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近10年中考作文题的相似之美

2022-05-18赵行专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4期

赵行专

南通近10年的中考作文题的具有真实美、诗意美、时代美、立德美。总结南通10年中考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有助于找到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一、真实美

回顾南通10年间的中考作文,笔者发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变化,作文题中永远屹立着一个相似的主语——我。有的直接在文题中有“我”这个字,有的即便无“我”,也暗藏着“我”(详见一览表)。

甚至在具体写作要求中,也重点提到“我”。比如,2010年强调“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2011年强调“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那一刻’”。从2012到2016连续5年,命题要求直接有“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句话。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质朴相较于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真实美源于生活细节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再现,10年来,南通中考作文始终把写出生活的“真实美”作为终极考查目标。在南通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中,“真情实感”永远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我”是南通中考作文题10年中坚定的“不变”。“我”是独特而宝贵的,我的生活,我的成长,我的经验,我的情感,我的语言,我的思想,我的审美,是南通中考永恒的关注。南通中考作文题旨在引领考生回溯个性体验,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近年,南通区域新课改方兴未艾,教师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一主体。那么,在中考作文中,学生理所当然也应该是第一主体,要让考场作文洋溢“真实美”。这就是所谓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二、诗意美

此外,每年南通中考作文都给人一种熟悉感,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源于作文标题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语言优美,兼顾写作对象和写作主旨。每个作文题一般预设两个核心关键词。可以说,南通作文标题本身就富有“诗意美”。在作文评价标准中,更是把立意新颖、内容精当、表达生动、结构匀称作为一类文的评判标准。如果说真实美是南通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那么诗意美就是最高要求。所谓诗意美是指在作文中有诗一样的哲思,诗一样的情感,诗一样的匀称结构,诗一样的精致语言。

纵观南通历年的中考作文题,笔者发现,题浅文深,入题容易,出彩不易。

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例,本题包含内容和主旨两个关键信息。写作内容是“相逢”的过程,相逢是对生活的陌生化处理,即萍水相逢。对“相逢”挖掘的审美深度决定文章的高度。“暖”是写作主旨,抒发温暖感受,反映人情美。再如2021年的文题“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对“光”的思考深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出彩程度,可以由有形之光(生活中可见的光)引出无形之光(优良品德、美好精神等),以此展现对“光”的思考深度。仅写太阳光、月光、灯光,串联一下与“光”有关的生活片段,很难脱颖而出。

纵观南通10年间的中考作文题,每个作文题本身就是一句充满美感的现代诗,既具有蓬勃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和意蕴。将这些作文题目组合在一起,就是清新优美的小诗。比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文题的诗意化倾向就是作文评价的最高标准,不容小觑。如果写作思维仅停留在语言表层,不挖掘深层意蕴,放弃深入思考,只满足于把文章写完,就很难写出出彩的作文。

三、时代之美

南通中考作文在10年间不变的母题是成长和生活,其中考查自我成长的题目包括2012年的“就这样慢慢长大”、2016年的“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2017年的“这里,也是我的舞台”、2020年的“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等。2021年的题目“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也涉及成长话题。其余年份基本都在考查“我”对时代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感悟。

紧跟时代变化的第一个体现就是紧随课改。从2017年开始,南通开始全面启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催生新课改,游记散文开始受重视,教材甚至收录了马克·吐温具有别样之美的《登勃朗峰》。运动员的通讯、航天英雄报道、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经典话剧剧本、红色诗歌、文艺学论文、名人传记、历史上著名的演讲等纷纷收入教材。

部编教材为师生打开了观察时代生活的窗口,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学生一面感知着生活中丰富的时代信息,一面带着惊喜或无奈成长。这就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和写作视野。课文是绝佳范本,可以从经典中汲取力量,用丰厚的阅读体验垒高写作基础。比如,在记叙文教学中,可以《散步》《台阶》《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范文,指导学生如何写清楚事情的过程。

紧随时代变化的第二个体现就是紧随生活。中考既是人才的考核选拔方式,又是以后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南通中考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2015年全国开始放开“二胎”,2016年的南通中考作文题是“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9年南通的中考作文题“致敬奋斗的时光”;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南通的中考作文题是“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水稻专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令人景仰的张桂梅校长等,他们何尝不是一束“光”呢?

