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育龄:一生要做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2022-05-20李泽一

新青年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白求恩胸外科

李泽一

辛育龄,长期从事中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工作。1947年,辛育龄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任中国医科大附属医院外科大夫;1951年,被中国政府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1982年,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1984年,主动辞去院长职务,成为胸外科大夫;2021年6月29日,荣获“七一勋章”。

20世纪50年代,辛育龄成功应用肺切除技术治疗了数百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的病人。20世纪60年代,辛育龄研究成功支气管黏膜外缝合法、支气管袖状切除吻合法、食管癌切除纵隔内吻合法。20世纪70年代,辛育龄率先完成两例人体肺移植,为中国开展脏器移植提供了经验,还率先研究针刺麻醉做外科手术并成功地施行了千例针麻肺切除术,推动了中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辛育龄主持中国各民族的白细胞分型调研工作,并创建了中国LHA细胞系库。

16岁那年,辛育龄投笔从戎,两年后正式加入了八路军,满怀热情想要上阵杀敌的他,却因战事需要成为冀中军区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辛育龄的从医路可谓是“在战火中萌芽”。

在辛育龄的左手臂上,有一道伤痕,那是在抗战时留下的。1939年,辛育龄被派到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一次日军飞机轰炸,驮着药箱的马匹受惊,拽马时辛育龄的手臂被划伤,是白求恩为他缝合了伤口,这给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40年,抗战时期部队里流行疟疾和疥疮,正值解放区被封锁,药品短缺,辛育齡就上山采草药,再提取出来有效的成分做成药片给大家服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辛育龄研制成功了一种治疗疥疮的皮肤擦剂软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7年后,辛育龄从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外科大夫。辽沈战役时,辛育龄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抗美援朝时,他又随医疗队赴朝支援,负责收容、救治伤员。漫漫从医路,辛育龄始终在做治病救人这件事,他的职业生涯也曾面临多次选择,但每一次他都选择了能接触到更多病人的岗位。

1951年,辛育龄去往苏联学习,获得苏联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他掌握了当时国内还处在空白阶段的胸外科技术。“在经济不发达时期,卫生条件差,传染病高发。当时肺结核猖獗,很多人肺气肿、肺纤维化,非常痛苦,他就想给这些人做手术。”辛育龄的学生回忆说。为了接触更多病人,辛育龄放弃留在部队,进入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后改为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

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法对大量的重症晚期肺结核,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的病人治疗无效,常发生窒息性死亡。辛育龄经过仔细研究,创新采用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治疗了200多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病人。此后,双腔插管麻醉法也在国内得以推广,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症和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从1958年到1980年,辛育龄为全国培养出一千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为了支持各省市胸外科的顺利发展,他经常亲赴各地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帮助胸外科医师做手术,有40余家医院的胸外科是在他的指导下建成的。1954年到2004年间,辛育龄共完成胸外科手术一万五千多例。

在辛育龄的推动下,一个医、教、研合一的胸外科体系逐步成型,一所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成功筹建,辛育龄也担任了医院的首任院长。

百岁医者辛育龄(中)

1970年,辛育龄主刀实施了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震惊了针麻界。大家都说他创造了一根针麻醉的“神话”。他先后做了1400多例针麻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针麻手术推动了我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工作,为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79年,在肺移植手术刚刚起步、鲜有国家从事该方面研究的大背景下,辛育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两例人体肺移植手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说:“辛老没参加过任何这方面的进修学习,完全是靠自己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今,中日友好医院已迈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每年进行肺移植超过100例。

68岁时,辛育龄又同瑞典科学家合作创造了电化学(直流电)治疗肿瘤的新技术,不开刀就能局部杀灭肿瘤细胞。全国超万例肿瘤患者接受了这项治疗,有效率达65%至85%。这项技术也推动了后来放疗技术和消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病人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年轻的后辈始终牢记辛育龄的这句话。如今,虽然辛育龄已在卧榻,无法工作,但他的精神仍在接续传承。中日友好医院设立了“辛育龄青年奖”,还于2021年成立了“辛育龄小分队”,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主动下基层开展义诊咨询、健康宣教,将奉献精神“融入血液”。

“做白求恩式好大夫。”他这样寄语后辈,也这样从医一生。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白求恩胸外科
纪念白求恩
启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更正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