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方式对抚州烟区烤烟等级结构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022-05-19王利兵冯小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抚州叶面烟叶

王利兵 冯小虎

(江西省烟草公司抚州市公司,江西抚州 344000)

烟叶质量问题在生产上历来备受重视[1],尤其在近年来烟叶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订单青睐于质量较好的C2F、C3F烟叶,而对其他等级烟叶的关注越来越小,造成生产上C2F、C3F烟叶供不应求,其他等级烟叶无人问津,影响了各地烟农种烟效益和烟叶产业的持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烟叶的质量不仅与产区自然生态环境联系密切[2-3],还与烟叶的栽培技术、采收方式等密不可分[1],不同采收方式生产出的烟叶质量不尽相同[4-5],各等级烟叶的产出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采收方式对烤烟等级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立足抚州烟区烟叶生产实际,结合当前卷烟工业企业对抚州烟区烟叶调拨需求状况,以采收成熟度为依托,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当地烟叶生产技术、提高适销烟叶比例、满足卷烟工业企业订单需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西省宜黄县二都镇进行,试验田前茬为水稻,肥力中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

供试烤烟房:2008年江西省统一规格建造气流下降式大型密集烤房,装烟室室内长8 m、宽2.8 m、高3.5 m,装烟3层。

1.3 试验设计

根据采收次数和烟叶的成熟特征,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分3次采收(B1,下部叶,叶面绿色稍退、黄色稍现,主脉绿色稍退、稍有白色,支脉变白约1/4;中部叶,叶面青黄各占1/2,主脉变白约 1/3,支脉变白约2/3;上部叶,叶面变黄面积为60%~70%,主脉变白约3/4,支脉变白约2/3,有成熟斑点)、分4次采收(B2,下部叶,叶面绿色稍退、黄色稍现,主脉稍变白,支脉变白约1/3;中部叶,叶面变黄面积约60%,主脉变白约2/3,支脉变白约3/4;上部叶,叶面变黄面积为70%~80%,主脉变白3/4~4/5,支脉变白约 3/4,有较明显成熟斑点)、分 5次采收(B3,下部叶,叶面绿色稍退、黄色稍现,主脉稍变白,支脉变白1/3;中部叶,叶面变黄70%~80%,主脉变白约3/4,支脉变白约4/5;上部叶,叶面变黄面积为80%~90%,主脉变白4/5以上,支脉变白约4/5,有明显成熟斑点)、常规采收(CK,即按照当地各部位烟叶的常规采收标准,成熟一片采收一片)。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每个小区面积45 m2。

1.4 试验实施

试验烟苗采用育苗大棚集中育苗,采用湿润育苗方式,2019年12月18日播种,2020年3月7日移栽。移栽株距50 cm,行距120 cm,四周设保护行。施氮量为135 kg/hm2,除试验设计的采收方式外,各小区日常农事操作均遵循当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要求,按同一标准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第一次采收后至最后一次采收结束前,观察各处理烟株田间长势长相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每次采烤以小区为单位单独采收烘烤、分级计产。初烤前调查实收株数,用于统计产量等。分级时按等级记载烟叶重量、产值,统计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及均价等经济性状。选用中部、上部烟叶考察各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各处理下部、中部、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烤烟田间长势长相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方式对采收后烟田烟株长势长相影响不大。各处理烟株株型均表现为筒型,叶形呈长椭圆形,叶色绿,田间生长整齐,分层落黄明显,生长势强。

表1 不同处理烤烟大田长势长相比较

2.2 不同处理烤烟大田病害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方式对烟株整体发病率无影响,抚州烟草常见的气候性斑点病、青枯病、赤星病等均未发生,但病害未发生不排除与当年天气较好、总体发病率低有关。

2.3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有一定影响。中部叶颜色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成熟度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CK>处理B1,叶片结构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身份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油分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色度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1>处理B2>CK。上部烟颜色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成熟度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叶片结构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身份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CK>处理B1,油分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色度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1>处理B2>CK。总体来看,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总得分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处理B1>CK,其中处理 B3(即分 5次采收标准)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此处理烤后烟叶颜色橘黄、成熟充分、叶片结构疏松、厚薄适中、油分充足、色度鲜亮。

表2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2.4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有一定影响。在卷烟工业企业需求量较大的各烟叶等级中,C2F占比表现为处理B1>处理B3>CK>处理B2,C3F占比表现为处理B3>处理B1>CK>处理B2,B1F占比表现为处理B3>处理B2>CK>处理B1。此外,相较于CK,处理B1、B3在适销烟叶等级比例升高的同时,下等烟比例也明显降低,其中处理B3的CX1K、B1K比例仅分别为1.92%、2.44%。

表3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比较

2.5 不同处理烤烟经济性状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处理B1、B2、B3产量较CK均有一定下降,其中处理B2下降最为明显,可能与不同处理烟叶的采收成熟度不同有关。处理B3产值最高,达到55 961.10元/hm2,其他处理由于产量较CK下降较大,产值亦有一定降低。均价、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处理B1、B2、B3较CK有一定提升,下等烟比例处理B1、B2、B3较CK有明显降低,其中处理B3下等烟比例最低。总体来看,在抚州烟区,按5次采收标准进行采收效果较好,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高。

表4 不同处理烤烟经济性状比较

2.6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间烟叶各部位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磷、钾、钙、镁含量无显著差异。氯含量下部烟叶处理B3较CK有明显提升。淀粉含量中部烟叶处理B2较CK显著提高,处理B3较CK显著降低。

表5 不同处理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方式的改变对烟株田间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烤后烟叶质量有一定影响。不同采收方式及采收标准采收的烟叶成熟程度不一、均匀度不一,造成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不一。在生产实践中,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烟叶收购质量密切相关,烟叶外观质量好,通常收购等级高,烟农种烟效益亦随之提高。此外,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在此情况下,烟叶等级结构的提升,尤其是工业需求量大的C2F、C3F比例的提升,既满足了工业需求,也提高了烟农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烟叶市场的供需矛盾。总体来看,在抚州烟区,按5次采收标准采收的烟叶较好,具体标准为:下部叶按叶面绿色稍褪黄色稍现、主脉稍变白、支脉变白1/3的标准采收,中部叶按叶面变黄70%~80%、主脉变白约3/4、支脉变白约4/5的标准采收,上部叶按叶面变黄80%~90%、主脉变白4/5以上、支脉变白约4/5、有明显成熟斑的标准采收。

猜你喜欢

抚州叶面烟叶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摘按叶位分置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贵州主产烟区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差异
Task 10
十九大后江西第三“虎”肖毅落马
叶面上的小水珠
浅谈提高罚没烟叶利用率的途径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秋吟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