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革命文物的时空分布与价值意蕴探析

2022-05-16赵金华亓淑贤吴朋飞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别山旧址河南

赵金华,亓淑贤,吴朋飞

(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1]据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河南省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革命文物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座纪念馆、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彰显着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牢记百年党史,高质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对“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革命文物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正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要领域。如贾旭东探讨了革命文物概念的历史沿革、时间界限等[2],贺云翱和干有成探讨了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3],唐前以延安枣园为例探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4],王霞对新时期如何对革命文物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研究[5],陈琳对革命文物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6]等。这些研究涉及革命文物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时代价值阐释等。而从省域层面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则多见于报刊媒体,缺乏较深入的学术探讨,目前仅见冯海英对宁夏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的思考[7]。河南作为革命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工作责任重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哪些重要类型,其发展历程和分布状况如何,新时代如何彰显其时代价值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以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地理学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河南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创造性利用有所助益。

一、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简况

河南近代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抗争史。据《简明河南党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占中国,在河南省内建铁路,挖煤矿,再加之地主阶级压迫,河南人民苦不堪言。1919年五四运动后,河南报界积极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文化,青年学子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影响和领导下,郑州、开封、洛阳等地陆续成立工人俱乐部,后陆续在河南省内成立党组织。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河南省党组织受到重创。大革命期间,在党的帮助下,河南省党组织工作逐渐恢复,形成河南革命高潮。从八七会议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河南党组织贯彻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发动武装暴动50余次,与湖北、安徽等省的中共党组织创建了鄂豫皖、鄂豫边等革命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南省是粮食基地、兵源基地,又是战略指挥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省地处南北分界,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事件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8]。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革命奋斗中,河南留下了众多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南人民为民族独立作出的英勇牺牲和巨大贡献。2020年12月25日,河南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豫文物革〔2020〕12号)(http://wwj.henan.gov.cn/2021/01-15/2080076.html),公布了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公布数据显示,河南省共认定的115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市域为基本地域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类型分为革命战争旧址、烈士墓、陵园、故居、旧居、纪念堂、纪念馆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重新整合分类,整合后共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革命战争旧址、烈士墓/碑、陵园、故/旧居、纪念堂/馆/地、重要史迹等。根据公布的“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统计得出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六种类型中,革命战争旧址数量最多,共计76处,占比高达66%,其次为故/旧居13处,烈士墓/碑9处,纪念堂/馆/地9处,重要史迹5处,陵园3处。河南省革命基础雄厚,在土地革命期间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赤城县苏维埃政府、固始县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留下多处革命战争旧址。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南省人民积极参加抗敌斗争,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火遍及河南109个县,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岳抗日根据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等[8]。战火频仍,故革命旧址居多。

二、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历史演进

革命文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体现特定历史发展阶段革命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按照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将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时期划分(表1),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河南革命文物的发展脉络。

表1 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时期划分与统计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单一,只有旧址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和掠夺使我国小农经济受到重创。各地纷纷开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走上革命的道路。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河南省尚存有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府指挥部旧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成立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洛阳组,为河南工人阶级指明了斗争方向,河南全省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划分为党的诞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与局部抗日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9]。

1.党的诞生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河南有革命战争旧址、故/旧居、重要史迹三种革命文物类型,占比7.83%,以旧址为主。受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社会改造思潮和社会革命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运动,农村也爆发了农民革命起义。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河南共产党人开展革命工作,动员全省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的伟大斗争,组织了多次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并支持北伐战争,形成河南革命高潮,留下了如焦作煤矿工人罢工指挥部旧址等。

2.土地革命战争与局部抗日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土地革命时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以革命战争旧址和烈士墓/碑为主,占比28.7%,共有旧址26处,烈士墓/碑4处。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河南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创建革命武装,发动武装暴动50余次。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展开了多次游击战争,因此,革命旧址在这一时期居首位。该时期的烈士墓/碑,主要是在革命运动中阵亡的将士集体墓,纪念他们为民族解放做出的牺牲。

3.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1945年8月)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量的比重最高,占比高达35.65%,有五种类型的革命文物分布,主要以革命战争旧址和故/旧居为主。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隐蔽的山区开辟了敌后战场。河南省内党组织领导各地人民建设抗日武装,创建了豫南、豫东、豫北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原抗战,留下了23处抗日战争革命旧址。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革命英雄,如属河南籍的许世友、杨靖宇、宋学义等人。战争结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保留其故居,铭记其历史。

(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解放战争时期,河南省革命文物占总量的17.39%,共有20处,其中旧址18处,烈士墓/碑1处,纪念堂/馆/地1处。商丘地区是淮海战役的战场组成地,目前保留有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实施战略反攻,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自濮阳市台前县出发,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信阳大别山地区先后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4个新解放区,初步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8]。河南省现存有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纪念地、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49年10月—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占比为8.7%,主要为纪念堂/馆/地。这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复苏、文化建设提上日程,人们在经历过战争的伤痛后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纪念馆主要有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纪念地、彭雪枫烈士殉国纪念地等。

三、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河南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并在省内广泛分布,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一)整体分布具有集聚性,呈现出“一核三次中心”

利用ArcGIS10.7软件中的“核密度”工具对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核密度”的估计分析,形成河南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格局图(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性,布局形式为“一核三次中心”。

