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移默化培养山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2-05-22黄芳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7期
关键词:寄宿生中小学生行为习惯

黄芳

摘要:教育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地进行改革,这对我国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是一件喜事,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个人的素质水平。虽然国家及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但仍存在着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培养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区别。山区农村的中小学寄宿生相对来说留存下来的一些行为习惯比较不好。由于师资力量的缺少以及家庭监督的缺位,导致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的不良习惯明显更加严重,和他们相处时要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让他们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造福一生。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寄宿生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总体发展趋势仍然是不断的城市化,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去城市里发展,而正值上学年龄的孩子就被留在山区、农村老家由祖父、祖母照顾,成为寄宿生。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正确监督和指导缺失使得原本就不具有完全人格的中小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等等问题,最终都反映到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上。所以在对待山区农村的中小学寄宿生时,更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督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

一、培养山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还处于比较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极易因为自己的情绪产生的剧烈波动而做出一些比较冲动的事情。他们正处于的年龄阶段对外界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社会上的事情他们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意志力比较的薄弱,会因为好奇心尝试许多他们认为的新鲜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活动比较的丰富,所以更要在这个阶段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较在学校时间更多,所以他们的作业完成速度和对校园的适应程度都明显高于走读生,但是走读生的个人行为习惯也比寄宿生的更加优秀。寄宿生活是长期的,在集体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都无法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所以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提高综合素质。

二、农村山区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的缺陷

1、对学校环境的适应速度较慢

农村山区的中小学寄宿生一般来说在比较小的年纪就进入学校开始寄宿生活,在生活上少了父母的帮助,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自理能力相对来说不足以解决他们在寄宿生活里所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要充分克服在家“唯我独尊”的心态,还要适应没有了家长在身边督促的安全感。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长期下来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挫败感,逐渐失去了对校园寄宿生活适应的积极性。山区农村的环境与城市的学校相比也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需要动手完成的事情变得更多,要克服的困难也更加严峻。久而久之,他们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心理的敏感程度也会加剧,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陷入死循环。

2、学生的卫生、饮食生活习惯较差

根据近些年做过的调查来看,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山区中小学寄宿生有着比较差的卫生生活习惯。除却学校固定时间进行的检查,他们几乎很少动手改变他们的卫生环境。

日常穿着的衣物、袜子等经常是带回家交给家长去洗,这与他们在家就形成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家长对于这种情况也是见怪不怪,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在动手中磨练自己,改掉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我国山区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比较显著的提升,所以很多学生从小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对于食物很挑剔,而学校食堂的饭菜在可口程度上与家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引发了学生浪费食物的问题。部分学生甚至经常翻墙到校外,购买垃圾食品,学校的管理难度陡然上升,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差。

三、培养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1、加大对学校教师的考核力度,明确管理制度

在山区农村任教的教师肩上担负的责任与城市教师相比更加沉重,他们需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选拔教师时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去考核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比如说在进行选拔任课老师时,不仅要重视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就是专业素质更要重视他们的道德水平。中小学的寄宿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任课教师能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建立一定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生活老师的选拔也是十分重要,他们应该具备完整的管理学生的应对方案,在面对出现的不同情况都能镇定的处理,处理方案也需要灵活随着学生的个人性格而做出调整。

2、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寄宿生活中,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对于寄宿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进行课本学习的同时也要进行对生活知识、劳动知识的学习。具体体现在可以由学校举办“生活能力比拼大赛”,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养成叠被子、打扫寝室卫生、早睡早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与他人可以和平共处,为寄宿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磨练学生的精神意志

寄宿学生年龄小且远离学生,可能会在心理上比较敏感。他们相对来说更加需要精神辅导,只有当精气神更加蓬勃才能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积极探索。对于学生的内驱力和潜能的激发都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而且培养这种精神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不能因为短时间没有看到成果就放弃。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更应身先士卒,以干净整洁的个人形象、勤劳踏实的生活习惯给学生树立优秀典范。学校和老师应更多地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比如说可以增加开设校内外生活技能的比拼大赛,让学生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得到展示,寓教于乐让学生享受磨练自己精神意志的过程,让他们成为支配他们行为习惯的主人,赛后可以由老师进行点评,更好的激励学生正向发展。真正实现寄宿学生自我实现的精神,更好的增长才干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搬往城市务工,父母普遍将孩子的抚养交给爷爷奶奶,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被溺爱的生活状态,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校园生活后普遍表现出来的是不合群,自理能力比较差等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要保证在不伤害学生心理的前提下,使用半监督、半自主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建艳,智银利.农村初中寄宿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教学与管理,2014(15):109-111.

[2]高光德.农村小学寄宿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探[J].读写算,2018(33):60.

[3]姚起.農村中学寄宿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浅谈[J].课外语文,2017(06):140.

猜你喜欢

寄宿生中小学生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