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风落叶话凄凉

2022-05-17蔡晓鸿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江月木叶眉头

蔡晓鸿

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成就,但一生仕途坎坷,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又遭新党排挤,被贬惠州、儋州。当年,他栖身于贬谪之所,缺少亲友的慰藉,恰逢中秋,无人陪伴,又見秋风萧瑟,落叶翩飞,心中该是何种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词作先读】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①眉头鬓上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③。中秋谁与共孤光④。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①取:作助词,无义。②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与鬓上的白发。③妨:遮蔽。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妙语解词】

“风叶”是一个典型的秋的形象。《淮南子》中写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历代文人喜欢写秋叶,以此来表达对季节流转的感慨。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等,不过,这些诗句刻画的都是落叶纷飞的动态,而苏轼着意摹写的则是秋风掠过秋叶的声音。

春风拂过是细无声的,因为春风是柔和的,春天的树叶是娇嫩的;秋风掠过是萧瑟的,因为秋风是苍劲的,秋叶是枯萎的。苏轼笔下的“风叶”属于后者。

“鸣廊”,指在回廊上发出声响。“鸣”在古诗中经常出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是激越悲壮的“鸣”;“鸡鸣桑树颠”,是闲适惬意的“鸣”;“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柔媚婉转的“鸣”;“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寂寞悲愤的“鸣”。“夜来风叶已鸣廊”,则是一种萧瑟、尖利之声,它可能会产生回音,穿梁绕户,经久不绝,更增添了一层悲凉的意味。

【词意放送】

又到中秋时节,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

回首往事,只觉得世间万物都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由春到秋,再经秋复至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逼人的秋呢?

明月升起,薄薄的月色洒遍了我的栖身之所。

夜风掠过枝叶稀疏的树林,发出悠长的声音。这声音穿过长廊,透过窗户,传入我的耳中,令我感到阵阵寒意。看看镜中的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啊!

遥想丙辰中秋,我尚在密州,怀想起弟弟子由,曾写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句。当时佳节望月,也生出清寒之感。但那时,我仍然相信前途可期,政事可为,朋友之义可长相依,兄弟之情可长相守。所以,便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洒脱之语。

如今,风波突起,我被贬至僻远之地。我与朋友酬答唱和的诗文,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妄加附会,安上“包藏祸心”“谤讪朝廷”的罪名。我身陷囹圄,遭受杖刑,屈打成招。最亲密的朋友,无一不受牵连。那些势利之徒,对我是避之唯恐不及。至于子由,当然也逃不掉再三贬黜的命运。比起丙辰中秋,今年的中秋更多了厚重的悲凉与茫然。

人心不可测,未来不可期啊!

斟上一杯酒,来宽解一下伤感的心绪。自从我被贬异乡之后,往往接连几个月没有亲友的书信。幽人独往来,如同孤鸿影。

明月常被乌云遮挡,整个天宇若明若暗。

李太白有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大宋政事难为,国运堪忧啊!新旧党争,已经延续了好多年。王荆公两度为相,力推新法,其本意是为富国强兵,无奈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再加上一批地方官吏,借推行新法之名,行渔猎百姓之事,使得民不堪命。两党纷争,愈演愈烈,后来以致不问是非曲直,排挤异见。有谁能顾惜一下大宋的国计民生呢?

明月高悬,月光澄澈。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之月呢?我只能拿起酒杯,神色凄然地望向北方。

猜你喜欢

西江月木叶眉头
唐 风
唐启辉
杨兵
西江月·感怀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卜算子·诗之恋
梅大圣
盏中,木叶似小舟
谁曾见过风
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