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照明的机构型养老设施居住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2-05-22方雯许晴郑曦阳

美与时代·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老年人

方雯 许晴 郑曦阳

摘  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峻。年龄的增长使得老年人机能衰退,其照明需求与年轻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基于健康照明的机构型养老设施居住空间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老年人视觉特性和行为特点的分析,总结了老年人照明需求的变化,并结合现存问题与老年居住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提出我国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健康照明设计策略。

关键词:老年人;机构养老;健康照明;光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4亿零5万,60周岁及以上人口2亿5千万,65周岁及以上人口1亿7千万。不难看出,中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

长期来看,由于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人口迁移等因素,家庭照护功能进一步弱化,居家养老无法充分满足养老需求,未来会有更多家庭选择机构养老。目前居住型老年设施,主要是参照公寓宿舍或者医院养护的空间模式,注重身体护理,多考虑老年人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的环境,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式住所。这种老年设施更像是仅供休憩的宾馆,注重照护效率,难以摆脱机构化的刻板印象,相应配套设施在结合老年人视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照明设计方面考虑不足,忽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无法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质量。因此,从养老机构的居住空间照明出发,提出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需求的照明设计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人特征分析

(一)老年人的视觉需求变化

人的器官随年龄增长退化,视觉系统也不例外。眼睛结构的光学变化造成的视力衰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针对老年居住空间的照明使用,总结可知,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角膜隨衰老而扁平,老年人会出现远视、散光等问题。看室内物体重影、模糊,对不凸出的物体不敏感,面对强光和阳光时,辨别物体困难,进而产生盲性眩光。

2.睫状肌随衰老而老化,老年人看清物体需要更多光线,周边环境亮度变化的时候,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光线,使得老年人夜间活动的危险性增加。

3.辨别物体远近、大小的能力下降。老年人视觉系统的老化,使他们在空间关系判断上容易出现失误,行为也会受此影响出现差错,导致老年人受伤。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变化

老年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角色转换,生活节奏变慢,社交范围变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减弱,自我认同感、获得感减少,使得老年人长期处于孤独抑郁,渴望得到子女、社会的关怀和平等对待。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接受外界信息受到影响,心理活动也相应受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会直接影响其生活态度、生活满意度,更会间接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表现为记忆力大不如前,致使老年人在家容易出现事故,如看不清家中台阶绊倒、踩空等;或因家中开关不显眼、太分散而找不到开关等。

(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由繁忙变为轻松,社交范围变小。因此老年人在进行交往活动时,由于老年人性格各异、爱好多样,需要一个不受干扰的安全私密空间;但也有与人交往的需求,老年人会因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及健康状况等相似而互相吸引。这是老年群体娱乐、交流的重要机会,能有效缓解老人们的孤寂感,有利于老年人加强沟通、互相关照。

老年人由于日渐衰老,身体机能和自理能力随着时间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睡眠需求大多减少,每天早睡早起,习惯午睡,下午外出时间较晚,具有规律性。对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老人每天活动地点相对固定,普遍喜欢在较为熟悉的地方活动,由于缺乏安全感,较少在陌生的环境活动,日常生活也呈现退行性,待在居室内的时间比年轻人更长。

二、养老设施现存问题

老年人机能退化和社会属性的转变,使其在居住空间内生活的时间比年轻人更多。除了休息,老人们通常还会一起进行手工编织、种花养鱼、种植蔬菜水果、太极拳、手指操等活动来打发时间。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特点,目前养老机构居住空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安全问题

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部分会因缺钙而骨质疏松,肢体行动不便捷,意外受伤的可能性增加。主要表现在居住空间的过渡区域照明考虑不足,使明暗适应能力降低的老年人需要更多适应光线的时间;室内有高差或交通流线不通畅,不具备能够看清楚地面高低不平的足够亮度;老年人卧室面积有限,房内物品较多,如必要的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等,增加了老年人活动的不便和不安全性,容易发生意外跌倒,且易并发骨折。

(二)合居互扰问题

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向老年人提供不同价位和舒适度的房型。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来源单一,受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制约,部分老年人只能接受两人或多人一室的住所。或部分老年人期望在居住空间得到陪伴,尤其是在夫妻、好友之间,可以相互扶持照料,减少孤寂感。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养老机构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存在两人或多人合居的情况。

