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效分析与前景探索

2022-05-23王煜婷徐柳娟赵立达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节水型节水县域

李 辉,滕 云,王煜婷,富 刚,徐柳娟,赵立达

(1.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800;2.黑龙江省水利学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3.黑龙江省龙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4.黑龙江绿地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

为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思路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了《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评价内容包含11大类、20项评价指标。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建设原则[1],北京市印发《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工作指南》,提出了更严格、更精细的包含基础、管理、技术指标在内的11个小类、15项评价指标的节水型社会创建标准[2-3]。

2 创建现状

2.1 年度推进情况

水利部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中共65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第二批名单中共201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工作。第三批名单中共350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第四批名单中共478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情况见图1。

图1 2017—2020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情况

2.2 累计建设情况

总体来看,2017年建成县(区)数量少,建成比例低,且覆盖范围窄多集中在北方地区;2018年建成县(区)数是2017年的3倍有余,建成比例明显提高,且覆盖范围显著扩大;随着县域复核工作科学化、精细化、严格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认真贯彻节水优先工作思路,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步伐大幅度提升。为顺利完成2020年创建目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集中创建,2019年建成县(区)数是2017年的5倍有余,建成比例明显高于前两年,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外已全部开展创建工作。2020年为目标年,平均建成率17%,历年最高。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累计建设情况如图2。绝大部分地区完了创建目标,其中北方14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未完成建设目标;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西藏自治区未完成建设目标。

图2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累计建成情况统计分析

3 经验成效

我国经过10余年的建设,已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相关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等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节水方面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

3.1 创新体制机制

为全方位、多渠道纵深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创建县(区)大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为突出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作为节约用水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为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此项工作,北京市就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印发一系列专项规划及建议。黑龙江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纳入河长制挂图作战任务清单。江西省以县(区)长令形式颁布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工作文件。

3.2 节水载体示范作用

节水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灌区、示范性社区、示范校区、示范企业等节水示范载体的引领作用。北京市建成自来水博物馆节水教育基地,生动直观、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宣传节水;江苏省印发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实现节水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宾馆、进军营、进家庭全覆盖,创建2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浙江省“五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90%以上;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初步建立节水载体建设激励机制。

3.3 技术创新

上海市与第三方合作建立高效水务管理的“智慧水务云平台”,通过无线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用供排水量、供排水走向、管网漏损等信息;北京市推广“四水联用”,即:雨水充分利用、污水全面回收、再生水补充使用、自来水优水优用,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等城市海绵体,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安徽省、江苏省、陕西省等地推广互联网、水肥一体化农业,开展农业节水可研项目。

3.4 节水宣传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开设“县委书记谈节水”专栏,分享创建经验和成效。黑龙江省依据此专栏开设了水务局局长谈节水、专家谈节水等公众号。从顶层设计、专业技术、精准施测等方面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建成效。

4 存在问题

(1)标准适用性。一是南北划分及完成比例问题。我国不同地理分区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数量差异明显,以南北方作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划分界限过于笼统。二是部分指标值与实际值不符。如管网漏损率、再生水利用率及农业水价精准补贴,绝大部分县(区)此项指标不得分或分值较低。三是部分指标概念不够明确。部分县(区)对重点用水行业、公共机构、再生水利用等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基础数据采集及自评结果不准确。四是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多源。计划用水、农业用水计量、管网漏损率和高效节水灌溉等指标,数据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数据准确性难以界定。

(2)责任主体。一是部分县(区)对落实节水优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席会议机制流于形式,部门参与意识薄弱。二是部分县(区)对节水建设项目的投入较少或无投入,缺少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三是部分县(区)未设立专职节水管理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部分地区因机构改革等原因人员变动频繁,不足以支撑此项工作。

(3)县域复核。一是流域复核尺度不同。流域复核成员组因专业技术、标准解读、复核程序、问题认定等差异,再加上主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最终复核得分。二是复核时间。自评估材料现状年、初验和备案年、流域复核年为连续的三年,复核时又大多以上一年度佐证材料为准,各县(区)必须对原有自评估材料进行补充修改,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人力财力等资源。

(4)提质增效。节水成效巩固深化,达标建设提质增效不到位。针对过去几年的创建工作,系统性的总结和推广滞后,好的经验做法和技术创新无法被借鉴,不同批次创建的县(区)反馈同样的问题。部分县(区)以达标为目的,缺少关于县域节水的整体思考和规划,创新点不足,创建质量一般,实质内容较少。

5 建议整改措施

(1)完善标准。结合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对不易复核或适用性不强的指标进行调整,优化指标设置,完善相关指标具体算法和数据采集要求[4]。明确《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对相关指标评价和支撑材料要求做进一步细化说明,提高《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水资源费征收。探索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新办法,提高水资源费征收的强制性,健全水资源费征收体系。建议除试点外的县(区)探索推进费改税机制,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遏制水资源费漏征、少征、拖欠等现象,倒逼生产方式,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节流减排是关键。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规划,工业企业优先考虑使用再生水,减少新水开采。制定再生水利用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建设再生水供给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为再生水利用创造条件。

(4)完善后续管理体系。为长久维持并逐步提高创建效果,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复核,对达不到复核要求的单位取消达标县命名。同时,各县(市、区)要继续挖掘节水潜力,特别是高耗水企业、非常规水利用潜力,提高用水效率。

6 结 语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是落实节水优先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因节水工作产生的新生事物,除了现有的《节水评价标准(试行)》,并没有多元化的案例可参考,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总结吸取了宝贵经验,但尚未成体系,同时也暴露出现行标准以及工作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本文对其中部分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为高质量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节水型节水县域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