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2022-05-18赵国清黎圣云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悬浮剂纹枯病防治效果

赵国清,黎圣云

(湖南省慈利县农业农村局,湖南张家界 427200)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水稻原产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1]。武陵山区包括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相邻的一些山地,是典型的跨省界边山连片区,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2]。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纹枯病在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3]。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等部位,叶片染病病斑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在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4]。研究认为,纹枯病的危害损失程度与病斑高度成正比。在武陵山区,在拔节期病情发展缓慢,孕穗以后,特别是孕穗末期至齐穗期发展最快[5]。因此,对纹枯病的防治要及早采取措施,以降低产量损失[6]。药剂防治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病虫害[7],胡健等[8]研究表明,22% 嘧菌酯·戊唑醇和75%肟菌酯·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苏杰[9]研究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0%嘧菌酯、11%井冈霉素·己唑醇和75%肟菌酯·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持效期较长,防效较优。然而,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长期单一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4],因此需要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为筛选出本地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慈利县零溪镇墨园村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常年水稻油菜轮作。土壤为黄泥田,pH值5.8,有机质26.8mg/kg,碱解氮 170.4mg/kg,速效磷12.1mg/kg,速效钾136.9mg/kg,排灌设施较好,生产水平中等偏上。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用水稻品种为川谷优T16,供试试验药剂分别为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22%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0%己唑醇悬浮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由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进行,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6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50g/L嘧菌酯悬浮剂(T1),22%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T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T3),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T4),30%己唑醇悬浮剂(T5),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T6)。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8m2,行距30cm,穴距18cm,每穴插2粒谷的秧苗。试验田氮肥用量150kg/hm2,磷肥用量70kg/hm2,钾肥用量为90kg/hm2,70%氮肥、所有磷肥钾肥作为基肥在播种前施入,剩余氮肥在幼穗分化三期施入。试验中共施药三次,施药时期分别为水稻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和齐穗期,采用HD-400 型喷雾器(工作压力 45MPa,喷射速率710ml/min)进行常规喷雾,各药用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药剂用量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防效调查

施药后观察各小区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评价各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在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采用五点标记法,每小区标记5个观测点。在施药后 7 d、14 d、21 d 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记录调查总苗数和病株数;同时,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受害症状程度进行分级,计算各处理区的病情指数和防效。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基部叶鞘发病;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100。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成熟期在各小区选取2m2进行测产,重复3次。自然风干至14%含水量后,脱粒称重,并折合成每公顷产量。同时,每小区取植株9穴,重复3次,取下穗部,进行室内考种,调查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

1.4 统计分析

本实验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药剂均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其中,T1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54.80%、55.44%和55.57%,T2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80.11%、80.28%和80.74%,T3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89.59%、89.16%和88.93%,T4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88.40%、88.33%和88.47%,T5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55.77%、58.14%和59.38%,T6处理在施药后7 d、14 d和21 d的防效分别达到70.41%、68.62%和67.18%。各处理的防效表现为T3>T4>T2>T6>T5>T1,T3和T2处理的综合防效较好。

表1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喷施药剂后,通过两次观察,各处理水稻植株正常生长,长势旺盛,叶片嫩绿,无药害现象发生。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对水稻植株安全。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直接影响

2.3 药剂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药剂处理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表现为T3>T4>T2>T6>T5>T1,T1、T2、T3、T4、T5和T6处理分别比CK高出33.04%、38.27%、59.76%、54.21%、33.73%和36.66%,T3处理最高,和T4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T1、T2、T3、T4、T5和T6处理分别比CK高出18.34%、24.24%、27.09%、26.61%、20.75%、21.67%,T3和T4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T1、T2、T5和T6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结实率均显著高于CK,T1、T2、T3、T4、T5和T6处理分别比CK高21.75%、26.64%、29.43%、27.44%、20.08%、21.13%;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T3>T4>T2>T6>T5>T1,T1、T2、T3、T4、T5和T6处理分别比CK高出14.23%、25.10%、29.03%、27.89%、15.08%、20.86%,T3处理产量最高。

表3 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 讨论

纹枯病是危害水稻生长的重要病害,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大量施用氮肥,加上后期肥水管理不当,导致纹枯病的田间自然发病率逐年加重[10]。化学方法是防止纹枯病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使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11]。因此,需要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适用药剂,以确保有效防治纹枯病。张启春等[12]研究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 600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74%左右,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较好。王传惠等[13]研究表明,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和水稻破口期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667m2进行喷雾,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8.5%,对水稻生长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22%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和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均对水稻纹枯病有防效,防效在54%-90%,且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分析原因可能是该地区纹枯病由于长期的化学防控,对一些药剂产生了抗病性,因此要结合多种药剂轮换使用。

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是安全用药的前提。本研究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药剂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对水稻植株安全。产量是衡量作物最为关键的指标,产量的高低最能够反映药效的好坏。杨艳等[14]研究表明,5种参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14.43%-58.98%。其中,50%氯溴异氰尿酸的防治效果为58.98%,相对较高,水稻产量最高,为685.67kg/667m2,较对照增产12.70%。赵娜[15]研究表明,38%肟菌·噻呋酰胺悬浮剂15ml/亩和4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20ml/亩防效均为100%,且增产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4 结论

(1)本试验均未对水稻产生矮化、畸形、萎缩等危害,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2)本试验选用的6种药剂均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8.93%,水稻产量最高,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达到88.47%,在生产中可轮换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悬浮剂纹枯病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