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23王晶天津市黄河医院急诊内科天津30011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插管

王晶 天津市黄河医院急诊内科 (天津 30011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在院前急救中简易呼吸机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进行研究,入组例数为28例,利用数字分配法分为2个小组,每组各14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选择简易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对照组选择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研究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3.24±2.93)%、心率(95.24±10.61)次/min、呼吸频率(20.63±5.72)次/min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80.93±9.88)%、心率(120.67±9.55)次/min、呼吸频率(30.61±6.52)次/min比较,观察组对比优势性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分析发现,观察组心脏功能衰竭1例,占比7.14%,心脏骤停1例,占比7.14%,无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心脏功能衰竭3例,占比21.43%,心脏骤停3例占比21.43%,心律失常1例,占比7.14%,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具备较强比较优势(P<0.05)。结论:应用简易呼吸机为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辅助呼吸,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一般为在医院外环境中对于存在生命危险以及出现中毒、创伤、急症、灾难等伤者进行现场救护及运转,并在路途中实施救护。规范化的急救体系能够提升急救质量,利用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并结合先进化的院前急救设备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因此,对于辅助呼吸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可提升抢救成功率[1,2]。本次对于院前急救中实施简易呼吸机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研究中抽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阶段本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共抽取28例,研究纳入对于此研究可以积极配合患者。分配方式:数字法,将分组后两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分14例,观察组:入组男患者6例,入组女患者8例,患者年龄24~75岁,平均(66.42±5.33)岁。对照组:入组男患者7例,入组女患者7例,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66.36±5.74)岁。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显示P>0.05,本次分组属于有意义分组。

1.2 方法

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实施Impactuni—Vent706美国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后利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Impactuni—Vent706美国呼吸机:此呼吸机为美国军方指定应用品牌,在美国急救市场应用率为70%,具备使用安全、简单、高效及稳定的特点;能在几秒钟帮助患者实现通气,潮气量精准,儿童、新生儿、成人均可使用,具备无创通气,电池应用时间较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急救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对于简易呼吸机急救干预效果数据实施统计,抢救成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以±s表示,行t检验。两组对比P<0.05时,表示数据比对存在较大差异,为有意义比对数据。

2.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指标比对

比较分析观察组、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指标,观察组指标优势性较强(P<0.05),见表1所示。

表1.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指标比对具体情况(n=14,±s)

表1.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指标比对具体情况(n=14,±s)

组别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观察组 93.24±2.93 95.24±10.61 20.63±5.72对照组 80.93±9.88 120.67±9.55 30.61±6.52 t 4.4695 6.6655 4.3052 P 0.0001 0.0000 0.0002

2.2 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对照

抢救成功率比对中可发现,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具备较强比较优势(P<0.05),见表2所示。

表2.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对照(n=14,n/%)

3.讨论

院前急救一般为在医院之外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实现相关运转救护的重要环节。对于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临床一般通过辅助呼吸等方式实施治疗,可提升抢救成功率,必要时应具备完善的急救措施及急救系统,同时,不可缺少的还有先进的抢救设备作为临床支持。可进一步为患者赢取更多抢救时间,使抢救成功率提高,为积极探求院前急救措施,本次将针对本院行为复苏患者利用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院前心肺复苏为现场抢救的重要措施,大脑缺氧时间在5min以上会引发组织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现场实施气管插管进行心肺复苏,为临床抢救的必要手段。气管插管成功,并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恢复通气,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产生一定影响。临床研究发现,现场工作人员立即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能够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以往本院对于急救患者一般采经口气管插管球型气囊通气以及面罩气囊通气,抢救成功率相对较低。临床分析发现,主要由于辅助呼吸方式无法满足患者生命需求导致。球囊面罩通气一定程度上会对于气道产生堵塞,会产生一定的通气不足情况,经口气管插管、球囊通气会引发患者潮气量、通气频率不稳定较差。两种呼吸方式均可诱发患者产生胃内容物反流,进而诱发窒息。因此,应积极寻找更加可靠、安全的辅助呼吸手段。简易式呼吸机临床应用能够通过通气频率具备稳定性特点,同时,控制情况较为简单,能够实现运输轻便,临床研究中发现,可帮助患者实现血气改善,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简易式呼吸机,具备理想的通气模式,抢救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自控,使患者通气不足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能够对于潮气量、呼吸频率进行调节,有利于实现针对性急救。简易式呼吸机与其他通气方式比较,可提供纯度更高的氧气,对于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能够及时有效清除,使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得到积极改善。

