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枣木印版解读

2022-05-17袁亚楠中华慈善博物馆

至爱 2022年4期
关键词:帝君文昌慈善

文、图|袁亚楠 中华慈善博物馆

惜字会,或称文昌会,是古代一种专门敬惜字纸的机构。惜字会筹集善款,雇人捡拾弃纸,待到一定数量后,将其统一焚烧,再将纸灰洒入江河湖海中。古人认为文字“启文明而有象,衍圣教于无穷”,是承载文明教化,推动社会发展,维持各行各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力量。

敬惜字纸实际上是文字崇拜的一种发展形势,它与人们对文字的信仰密切相关。虽然敬惜字纸与慈善济贫没有直接关系,但清代中期以后,许多惜字会并非单纯收拾字纸,还开展施茶舍药、赈济灾民、兴办义学等慈善活动。如常州府武进县怀南厢的惜字局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饥荒中开展施粥的救济工作。此外,惜字会常选择老年人、贫困者作为捡纸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维持生计,养家糊口。因此,惜字与慈善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01 清《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枣木印版

02 中华慈善博物馆

中华慈善博物馆拥有部分与惜字相关的藏品,如清代“惜字亭”青石构件、清道光四年(1824)《敬惜字纸碑》拓片、清《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枣木印版、民国竹纸铅印本《惜字宝训功过格》等。其中,清《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枣木印版比较特别,是馆内唯一一块印版形式的惜字主题藏品。该件藏品于近年从皖南征集,刻《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全文,宋体字,字口清晰,刻工精细,体现清代书板风格。此板片右下雕有“程思本堂敬送”字样,是一件反映清代宗族组织宣扬惜字文化的实物。

文昌即文昌星,是古时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史记·天官书》说:“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隋书·天文志上》载:“六昌文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府也,主集计天道。”两部史书所提到的斗魁是北斗七星的前面四颗星,因其形状而名之魁星。斗魁背上属大熊星座的六颗星叫文昌,属紫微垣,又名文曲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颗星被神话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文昌帝君为道教和民间所信奉。宋元时期,文昌星逐渐与梓潼神融为一体。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祠,并奉他为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由于文昌帝君关乎功名利禄,因此受到读书人的广泛信仰和崇祀。明清时期,托名文昌帝君所作的善书较多,如《文昌帝君阴骘文》《文帝孝经》《文昌心忏》《文昌帝君戒淫文》《文昌帝君劝孝歌》等,《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即为其中之一。

文字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使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因汉字而流传,中华民族为世人所珍视的诸多美德,离不开文字的记录和传播。虽然敬惜字纸的仪式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不会再像古人那样拾字纸焚烧,更不会图谋或惧慑于果报,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变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古今,文字都是文明的载体,敬惜字纸是对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随着文化的广泛普及,文字载体的多样化,文字的神圣性被逐渐消解,许多人不知敬惜字纸为何物,更不知文字的神圣意义。鉴古知今,不忘本来。我们应怀敬畏之心,努力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使其焕发出文明古国特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帝君文昌慈善
文昌发射场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慈善之路
两难
深空探测,未来将在这里启航——走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帝君教子记
帝君求子记
《帝君求子记》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