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非遗产业品牌的南川样本

2022-05-24王松涛

中国名牌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佛山南川竹笋

王松涛

重庆南川区近年来大力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活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注重将非遗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着力挖掘和扶持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文化、发展非遗产业的过程中,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为传承和利用非遗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样本。

据介绍,南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加大发掘整理力度,目前,已创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1项。

南川区非遗中心主任唐郁说,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可以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产业培育,为乡村振兴“赋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大的价值。

唐郁介绍说,“南川大树茶”曾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还有“茶树鼻祖”之称。金佛山野生大树茶生产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南川区把发展大树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推出“南川古树茶”品牌,每斤能卖到上千元。全区目前已有大树茶种植面积近万亩,有力带动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推动培育非遗项目成为产业的同时,南川区文旅委、区人力社保局还不定期开展各类非遗技能培训,为有一定非遗技能的人才提供作品展览、展示、宣传和外出学习机会。南川区妇联对在手工技艺方面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挖掘利用,采用“培训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南川巧姐”,推动手工编织业发展升级,围绕非遗项目做大做强非遗品牌特色产业。

南平镇是南川区的一处苗族聚居地,苗族民族手工艺术盛行,绳结编织成为一种盛传的民间艺术。项目传承人王小兰能用一根根五彩丝线,通过结、穿、绕、缠、编、抽等动作,变成一件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家居饰品、挎包等,产品深受欢迎。如今,绳结编织已经成为南平镇文化旅游的非遗招牌,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致富。

南川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与家庭作坊结合”的模式,通过加强引导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和利用非遗文化项目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金佛山方竹笋和会峰老盐菜。这两个非遗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都发展成当地的重要产业,带动大量村民就业创收。

南川是金佛山方竹笋的原产地和现代地理分布中心,方竹笋采收有着古老的历史。当地村民在长年累月劳作中形成了“金佛山方竹笋传统加工工艺”非遗品牌,这一技艺也入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佛山方竹笋通过煎炒烹炸,变身成翡翠芙蓉笋、吊锅笋子鱼、白油笋尖、方竹笋汤锅等美味佳肴,受到中外食客称赞。

唐郁表示,金佛山方竹笋宴制作工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到最终在当地培育发展成一个产业,经历了从简单向多样、在传承中不断开发升级的过程。现在,这一非遗品牌的形成,不但展示了南川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还大大推动了金佛山周边的乡村产业,成为国内知名的制作工艺和非遗特产。每年方竹笋年产值超过2亿元,从事方竹笋生产、加工、销售等关联产业的人员上万人。围绕土特产方竹笋和非遗制作工艺,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下,形成一个带动乡村发展的大产业。

南川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会峰老盐菜也是一项类似金佛山方竹笋的非遗品牌。老盐菜腌制手法具有上百年历史,产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现在,会峰老盐菜已实现了种植规模化、腌制加工标准化,带动乡村振兴。

“三不加”的傳承人李同华则围绕非遗项目将产业和乡村休闲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游+加工业+非遗”的经营模式。据介绍,“三不加”酱油和食醋的酿造,采用高盐稀态发酵传统工艺,经过一年以上日晒夜露(夏日晒、冬捞冰)程序自然酿成,是高品质、具有独特风味的健康食品。在重庆三不加食品有限公司的晒场,远远就能闻到酱香扑鼻。

由于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制作技艺的魅力,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公司晒场参观。针对这种情况,该公司把乡村休闲游和非遗制作工艺文化结合起来,投入资金打造非遗项目参观基地,凸显非遗项目的文化底蕴。游客既能真切感受酱油、食醋的非遗制作工艺,又能参观大观镇的农家乐和新农村景点。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经营效益,还大大带动周边农家乐和农副产品的销售。

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有一家名为“莉娟农家乐”,与普通农家乐不同的是,这个家农家乐有两道菜的烹饪工艺“高山石斛保健老鸭汤”“姜爆鸭”入选区级非遗项目名录。老板段莉娟说,真是“一招鲜,吃遍天”,这两道菜成为非遗项目后,借助品牌效应,家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到周末客人还要取号等候,现在一年收入远远超出以前外出打工时挣得的。

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南川区不少来源于百姓生活和劳动的传统技艺,都在培育发展成兴村富民的非遗品牌和产业。

南川区委宣传部李道灿、黎明等人总结认为,在把非遗文化打造非遗品牌过程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着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确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宣传、传播、转化、发展工作。南川区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很多非遗文化产品和工艺,既有传承千年的制作技术,也有创新变革的手工体验,这些都散落在广大乡村,需要发现发掘,加强整理保护。

二是要强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掘整理体现农耕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非遗传承培训,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转化,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非遗产品,打造“非遗工坊”,着眼传统工艺振兴,加强非遗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

三是在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要重视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利用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加强宣传,让非遗项目形成的乡村产业持续获得关注,成为坚实抓手和发力点,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金佛山南川竹笋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杜鹃红遍金佛山
大南川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分析
金佛山,从沉默到爆发
——重庆山水都市旅游
金佛山药用两栖类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