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破全文

2022-05-17饶树东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语言

饶树东

《自相矛盾》(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典出《韩非子·难一》,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寓言故事。现代人学习古代人的表达方式文言文,就像学习外国语一样,中间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破壁而入呢?笔者建议在于一个“读”字,要让学生在读中入文,在读中引导,在读中悟理,在读中生情。

一、读中入文

古时候的孩童,上私塾发蒙,学习四书五经,典籍上的语言跟生活中的语言存在很大差距。怎样教?读啊,先生带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熟读成诵。慢慢地学生就学习了那种语言,接受了那种语言。就会像先贤那样,用文言文来表达,写文章,记录自己的思想,这是古代语文教学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了。今天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学习文言文,包括白话文,读是关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听听课文录音,突破一下生字,疏通一下词语,扫除一下阅读障碍。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自相矛盾》的相关视频,对寓言故事建立起初步印象,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读课文,教学生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节奏,如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时速度不能太快,重音要落在“盾与矛”上面;二是通过节奏来表现抑扬顿挫,创造朗读教学的美。因为师生面对面,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读感染学生,学生的读感染老师,读的气场就形成了。在这里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创造条件。学生能读了,就让他们自由地去读,读三遍五遍十遍,入眼入耳入心,直至能够背诵出来,默写出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就把课本上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教学第一阶段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读中引导

第一个引导当然是朗读引导。大合唱,看似都会了,里面有没有南郭先生?教师不能疏忽。教师要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读。课文不长,就那么几句话,甲学生起来读给老师听,乙学生起來读给老师听,丙学生起来读给老师听……有错别字,断句不对,重音不准,结结巴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的地方教师来教你,教师带领学生走向正确,走向知识。

第二个引导是给学生说说这个寓言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这片大地上,诸侯国林立。有一群叫做“策士”的知识分子,他们来往穿梭,游说于诸侯王之间。巧舌如簧,靠一张嘴巴,参与高层政治决策。怎样说话,说了能够打动该国的大王,让自己的思想变成国家意志,这就很讲究了。因而,用寓言故事来表达,曲折委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些人不但是思想家、哲学家,还是优秀的寓言故事创作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寓言故事被创作出来,应用到游说中去。

三、读中悟理

关于这一点,首先要通过翻译来悟理。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通常要找“对应物”。这个对应物就是翻译出来的白话文。白话文是学生运用的语言,文言文是学生不熟悉的语言。通过翻译,教学就帮助学生完成了相互之间的切换,学生对文言文理解上的障碍就降低了。

(课文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课文中有一些生僻词,翻译时教师要进行解释,如“鬻”,是出售的意思;“誉之”,“誉”是夸耀的意思,“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他的矛,“誉之”连起来的解释就是夸耀他的矛。还有一个“弗”,现代汉语多不用了,在古代语言里使用频率很高,它的意思是否定词“不”。其次要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悟理。那个世道乱哄哄的,作者肯定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是为了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韩非子写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最后一句“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然后进行分析,这个世界上什么盾都挡不住的矛和什么矛都能挡住的盾,不太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同时出现。这就是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所在,点题之处。我们讲话做事的时候,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不能相互抵触,若是甲否定乙,乙否定甲,自相矛盾,这就不对了。当然,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继续引申,我们把万里长城看作是盾,千军万马是矛;把碉堡看作是盾,炸药包是矛;把坦克看作是盾,穿甲弹是矛;把导弹拦截系统看作是盾,导弹是矛……于是,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矛盾是这个世界的存在形式,也是它的表现形式。

四、读中生情

阅读是旧瓶装新酒。我们读书,把别人的文章看作是“旧瓶”,通过阅读引发自己的认识深华,思想变化,直至带来言行改变,这些都可认为是“新酒”。这是精神活动中最宝贵的东西了。所谓阅读点亮心灯,所谓阅读改变世界,道理就在这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从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认识到什么,受到怎样启迪……如一个学生的习作是写“美丽的春天”。作文开头描写春天的云,洁白得像雪堆那样;天空湛蓝,像大海那样;风牵着柳枝,飘啊飘,荡啊荡;迎春花金灿灿的,玫瑰花红朗朗的。开头写得好,渲染描写很到位。可接下来他笔锋一转,农民在公路上轧蚕豆,放学回家的时候,粉尘遮天避野,呛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样写就和前面的描写不符合,跟题目要求不符合,自相矛盾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经验,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刻度,还能在他们心中荡起情感的涟漪。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在学生的情感酝酿、学习和生活经验参与到课文中,双方才能产生互动,才能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文本走进学生。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语言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