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成什么样才会被夸可爱

2022-05-20曹林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滤镜创造力舆论

曹林

同样是“丑东西”,舆论反应却完全不一样,背后的社会心态值得玩味。

在某购物网站的“2021丑东西颁奖盛典”的全网直播中,超过60万人在线围观了年度五大丑东西的诞生,它们分别是:仿真人脸口罩、小熊猫花洒、不会碎的镜子、梦幻粉蝴蝶短靴和微笑橘子头套。这些物品已成为年轻人互送礼物的首选。

另一个受到热议的“2021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的榜单上,那些奇怪的建筑,集炫富、媚俗、浮夸、浪费、假大空于一体,网友们戏称简直是“建筑界大型翻车现场”。

同样是选“丑东西”,为什么前一个“丑东西”受到了网友的喜爱,被赞可爱,而后一个评出的“丑东西”,却真以其丑受到了舆论抨击呢?不是舆论在对待“丑物”上有什么双标,而是“丑”的出发点和内涵不一样。人们能接受满怀梦想顽强打拼的“丑小鸭”,能包容有创意、有个性、自由洒脱、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但不能接受指鹿为马、以丑为美、侮辱公众智商的伪艺术。

人们反感的那些“丑东西”有一个共性,都冠以美的名字,对公众的常识审美感形成某种“强暴”。或者是花别人的钱造一堆丑的东西,矗在城市中央让市民越看越觉得丑。或者是以艺术之名把人画得不像人,放大人的缺陷,让相关的人觉得被冒犯,却还说这是美。或者是不顾常人的美感,以审丑的恶趣味去追逐流量,对公序良俗和价值观形成冲击。

某购物网站的“丑东西大赛”受到热捧,被赞“可爱”,说明这种“丑东西”跟那些“丑东西”是不一样的。首先,没有以丑为美、自诩很美,自黑很彻底,就是“丑东西”,“丑”也有它的用处。然后,没有在涉及公共审美的“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去主张这种“丑东西”,而是在社交圈层中“寻找共同的爱好者”。更重要的是,没有对他人形象和公共利益带来伤害,不存在“可能对谁形成丑化”“冒犯别人尊严”的问题。

这些“丑东西”之所以受到热捧,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行为艺术,用日常生活用品的“丑”作为减压的艺术中介。这是年轻人的一种减压方式。日常压力太大,主流的“成功美学”“滤镜美学”对年轻人形成一种巨大的表演压力。上名校,进大厂,教育出神童,活成朋友圈美颜滤镜所呈现的样子,无处不在的“内卷”让现代人太累太焦虑了。维持那种“成功美学”和“完美人设”,成本很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社交之所以累,是因为每个人都试图表现出自己其实并不具备的品质。评选“丑东西”,面对日常中的“丑”和自己身上的“丑”,是一種减压。

这是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丑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所追求的,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圈层交流的话题,人们在其中找到了一种社交亲密感。美是给外人看的,越亲密的关系,越能承受和面对“丑”,“丑东西”拉近了彼此距离,制造了社交亲密度。

这更是年轻人表现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行为艺术。这些“丑东西”看似很丑,却让我们能够换一个视角看待生活中这些常见之物。

可爱的“丑东西”与可怕、可恶、面目可憎的“丑东西”,不同之处就在这些方面。

猜你喜欢

滤镜创造力舆论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功能强大的滤镜库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