紧随时代变化的第三个体现是格局變大。从2010至2016年,审视这几年的作文题,写作内容和写作范围都偏小个体、小画面、小时间、小细节,如2011年“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3年“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2014年“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在2017年使用部编版教材后,命题趋向大时代、大背景、大人物。如2018年“善,润了华年”,2019年“致敬奋斗的时光”。大人物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凡是别人或群体生活中突出的人物,只要能使我有所收获和成长的都可以写,这就放大了选材范围,放大了写作背景,让作文的格局变得更大了。

四、德育之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考作文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的文题是“分享,为成长添了一抹亮色”,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这道中考作文题,紧追时代脚步,在时代的大合唱中奏出“分享”的个人成长曲。分享,何尝不是平衡小家庭温馨的需要,何尝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何尝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可谓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具有前瞻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关注现实课题。

再来看2018年的中考作文题的导语:《七颗钻石》中“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润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这段导语包含着平凡生活中与人为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仁爱、向善等德育理念,明确引领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作文命题中潜藏着德育的密码,这是南通中考作文一以贯之的坚守。“善,润了华年”,这是限定在华年时段里的“善”。“润”是润泽,使富有光泽。在锦瑟华年里,那些慢慢浸润我们心灵的善,可能是习惯性的悉心叮咛,可能是持续的美好举动,可能是矢志不渝的善意释放。德润的力量如水滴石穿,磨砺生辉。

五、思维之美

教考结合,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高瞻远瞩引领教学。南通中考作文命题充分尊重教材,保持和教材同频共振的密切联系,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用思维之美,创设“画面美”,让每次作文题都能开出一朵朵有思想的花。

教材就是最美范文。在初三复习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范本,帮助学生建立作文素材库。写作是更高规格的思维之旅。文本的建构规律是相似的,写作就是语言、思想组合、创新的过程。读不懂文本的建构规律,就找不到写作捷径。

在复习时,可以尝试以母题组元归类素材:亲情类作文,可以《散步》《台阶》《背影》等为范文;成长启迪类作文,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为范文;撷取生活百味,可以《昆明的雨》《猫》《藤野先生》等为范文。

除了向教材伸张联想之经,将熟悉的课文变成庞大的素材库,也可向生活伸展联想之纬,让作文体现生活的画面美。此外,还要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在细读过程中,要反复琢磨关键词,推敲写作的重心、勾连作文脉络。读题时,要沉入记忆的长河,发散个性思维,捡拾独特记忆。

以2019年“致敬奋斗的时光”为例,可以教材为写作素材,《台阶》《一棵小桃树》《登勃朗峰》等都是充满人格力量的奋斗华章。

如果想探寻生活中的画面,留驻生活美,那么写“致敬奋斗的时光”时就要细分对象,打捞片段时光,倾诉致敬缘由。可致敬自己,写坚持某种兴趣爱好的艰辛过程,追求某个目标的心路历程,战胜某段黯淡时光的坚韧等;可致敬亲人,写亲人为大国小家建功立业的奋斗时光,为逆转命运奋力拼搏的时光,乐善好施带领乡民共同致富的奋斗时光等;还可致敬平凡的小人物,如为城市基建披星戴月的农民工,靠煎鸡蛋养活全家的大叔,一邊苦读考研一边做家教的大学生等。触摸生活的脉搏,用一帧帧生活画面再现真实美,作文自然能脱颖而出。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编织好思维的经纬网,才能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挥洒自如,创设“画面美”。

总结南通10年中考作文题,发现南通中考作文题10年来坚持守正与创新,坚持以考领教,在相似中守护真实美,在融通中拥抱时代美,在潜润中涵养德育美。希望备考2022中考的广大考生,能从此份总结中明白命题特点,找准写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