该情况导致老年人的作息极易被同居的室友影响,老年人的作息虽然规律,但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随年龄增长降低,易被惊醒干扰。因此在两人或多人合居的情况下,老年人之间仍然存在互相干扰的问题,容易使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过于紧密的居住空间,使得老年人的私密空间需求得不到保障,个人基本隐私得不到维护,生活质量和尊严没有保障。

(三)人性化设计不够

目前,养老机构对老人心理方面的关怀还停留在保证老人生活、安全和必要护理等基本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单一、居住形式单一,没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使养老机构更像是提供住宿的旅馆。入住的老人往往没有充分的自由,闲暇生活枯燥,缺少了对老年人人性化的关怀,忽视了针对机能衰退的居住空间光环境和人性化场所的营造。不少老人出现烦躁、抑郁、精神麻木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强化了老年人抑郁、焦虑的心理障碍,导致失眠与焦虑、抑郁症状迁延不愈、加重或复发(如图1、图2、图3、图4)。E8D3731D-1840-4407-9468-A51E9B498B02

三、老年人居住空间照明设计策略

现针对养老设施现存的问题及老年人居住功能空间的照明需求,以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行为特点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养老设施的室内照明设计标准,提出机构型养老设施居住空间的设计策略。

居住空间的设计以10-12床为一个单元。根据空间功能,每个单元共用一个公共起居室和护理室。整体采用浅色的材料,包括白色的墙面和天花,浅色木地板和棕黄色的窗框等,配上大面积的开窗使空间开敞明亮。在照明设计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配置符合老年人特色的照明系统,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一)针对安全性需求的照明设计策略

养老机构的安全性现在已经有较大的保障,但仍需要从细微处考虑,减少老年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从居住空间中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可在照明和视觉方面进行改进。

1.在室内的高差处增加局部照明

居住空间的楼梯和其他存在高差的地方,应选择带有休息平台的折线形,在起步和终步处设置局部照明,保证看清地面高低不平的足够亮度,避免铺装材料和空间界定产生的高差造成的安全隐患。

2.营造照明的均匀性

老年人的瞳孔变小导致适应光线的能力降低,在门厅、走廊等过渡空间应当放置辅助照明设或采用间接照明的手法消除阴影,照度应与相邻房间相近,使老年人在进出时避免眩光与活动不便的情况。或在公共空间内采取开敞式设计,通过墙上开洞、开窗,在私密空间安装半透明玻璃或透光不透影的隔断等方式,加强视觉联系,营造照明的均匀性,方便看护人员及时回应老年人的需求,及时收到老年人的求助,也能更有效通风,利用自然采光。

(二)针对合居互扰问题的照明设计策略

老年人的卧室应具有优越的天然采光,良好的朝向,室内照度比年轻人卧室提高2-3倍。对失眠老年人来说,临睡前置于高照度的环境中,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状况。老年人卧室的日间照度水平建议为300-500lx,在需要精细工作时至少要有1000lx的照明。

由于经济因素和个人选择,目前部分老年人选择两人或多人一室的居住空间。针对老年人的作息时间不一、睡眠质量较差,存在合居互扰的问题,在两人(多人)一室的卧室照明方面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如图5)。

1.采用弹性隔断,增加局部照明

在多人合居的卧室内(用于夫妻居住的双人间除外),利用家具、轻质隔断等对在卧室邻窗处分割空间,进行局部围合,从而保障合居的老人们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也为老年人创造个人隐私空间。此外,老年人作息不一致对同居老人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增加辅助照明来减轻,如在卫生间和床的通道中设置局部照明。通过使用分散的小光源以及散射光,如在床头柜、书桌等处设置台灯、壁灯等作为补充光源,采用低反射的材料等方式减少反射光对视觉的刺激,同时提供个性化的照明需求。

2.增加辅助照明,设置一灯多控

老年人由于生理结构上的变化容易尿频,每天平均起夜3-4次,但其视觉机能减退,对强光敏感。卫生间成为了老年人摔伤跌倒等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卫生间的照明要在为老人提供充足照明的基础上,避免夜间灯光亮度对比度大而产生的眩光,减少安全隐患。卫生间整体照明可以采用漫反射,避免光线直射造成视觉不适,建议柔和的光线照度约为100lx。卫浴空间尽量避免转角、高差变化,在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设置局部照明,保证足够的照度,避免视觉盲区,以防老年人因为看不清而摔倒。

