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直道,豹出没

2022-05-19姜辰蓉付瑞霞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蒙恬豹子华北

姜辰蓉 付瑞霞

延安甘泉秦直道遗址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能将我们快速、便捷、舒适地送到想去的地方,连接起诗和远方。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一条,诞生于何时?它就是秦直道,修建于2200多年前。这条大道横穿今天的陕西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长700多公里,建成年代比西方著名的罗马大道早百余年,是举世公认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穿越山脊、深林、黄土、戈壁……见证了无数历史沧桑的秦直道,或人迹罕至,或早已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下,但位于陕西延安子午岭山林中的秦直道却保存完好。走上这段秦直道,不仅是走进了无边绿海,走入了2000多年的历史之中;也是走进了野生“精灵们”的家园。更有可能,是走上了一条国内豹子最多的道路。

两千年前高速路

“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是《史记·蒙恬列传》中对秦直道简略的记载。

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秦直道,民间俗称“皇上路”“圣人条”。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抵御战国纷争时坐大的匈奴势力而兴筑,与秦长城一样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说。

神秘古老的秦直道,绵延在子午岭数百公里的主脉之上,与长城、兵马俑、阿房宫在同一时期诞生,是秦代仅次于长城的第二大军事工程。

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为消除边患,命大将蒙恬带兵30万北击匈奴,尽取河南地及黄河一线,设为四十四县,重置九原郡,从内地迁徙民众戍边屯田。次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阴山、北假,控制了阴山地区。之后,秦又新筑长城,西段沿用秦昭王旧长城,中段和东段则因用赵、燕长城的故址加以增葺,首启临洮,循贺兰山、阴山山脉,东抵辽东,长城东西绵延万余里。同时,秦始皇命蒙恬修筑直道,遣长子扶苏监其事。

专家称,直道与长城呈“T”形相交,加强了秦都咸阳所在的京畿关中与北方河套地区的联系,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下进犯,对维护秦国统一安定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上,秦直道不仅是国防大道,也是重要的经济动脉和文化走廊。秦直道的开通,便利了中原内地与河套地区的交通往来,成为内地通向北疆的大动脉。

秦直道在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发挥过作用。凭借秦直道,秦始皇的铁甲兵可以从淳化林光宫屯兵地出发,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从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著名的飞将军李广、骠骑大将军卫青都曾沿秦直道进军,重创匈奴。秦直道在西汉时期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蔡文姬归汉等,都与秦直道相关。

修筑工艺精湛

神秘古老的秦直道,绵延在子午岭数百公里的主脉之上,与长城、兵马俑、阿房宫在同一时期诞生,是秦代仅次于长城的第二大军事工程。秦直道从陕西省淳化县经旬邑进入延安境内,过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和安塞县进入榆林靖边县。据初步统计,直道在延安境内全长约355公里。延安境内秦直道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富县和甘泉境内的秦直道保存相对较为完整。

在延安富县的子午岭,记者踏上了这条载于史册之中的秦直道。古道藏于深林之中,幽静绵延,宛若一条平整的乡间道路。“真正的秦直道远比现在宽得多,严格来说,我们现在走上的路面,并不是秦代的秦直道。积年累月土层已经将其覆盖,真正的秦直道,应该在下面更深的位置。”当地文物保护专家说,“即便如此,2000多年来杂草、树木依然难以在秦直道上生长,今天我们一眼就可分辨秦直道的走向。这与秦代独特、高超的修筑工艺有关。”

秦朝实行极为严酷的法律,体现在工程建造方面,每一级都有监造者,他们都要为工程质量负责,哪里出了问题就找谁的责任,出错惩戒力度极重。严苛的法度让秦直道的所有施工建造者絲毫不敢大意马虎。

研究表明,秦直道所使用的土壤必须经过烧或炒等高温处理,所以这种土里不仅水分稀少,而且没有草籽及其他有机物;建造路面时,严格要求将土方反复夯实,土壤紧致瓷实,周边的草种也很难扎根其上,所以,秦直道在2000年来的大多数时间主路都不长草,即便后来被废弃,也很少见植被冒出。

对秦直道的相关考古研究表明,秦直道多山地路段,尤其以山脊线作为修路的地点。修筑时,多采取“堑山堙谷,直通之”的方法。“堑山”就是将道路选址在山峰略低一点的位置,将路以上的山峰削去一部分,然后再在路下山坡填土,夯筑一段护坡,再夯出道路。“堙谷”则是在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筑大量土方,夯筑以后形成路面。遇到更高的山峰,采用“之”字形盘山路的方法修路,增加路面长度减小坡度。就这样“逢山开路,遇谷填平”,秦人创造出又一个奇迹。

根据考古研究,秦人修建秦直道时,沿途还建有附属建筑,如:烽火台、宫殿、兵站、哨卡、夯土护坡、排水沟、驿站等。夯土护坡和排水沟保障了道路的稳固和干燥,使秦直道更加平坦耐用;烽火台、哨卡和驿站等,是特别为秦直道的军事功能设计的。这些设施为传递军情、抵御匈奴、巩固边防提供了便捷。