建设有效的通气方法能够使危重患者实现安全运转。简易式呼吸机具备轻便、体积小、操作简单,同时容易掌握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利用简易式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后,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能够实现有效纠正,相比于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简易式呼吸机能够在院外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人力资源节省,有效实现危重患者抢救,其应用效果相比人工气囊更好。

危重患者由于其脏器或脑组织出现缺氧,会产生较多严重并发症,为后期治疗产生较大阻碍,为患者实施简易式呼吸机辅助呼吸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平稳运行,使其顺利到达医院,同时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帮助患者实施迅速及时的人工呼吸建立,为临床急救中的重要环节。

简易式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设置通气模式及参数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通气模式。模式标准为:①呼吸衰竭、基础肺功能等病理特点;②患者并发症及自主呼吸强弱;③呼吸机通气特点;④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及指标监测结果进行改变及选择。如呼吸情况较弱或无呼吸,可选择CV模式,呼吸改善后可利用Simv模式,患者如无自主呼吸需要直接利用CMV模式[3]。

运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实现有效气道开放,帮助患者实现气管导管妥善固定,避免呼吸运动引发导管滑动,对气管黏膜产生损伤。②及时帮助患者对于呼吸道内分泌物进行清除,使患者保持呼吸畅通并实现输液通道建立,便于为患者进行静脉给药,及时失血容量补充。③患者如出现焦躁可适当为其进行保护性约束及镇静。④对患者的胸廓起伏病情及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⑤及时与院内取得有效联系,叮嘱相关科室实现急救仪器准备及急救物品准备。⑥积极关心家属及患者,与其进行多交流、多解释,了解家属诉求,同时告知其病情及途中风险情况,使家属与急救人员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有效实施运转工作[4-6]。

危重患者抢救中,急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使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能够更加制度化、标准化及程序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定时进行急救车辆保养及维修,对于急救过程中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例如呼吸机、除颤起搏仪、吸痰机、气管插管套件、心电监护仪等)进行定时检查,使其能够保持备用状态,而对于抢救过程中的相关物品及药品做到定位及指定数量及定品类,实施专人管理,并执行班班交接制度[7-9]。②急救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同时出诊医师需要在ICU实现两年轮转才可上岗,急救人员需要保持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急救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同时具备急救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有效实现科内和谐、医患关系和谐以及科外和谐,对于制度及职责进行有效完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率[10]。

本文研究显示,对于组间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可发现,观察组指标优势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中有12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入院,2例患者由于心脏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死亡,对照组患者有7例顺利抵达医院,死亡概率为50%。呼吸机是急性、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临床应用在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因此,为保障呼吸机能够实现连续运作至关重要,如遇到突发事件。例如,存在氧气突然中断、停电、压力过低以及呼吸机故障无法运作时,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机分离。采用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源,其氧流量一般控制在6~8L/min,氧浓度一般为70%。针对无自主呼吸以及呼吸微弱的患者应保证在突发事件过程中仍然维持良好的呼吸状态,并确保能够获取足够氧气供应。急诊过程中主要为抢救患者生命,患者平稳后其诊断治疗需要运往医院进行实施。李绪阳[11]报道发现院内转运,紧急治疗过程中采用气管插管术进行机械通气,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机撤离,利用简易呼吸器能够有效代替呼吸机,一端接气管插管,另一端连接氧源。简易呼吸器与自主呼吸保持同步,使呼吸机做工减少,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简易呼吸器其便携带有无氧源,均可进行立即通气,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呼吸道畅通保障,积极建立通气。同时,避免患者产生缺氧,对各项器官造成损害。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的患者胸廓起伏、神志情况、呼吸节律、面色、自主呼吸频率、皮肤颜色变化等,并结合相应对症处理,为挽救生命赢得更多宝贵时间,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中应用简易呼吸机实施辅助通气治疗能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改善。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插管
糖臬之吻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