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

2022-05-22刘玉婷王萍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刘玉婷 王萍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5,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0~2020年期间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的文章531篇,绘制了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时间线图谱,发现此期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热点主要为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质量公平、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等。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突现词探测,发现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聚焦在普惠性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立法、师幼互动等方面。

【关键词】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热点;前沿进展;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2-0011-06

【作者简介】刘玉婷(1996-),女,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萍(1966-),女,河北乐亭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一、问题的提出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1]。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展现了我国对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视和决心。本文利用CiteSpace5.7.R5分析软件,重点关注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高质量期刊,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0~2020年期间的531篇文章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了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时间线图谱,对该领域的突现词进行探测,呈现了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文献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5.7.R5可视化软件,对文献之间的共被引关系进行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通過文献共被引聚类呈现研究热点,根据突现文献的变化描绘前沿进展。本研究所使用的文献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学前教育质量”“幼儿教育质量”“早期教育质量”,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10~2020年,选取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计检索到579篇文献。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48篇,最终选取531篇作为样本数据。如图1所示,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2010~2020年期间,该领域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且日益加强。从来源出版物来看,文献分布较为广泛,《学前教育研究》居于首位,且在数量上处于显著优势,表1列出了载文量排名前10位的出版物名称。从文献作者所属机构来看,主要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表2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11位的作者机构。

三、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时间段有内在联系的且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研究问题或专题[2][3]。本研究利用CiteSpace5.7.R5,对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出2010~2020年期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具体如图2所示。由图谱可知,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中有网络节点330个,连线406条,中央密度为 0.0075。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通过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若干标签并聚类优化,共得到8个聚类标签,具体如图3所示。研究选取包含节点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聚类标签进行归纳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得到2010~2020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

(一)学前教育政策

根据聚类时间线图谱,教育政策在我国学者探讨学前教育质量时得到广泛关注。该标签共包含28个节点,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保教质量”“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率”等。21世纪以来,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先后颁布了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是推动学前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可见,在学前教育发展不断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教育政策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4],各国学前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研究和政策关注[5]。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演变,是学者们热衷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经历了形成期(1978~1989年)、发展期(1990~2009年)、完善期(2010年以来)的沉淀,但学前教育质量显著提升的同时又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6]。如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存在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过多运用环境型政策工具等问题[7]。政策制定的单维目标考核以及政策支持的硬件导向等也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8]。此外,政策文本的高模糊化和歧义所导致的政策阐释空间较大等也增加了政策执行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性[9]。

为提升弱势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明显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尽管这些政策并未突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势,但政策倾斜地区的乡镇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为我国弱势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10]。不仅如此,立足长远、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学前教育一贯坚持的方向,我国学者积极研究国际社会学前教育政策,致力于为我国学前教育教育质量研究提供借鉴。李传江等(2017)对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强势开端Ⅳ”以及世界银行的“SABER-ECD”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了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多元化、管理融合化和儿童发展评价过程性等发展趋势,对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定位及建立具有参考价值[11]。

(二)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学前教育更是如此,学前教育立法一直是困扰国家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一大问题,而从法律的高度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一环。该标签共包含20个节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立法”“政府职责”“财政投入”“公益性”等。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先声,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在21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质量而言,学前教育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12],学前教育立法势在必行。

2010~2020年间,我国多位学者针对学前教育立法展开研究,并基于我国学前教育办学经费匮乏、“入园难”“入园贵”、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办园秩序混乱等现实诉求,对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宗旨、保障制度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如维护幼儿的游戏权利、确保公益性及普惠性等[13][14]。对地方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立法进行总结也有利于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正确定位[15]。部分国内学者将关注点放在国外学前教育立法,力图为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提供思路[16]。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事业起步较早,立法相对成熟,管华等(2017)从财政、政府职责、准入要求、师资条件等多方面对国外学前教育立法进行了总结,对我国立法具有借鉴意义[17]。目前为止,在多方努力下,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为学前教育立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学前教育质量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而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不可忽视的话题。该标签共包含17个节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杠杆”等。所谓公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公平并不仅仅是平均和平等,而应包括差别对待[18]。公平已成为当今国际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和首要目标,促进学前教育质量公平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19]。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对个体、社会和国家起着重要作用[20][21]。然而,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和結果不公平[22]。研究发现,城乡隔离、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前教育课程与师资薄弱、学前补偿教育的法律体系缺失等是造成我国学前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23]。为改善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举措,以政府为主导强力推进学前教育质量公平,积极推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24][25]。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为促进学前教育质量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2010~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26]。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农村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国民整体素质及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27]。该标签共包含15个节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农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对策”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经历了调整与恢复、稳步提高、艰难曲折发展、深入改革发展、重点发展等五个发展阶段[28],可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刘占兰(2015)研究发现农村学前教育在硬件、软件设施上都有待改善,如师幼比高、卫生状况差、安全隐患多、体育器械及玩教具缺乏、教师专业能力欠缺等[29][30],导致教育质量满意度较低[31]。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人力、物力、教师素质、经费投入、教育机会等多方面考虑[32]。另外,制度供给不足也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33]。

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健康发展。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政府应出台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专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教育补偿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开发适合本土化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同时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34],保障其社会经济地位和物质精神需求,以确保农村学前教育长足健康发展[35]。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操作性强、兼顾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并存的新路径[36]。

四、学前教育质量研究前沿

突现词可以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本研究将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将主题词设定为“突现词”,运用CiteSpace5.7.R5进行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突现词检测,具体如图4所示。根据图4可知,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保教质量”等成为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热议词,并产生了一定影响力。2017年以来,“普惠性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立法”“师幼互动”等关键词开始出现,且其影响力呈持续趋势。由突现词的突现年份变化可知,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不再单纯强调保教质量,已经转向追求更加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