在设计时,增加可调节亮度的灯具,或安装亮度不同的镜前灯。在夜间设置照度较低的長明灯,以便老人寻找照明开关,或为灯具配置多控开关,在卧室的床头即可控制照明,有效调节室内灯光的强度,一方面了避免老年人视力下降、眩光造成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看不清道路而制造的噪音,降低对同居老人的影响。

(三)针对人性化需求的照明设计策略

在机构型养老设施的照明设计中,应通过设计来鼓励、支持并保障老年人参加适合其身心特点,有益于延缓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退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根据老年人视觉机能衰退,心理需求变化进行人性化的照明优化设计。

1.提升照度、选用有调光功能的照明

在机构型养老设施中的起居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活动行为、静养行为和交流行为的空间,用来维系老年人的亲情关系和社会功能,为老年人搭建人际交往平台,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在设计时,要在保证高效、明亮的光环境同时,避免灯具装饰过于复杂而难以维护清理,摆放位置不当而影响老年人的行动和使用,宜选用造型简单、照明效率高、照度损失小的灯具,提供单独的任务照明和环境照明,日间照度约为500-1000lx。老年人在活动空间的主要行为有阅读、打牌、聊天、看电视、手工编织等,利用起居空间,帮助老年人接纳并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社会资源,解决其生理、心理、经济、社会交往方面等问题,并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提供800-1500lx的精细照明。

照明所需的亮度水平除了受年龄影响外,还与从事活动的精细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居住空间中设置可以调节亮度的灯具,保持在符合机体的舒适程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及视觉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对照明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不同视觉需求时进行光色调节,可以提高老年人舒适度,保持身心的愉悦,达到健康照明的目的。例如,公共起居室的灯具可以使吊灯、壁灯和筒灯相结合,在不同的模式下可以设置不同的照明模式,如看电视或者交谈时候,可以设置吊灯和筒灯为低亮度,壁灯为中亮度;在进行手工编织或阅读等精细作业时,可以设置局部照明的筒灯为高亮度,吊灯壁灯为中亮度,等等。

2.照明开关板面应有明显标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视觉确定位性逐年下降,照明开关应选择带有鲜明颜色提示或常亮指示灯的类型,并根据老年人日常活动的路线来布置,使老年人在未进入活动空间或在昏暗的光线下就能找到照明开关。同时,在老年人频繁活动、危险性较大的空间适当增加开关的数量,方便老年人在记忆力减退、体能退化的情况下,有效地调节灯光亮度。在卫生间等可能被烫伤的区域设置高亮度的灯光,帮助老年人提高注意力。

此外,电源开关应符合老人的使用需求,如遥控开关、手势开关、声控开关等易控制、互动性强的方式,在给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心理方面增强交流,减少其内心的孤寂感,为其生活增添乐趣。

四、结语

通过对养老机构照明的研究,可以发现养老设施目前还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照明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应更加关注养老设施的照明质量。针对机构型养老设施中的居住空间健康照明设计,应以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为老人在不同的空间提供不同方式的照明设计,满足其在不同时间、空间对光照环境的需求,改善养老设施中的现存问题。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照明设计师可以通过分析老年人的视觉需求特征和行为习惯,针对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提出设计建议,做出优化老年人生活空间质量的设计方案,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照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农,梁凯.老年居住建筑照明标准的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6(1):60-64,111.

[2]向姮玲,曹馨,吴云涛.基于健康照明的养老建筑光环境设计[J].灯与照明,2019(2):38-42.

[3]关静.基于视觉体验的老年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4]吕晓晨.北京地区养护型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5]郝洛西,曹亦潇,汪统岳.旨在节律和情绪改善的健康照明研究与应用[J].灯与照明,2019(1):6-10.

作者简介:

方雯,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理论。

许晴,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理论。

郑曦阳,硕士,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E8D3731D-1840-4407-9468-A51E9B498B02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老年人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高龄者护理产品设计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
重庆市机构养老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