一代名将蒙恬通过秦直道率军出征,大破匈奴。他同时还是该条大道的监修者,他曾多次行走于秦直道,进行全程考察。秦直道直到唐朝、明朝时期,依然是通往边关最快的一条道路。清朝年间,秦直道才逐渐被荒废。

“梅花”绽古道

秦始皇沉睡在骊山厚厚的封土之下,曾行走于秦直道上的名将、名士们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在穿越子午岭无边“绿海”的秦直道上,依然有着或匆匆或悠闲的身影。

华北豹在陕西子午岭林区漫步(视频截图)

杨永岗就是这样一位“古道行者”。位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子午岭是浓墨重彩的一抹绿色,这里有黄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秦直道翻山越岭,从子午岭的山脊上穿过。这条路杨永岗不知走了多少回。作为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负责森林防火、巡护等工作,驻守的八面窑瞭望塔紧邻着秦直道。

通往瞭望台的泥巴路,杨永岗一度以为,现在只有他和野猪走得最多。直到2012年,瞭望台附近的摄像头拍到华北豹的视频,才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2011年开始,在辖区兽类活动最频繁的八面窑、石灰沟、桦树沟等地段安装摄像机。2012年春天,在八面窑监测点首次捕捉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活动的画面。视频中,一只成年华北豹在秦直道上悠然行走,之后钻进了路旁的林子。

“现在这里生态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不敢走这条路了。”杨永岗说。原本消失多年的华北豹,近年来越来越多,它们在路上留下的“梅花”爪印清晰可见。安装在道路旁的监控显示,华北豹在这里“通行率”极高。它们有时拖家带口、结伴而行;有时闲庭信步,意态悠闲。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冯利民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布设于陕西子午岭林区的红外相机记录下一只母豹“一拖三”的育儿日常。画面中,一只母豹带着三个幼崽来到这台红外相机前。专家从幼崽的外形和行为推测出它们的年龄约是3个月,已经从完全靠母乳生存,过渡到开始吃肉。据冯利民介绍,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豹哺乳、食肉、休憩等育儿过程的珍贵影像。

“除了豹子,这路上经常能看见狍子、赤狐、豹猫等,天上飞的还有金雕、黑鹳。”杨永岗说。

冯利民介绍,华北豹是中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20世纪后半叶,华北豹数量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和森林植被的增加,华北豹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其传统栖息地陆续发现数量不等的华北豹种群或个体。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对子午岭的监测研究表明,陕西延安境内子午岭林区是华北豹的关键分布区。根据科学测算,这里的华北豹数量为110只左右,是迄今我国已知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华北豹区域种群。“过去100年中,华北豹消失得很快。但近些年,华北豹种群有慢慢复苏的迹象。在子午岭,我们观察到华北豹一整天的育儿过程。这是非常难得的。”冯利民说。

这表明,杨永岗经常走在一条堪称国内豹子最多的路上。他也曾几次在路上远远地遇上过豹子。2021年连着两天杨永岗在秦直道上和豹子狭路相逢。“头一天远远碰到一大一小两只豹子。我知道带崽的豹子凶得很,我僵在原地,一动不敢动,它们没理我,走回林子里去了。第二天巡护又远远碰上了一只,它从路东蹦到路西走了。”

林海多精灵

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生态工程的实施,延安市生态环境实现“由黄到绿”的逆转。延安市林业局监测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延安森林覆盖率达48.07%,较1997年增加了近15个百分点。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也得以持续恢复。如今这里植被茂密,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5.86%。子午岭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广阔空间,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全面恢复。

无边“绿海”不仅成为华北豹的家园,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除了豹子,这路上经常能看见狍子、赤狐、豹猫等,天上飞的还有金雕、黑鹳。”杨永岗说。

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在瞭望台中,看林海之上,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都是属于杨永岗的快乐。望着这片林子随季节变换,也是让他感到最幸福的事。夏天似绿色絨毯,秋日里五彩斑斓,冬季时苍苍莽莽,春来了则是山花烂漫。秦直道连通不同区域,加上路上平整,也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动物们也喜欢走。扼守“交通要道”的杨永岗,迎来越来越多的“伙伴”,这让他“痛并快乐着”。

“有时候晚上,狍子会成群结队地把瞭望塔围起来,此起彼伏地叫,像搞大合唱似的。有时候,成群的飞鸟又会停留在瞭望塔上,还有野猪等也会时不时光顾。”杨永岗说。现在区域里做必要巡护时,杨永岗会扛上铁锨,一路敲打、摩擦地面,时不时高喊两嗓子。“闹出点动静,给豹子、野猪等都提个醒:我很快就走啦,不用特意露面了。”

专家认为,子午岭的变化表明,我国实施的林业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植被恢复快、人为干扰少、保护措施得当,让狍子这种中小型食草动物、雉鸡等鸟类得到恢复,为华北豹等食肉动物种群的恢复打下基础。监测显示,子午岭区域的整个生物多样性也在进一步恢复。”冯利民说。

研究表明,子午岭林区的华北豹种群处于增长态势。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华北豹,漫步这条2000多年前的“高速公路”。

子午岭的狍子(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猜你喜欢

蒙恬豹子华北
寺院/豹子
小豹子
小豹子
声名狼藉
谜语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