每月员工工资等开销,收益能否平衡支出是个问题。

有些品牌可能会首先看重在地铁站开店的宣传作用,对于他们来说,北京地铁站承接着全国各地的乘客,在地铁站开店,能将品牌知名度向其他城市扩散,具有一定品牌宣传作用。目前入驻的商家都是经过筛选、具有一定实力的,短期内的收益在尚能负担的情况下,地铁便利店运营者还需要尽快开动脑筋,找出地铁通勤一族的消费需求,将需求与地铁规范相结合,打破现状,达到盈利和宣传双赢的目的。

这批陆续开启的地铁便利店更是地下商业体系的先锋,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地铁通勤人多且集中,将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会把地铁站内庞大的人流转变为商流。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下班出地铁的过程中就能买到现成的晚饭、食材或调味料,牙膏、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乃至家庭必备药该是多么方便惬意呢,店铺老板和地铁运营方又能增加多么可观的收入呢。

猜你喜欢

北京地铁上班族便利店
便利店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摩登上班族
在北京地铁上
上班族
上班族的小确幸
北京地铁2014年底将开通4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