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异常糖链蛋白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18袁仁顺施海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周血阳性率直肠癌

袁仁顺, 施海华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近20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结直肠癌发病多隐匿、初期症状不典型,目前其主要诊断方法为纤维结肠镜[3-4]。但肠镜检查价格昂贵,且为侵袭性检查,使其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受限,约20%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5]。目前恶性肿瘤血清标志物应用于肿瘤临床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结直肠癌经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9)阳性率仅约为45%、30%[6],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当机体细胞发生恶性增殖,其细胞膜表面的聚糖结构将改变,并分泌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当TAP在外周循环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可通过外周血检出[7]。本研究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行外周血TAP检测并分析TAP水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9例为试验组,其中男66例,女43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5.07±10.90)岁;术后病理分期采取2017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第8版)[8],其中Ⅰ期15例(13.76%),Ⅱ期31例(28.44%),Ⅲ期49例(44.95%),Ⅳ期14例(12.84%);组织学分级参照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9版[8]2级分法,其中低级别81例(74.31%),高级别28例(25.69%)。纳入标准:经手术切除(包括R0切除及股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且术前未接受针对肿瘤的特殊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另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46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63.92±10.44)岁,均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既往无恶性肿瘤、结直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结直肠息肉等病史。两组性别(χ2=0.171,P=0.679)和年龄(t=0.228,P=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外周血TAP水平检测 对照组体检时、试验组手术前,以及试验组中56例需行术后辅助化疗者(参照CSCO指南2020版[8])于术后3周,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制成均匀血片,自然晾干后,按照TAP检测试剂盒(浙江瑞生医疗仪器厂)说明书进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TAP与钙-组蛋白凝聚而成的类晶体凝聚物的面积。凝聚物颗粒面积>121 μm2为TAP阳性,凝聚物颗粒面积0~121 μm2为TAP阴性。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TAP水平比较 试验组TAP水平[(134.37±34.06)μm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8±19.88)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4,P<0.001);且试验组TAP阳性率75.23%(82/109)显著高于对照组(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41,P<0.001)。

2.2 试验组行术后辅助化疗者TAP水平 56例患者术后TAP水平[115.76(96.95,126.89) μm2]明显低于术前[134.43(117.04,146.83) 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06,P<0.001);术后TAP阳性率为32.14%(18/56),低于术前69.64%(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8,P<0.001)。

2.3 结直肠癌患者TAP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远处转移患者TA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级别之间TA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结直肠癌TAP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例(%)]

2.4 ROC曲线分析TA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TAP表达诊断结直肠癌的临界值为93.317 μm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00%、80.70%,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94~0.966,P<0.001),约登指数为0.697,阳性预测值为82.20%,阴性预测值为88.00%,见图1。

图1 TAP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3 讨论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已成为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居癌症相关死亡率第2位,且发达国家、城市地区高发,或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习惯有关[9]。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并行手术根治。因此,操作简单、经济快捷、可重复性好、侵袭性小的肿瘤筛查技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TAP作为新型非特异性外周血肿瘤指标,具有简便快捷、敏感度高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TAP在乳腺癌[10]、肺癌[11]、胃癌[12]、膀胱癌[13]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肿瘤早期筛查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另有文献报道,直肠癌[14]、胃癌[15]患者接受治疗后TAP阳性率明显降低,TAP可作为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结直肠癌患者T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TAP阳性率高达75.23%,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试验组中46例TNM Ⅰ、Ⅱ期患者的TAP阳性率分别为73.33%、70.97%。本研究TAP阳性率高于文献报道的胃癌[12](69.90%),略低于乳腺癌[10](83.02%)、肺癌[11](83.87%)、膀胱癌[13](79.00%)。本研究进一步对56例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行外周血TAP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TAP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低于术前,提示TAP表达与肿瘤负荷量有关,其在肿瘤临床疗效评估方面可能亦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与TAP水平的相关性发现,TAP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TNM分期及病理分级间无明显差异;推断可能原因,TNM分期为肿瘤分期的综合判断,本研究中TNM Ⅰ、Ⅱ、Ⅲ期TAP阳性率均高于70%且接近,未发生血运转移患者外周循环TAP含量升高较Ⅳ期患者不明显;而远处转移患者(亦即Ⅳ期患者)TA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或与远处转移患者外周血中TAP水平较高有关,进一步证实TAP水平与疾病进展有关。

本研究采用ROC曲线评估TA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外周血TAP检测辅助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30(95%CI:0.894~0.96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00%、80.70%,提示TA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TAP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因本研究存在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少等局限,TAP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外周血阳性率直肠癌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Parkinson and Hypericum perforatum: a medical hypothesis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