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山水画写生

2022-05-20胡佩衡

老年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画法山水画古人

□胡佩衡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 绢本设色 101·9cm×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画在唐宋时朝为最盛。时善画山水者以自身创造力去描绘自然风景,而开后世山水画门径。惜后学者只在皮毛上用功,不知于根本上讲求,将“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解说抛开。所以,发展和改良山水画,当注重写生。

唐朝吴道子写嘉陵山水,云气岚光,全为师法造化;李思训画镜中山水,云霞水影之气象犹如天然;王维住辋川,因画江南实景,曾发明渲淡之法。五代荆浩、关仝虽师法王维,但丘壑树石仍描写实物,故而荆浩的云中山顶、关仝的野渡村居,当是写生无疑。宋朝范宽作画对景造意,树木能画出荫蔽之态;董源的江湖风雨诸景,使观者如目寓其处;李伯时的《龙眠山庄图》、李成的《寒林烟树图》,一个是园林景,一个是荒寒景,使观者如身临其境;马远的画,近树大,远山低,道路曲折自然,树枝可分前后;夏圭的画,山石分阴阳,着色本实物;郭熙的山水不拘成规,全仿造化,因其家住河北,喜画平芜旷野之景,多作烟云迷漫之态,其《林泉高致》中所说树石、人物各法,真合乎透视之理。

唐宋山水画大半由写生得来,因各人所住地域不同,所见景致不同,笔法亦因之而异。后人不求其本,画石只说是某人用披麻皴,某人用折带皴,画树只说是某人用介字点,某人用鼠足点,只知符号堆砌,反使古人写生之法失传。元朝画家当为起首。元朝因蒙古人掌权,汉族文人学士大都逃至山水清幽之处,任笔涂画,只为遣兴,他们的画品越高则离真景越远。故倪、黄、王、吴各家之作,不是神品便是逸品。

明清画家接续元人,亡国宗室常借画发愤;文人诗酒余暇,则以秃笔干墨乱涂,画枯树残枝不论四季、堆砌峰峦,全不管远近。抑或彼此抄袭,千篇一律,悬挂起来看,毛团一堆、墨点子数百耳,且妄加题句。如杂树多者仿董源、枯树多者仿李成、茅亭枯木仿倪瓒、一片模糊仿“二米”、山石横坡临黄公望、若画雪景仿王维,可谓诬枉古人,欺骗今人。古画既然不易得见,学者只有盲从,古法失传岂不可叹。而愿意考证自己画的得失,参证真山水就是“写生”。就画论画,明清也有一众画家有创造能力。如此看来,写生作品固然千载不灭。

若要写生,因各地山水形态不同,绝不可为古人所囿,也不可将古法抛弃。只要像真景、合理法,用古人所长笔法去画,自然是美观的,不必拘泥宗派、固守成见。唐寅的山水画有时用南宗画法,有时用北宗画法,这并非故意捣乱,而在于他见的风景与何人画法相近,便用何人方法作画,如此不但有古雅气味,而且合乎写生法则。

鄙人于游山水中借证山水树石的画法,感觉树木合乎真景之处较多,松树、柳树更超过西法,杂树也能应用。山石亦是如此。披麻皴、解索皴像土山,大小斧劈皴像石山;盘山的石纹像折带皴,房山的石纹像云头皴;从雁荡山俯瞰别山的纹络,得知荷叶皴并非杜撰;于山阴道上望水上平峦,可知矾头法亦非子虚乌有;远山用花青染,晚景的远山用赭石染,同样合乎真景,若能在写生时稍加变化,自然具天然之趣。至于章法布置,人物、楼阁的尺寸,如亲临其地按透视法研究,天然的模本便是图画的稿子。如唐宋画中的天空和泉水并非空白,用各色渲染,水边也有阴影,与西法颇相合,但不如西法真切。云水勾勒法离真景太远,可不必学,只学其用墨或色渍染者为上。至于阴阳光线问题,只需在渲染时留意,便会自然显出。

《踏歌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192·5cm×1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总之,绘画须合乎美的原则,首先要引起人的快感。不论何种画法,若因少数人强夸为美,局外人大半莫名其妙,似乎与绘画的进步是相悖的。犹如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不过是文人拿绘画作为遣兴的载体,与美育的普及终究不合。我以前也涂抹这一派的画,后因临了很多唐宋古画,又游了南北真山水,觉着固守之派未免家数太小。又因能画的人太少,久了只学西画,这样中国画恐要失传。若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自然没有隔膜,所以我才主张“用古法写生”,这实在是自然的趋势。

猜你喜欢

画法山水画古人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六)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