图1 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核密度分布

“一核”是指以信阳新县、光山为中心的大别山区域,该区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卓著的革命老区。在地理位置上,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会区域,处于南京和武汉之间,又以大别山作为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向东可以截断津浦线,向西可以控制平汉线,向北可以扼住陇海线,向南可以威胁日军的长江运输,是打通中国南北战场的通道[10]。1938年10月12日,来自皖西方向的日军攻克这一核心区域,将豫东与皖西连成一片,准备进攻华南。因此,作为抗战的重要战场,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在此奋力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根据地对于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是防御国民党军向全国解放区进攻的前哨阵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1]。因此,信阳大别山区域留下了众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形成了核心。

“三次中心”分别为郑州区域(郑州市区及巩义、荥阳);开封区域(开封市区),冀鲁豫交界的濮阳区域(清丰县、濮阳县、范县)。郑州和开封地处中原地区核心位置,两地相较于其他区域,革命文物多,地域面积小,革命文物集中分布,因此形成了两个次中心。开封城区历来是河南省的政治中心,“九一八”事变后,河南以省会开封市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如学生联合举行响应“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罢课行动等。郑州市位于京汉、陇海铁路十字交汇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共产党人领导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地区。地处冀鲁豫三省边界的濮阳清丰县、濮阳县、范县一带,对外交往频繁,在五四运动以后,共产党人在该区域联络三省开展革命运动,是革命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集中分布,形成了又一个次中心。

(二)市域分布广泛,呈现不均衡性

利用ArcGIS10.7对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市域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处理,颜色越深代表该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越多。由图2可以看出,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市域分布广泛,但具有不均衡性。河南18个地市中,除许昌和济源外,各市均有革命文物分布(图2)。其中,信阳最多,共有33处,信阳又以光山县和新县较为集中。其次为开封和郑州,两市并列第二,分别有10处。濮阳、商丘、驻马店较多,分别有9处、8处、7处,由于商丘和驻马店地域面积大,革命文物分布分散,未形成中心。其他地级市分布较少,其中南阳、平顶山、焦作、安阳四市,革命文物数量一致,有6处,新乡、三门峡、周口分别有3处,鹤壁、洛阳分别有2处,漯河1处。

图2 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市域分布

(三)地理环境影响革命文物分布

将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状数据和DEM数据叠加,提取每个点状数据的海拔高度并统计每个区间的分布数量,得出革命文物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图3)。由图3可以看出,在海拔100米以下平原地区的革命文物总数为58个,由于革命时期开封属于省会,郑州属于交通枢纽,所以两地革命文物的形成原因与地形关系不大,故予以剔除。因而,平原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数为38个。河南省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7%[12],平原面积广阔,革命军队在此区域活动或作战时没有明显障碍物遮挡,易被敌人发现,对革命极为不利,因此平原上革命文物分布少,且零散分布于各个地区。在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地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7处。北部太行山,西部伏牛山,南部桐柏山均有革命文物分布,南部大别山区面积较小,却集中分布着大量的革命文物。这主要是因为山地丘陵地区,地形隐蔽,易观察且不容易暴露目标,有利于构筑工事。由此可见,河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地丘陵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多于平原地区,平原密集程度不如山地丘陵,在东南部大别山呈小范围密集分布,平原地区散落分布。

图3 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地形分布特征

四、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蕴涵的时代价值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三大文化[13],河南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文化的载体和革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广泛分布,荷载的红色基因永流传

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省内除许昌和济源外均有分布,其中又在信阳、郑州、开封和濮阳呈现集聚。这些革命文物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传承着红色基因。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革命文物教育人、启迪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加深对河南省革命历史的认知。各地市可通过革命文物挖掘其背后的革命故事、革命人物,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液,牢记百年党史。目前,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夏邑县彭雪枫纪念馆、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革命文物已成为河南省爱国教育基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我们要通过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大别山为核心,增添了红色旅游资源

河南革命文物在信阳大别山地区,形成了核心。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旅游产业。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大别山地区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游客可通过花山寨会议旧址、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等感受革命精神,依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两大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革命文物中深刻感受百年红色奋斗历程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凝聚信念,奏响了出彩中原新篇章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省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革命文物的厚重历史为奏响出彩中原新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原大地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散落在中原大地上,流淌着先辈们的红色血液,承载着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革命文物所蕴含的二七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融汇交织成河南红色基因精神谱系,凝聚起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激发河南人民满怀信心的投身于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去。

五、结语

河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众多,共有六种革命文物类型分布,以革命战争旧址为主,占比66%。按其发展历程,多集中在土地革命战争与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空间上,除许昌和济源外,在全省各地市均有分布,但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形成以信阳大别山为核心,开封、郑州、濮阳为次中心的“一核三次中心”的分布趋势;地理环境是影响革命文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平原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不及山地丘陵地区,两种地形间数量相差19处,且处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分布最为集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为此,我们不仅要保护管理运用好已公布的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也要进一步调查、挖掘和认定更多的革命文物,更要认识到革命文物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百年党史的意义。全省上下应统筹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好各地市尤其是大别山、郑州、开封、濮阳等地众多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重点展示根据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彰显河南在革命抗战之中的伟大贡献。今后,河南省应更加重视革命文物蕴含的激发党和人民奋勇前行的信仰伟力,汇聚奋勇向前的力量,谱写出彩中原新篇章。

猜你喜欢

大别山旧址河南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走进红色大别山
油画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