本研究根据需要对2010~2020年期间突现度大于2且突现年份大于3的突现词进行主要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前沿。由图4可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仅有“普惠性幼儿园”这一突现词,由于“普惠性幼儿园”属于“普惠性学前教育”范围内,且从突现年份来看,“普惠性学前教育”这一突现词有持续趋势,因此将“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分析词。

“普惠性”是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偏低、入园率低、保教质量差距较大背景下提出的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一大举措,其内涵包含受益主体的多元性、弱势补偿性、保教质量的高水平等多方面[37]。赵南(2020)提出,普惠性学前教育需要回到学前教育与家庭的关系上来重新审视,并应首先考虑“究竟谁需要学前教育”和“需要什么形式的学前教育”[38],这也是学前教育往普惠性方向发展的初衷。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正在向普惠性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形式单一等[39]。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窄化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园,片面理解为追求入园率、资源覆盖率等。杨卫安(2017)对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指数的测评结果也表明我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40]。

为加快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让更多的幼儿与家庭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应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快立法明确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健全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协调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一体化发展[41]。另外,关注弱势群体,推进多样化发展,并倡导合力教育等也是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的有效举措。在理念多元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应推动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此外,2010~2020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突现词探测结果表明,“美国”这一突现词的突现度较高,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关键词聚类图谱也有所体现。根据样本数据,我国学者对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质量监测、财政投入以及学前教育立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离不开评价工作的开展,更离不开法律的规制。美国各州QRIS评价系统元评价[42]及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等[43]能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多元评价、适宜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等提供多方面参考。教育发展的一大物质基础是财力,因此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直接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美国补足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短板,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将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儿童的学前三年(甚至更早)的教育,纳入财政重点补贴范畴等可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44]。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探索这10年期间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发现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质量公平以及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等方面。可见学前教育质量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财政投入等多方面息息相关。从2010~2020年期间突现词的突现年份变化可知,此期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前沿问题由关注保教质量转向更加高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不仅如此,从突现词的突现年份来看,“学前教育立法”“师幼互动”等关键词也是未来几年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程晨,虞永平.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进展与趋向[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127-134.

[2] 冯婉桢,陈凯鑫.国际学前教育教师研究中的热点与前沿进展——基于2005~2015年SSCI数据库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05):105-112.

[3] 潘黎,侯剑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基于8种SSCI高等教育学期刊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2,33(06):136-143.

[4] 洪秀敏,朱文婷,张明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回眸与展望:价值取向、研究范式与核心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20(04):11-20.

[5] 宋占美,夏竹筠,周宏燕.当前欧美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政策与质量的争论及数据时代的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14(03): 58-63.

[6] 张利洪.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程、成就与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8(01):54-60.

[7] 冀东莹.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08):5-9+20.

[8] 李雪峰,王慧,贾晋.民族地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基于四川省“一村一幼”计划的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4):123-131.

[9] 刘颖.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06):18-24.

[10] 姜蓓佳,尚偉伟.学前教育倾斜政策的成效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数据[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 52-64.

[11] 李传江,张义宾,周兢.国际视阈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基于“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学前教育新政策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01):3-14.

[12] 汪丞,周洪宇.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2):136-139.

[13] 陈鹏,高源.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现实诉求与基本问题观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6):35-45.

[14] 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4-20.

[15] 梁慧娟.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立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启示——以三个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3(04): 38-47.

[16] 钱雨.美国学前教育立法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3):16-23.

[17] 管华,王君妍.国外学前教育立法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6):60-66.

[18] 杨晓萍,李敏.公平与质量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发展——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李子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3-8.

[19] 庞丽娟,孙美红,夏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4(01):53-59.

[20] 邓莉,彭正梅.确保“起跑线”公平——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学前教育机会指标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62-74.

[21] 刘国艳,陈圆圆,陈玮玮.教育公平视角下不同家庭背景幼儿教育机会获得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调查数据[J].教育与经济,2016(05):23-29.

[22] 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8(05):73-81.

[23] 张寰.美国学前教育弱势补偿机制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03):149-160.

[24] 钱雨.公平与优质: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国际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7):1-11.

[25] 崔青华,孔忠.农村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09):75-78.

[26] 但菲,梁美玉,索长清.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调查——以辽宁省为例[J].教育探索,2016(02):42-45.

[27] 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21-26.

[28] 孙美红.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变迁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33-44.

[29] 刘占兰.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13-21.

[30] 张晗,刘存刚.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2):14-16.

[31] 王冰.河南省农村家庭学前教育投资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评论,2015(07):132-135.

[32] 苏隆中,赵峰.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的异质性——以2013年国家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J].求索, 2016(12):82-87.

[33] 何锋.农村学前教育教育补偿路径优化: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5(09):29-34.

[34] 张岩莉.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23-27.

[35] 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02):33-37.

[36] 严仲连.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J].基础教育,2014,11(03):29-34.

[37] 杨卫安,邬志辉.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199-202.

[38] 赵南.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应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4):50-59.

[39] 胡耀崗,张玉暖,王亚丽.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49-53.

[40] 杨卫安.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指数建构与测评[J].教育研究,2017,38(10):82-87.

[41] 刘焱,郑孝玲.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属性定位的探讨[J].教育研究,2020,41(01):4-15.

[42] 孙贺群.基于有效性验证经验的美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元评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5(03):69-77.

[43] 黄爽,霍力岩.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3):42-50.

[44] 赵海利.美国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趋势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6,37(05):141-147.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自主课题“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综述”(课题批准号:BJZK-2020A3-20026)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王萍,wangp@nenu.edu.cn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