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祥子》:中国旧社会的人生镜像

2022-05-16赵怡琳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

赵怡琳

摘要:《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谱写了中国旧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史,凭借老舍对老北京底层群众的深刻了解,小说以不同于以往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来描写底层群众的生活,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小说通过描写祥子的“三起三落”生活浮沉以及精神沉沦来表现旧社会劳苦生活的病态以及人们的精神畸变,是中国旧社会的人生镜像。

关键词:《骆驼祥子》;“三起三落”;人生镜像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渴望以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己卑贱的命运却在“三起三落”的生活浮沉中逐渐迷失自己最终走向精神的沉沦和个人的堕落的故事。小说写于1936年到1937年期间,经过对故事的不断润色老舍终于完成了这一展现旧中国社会人生镜像的著作,文中的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通过祥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一、《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

1936年,老舍山东大学的好友向老舍讲述了雇佣人力车夫的经历和见闻,一个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迫于生活的压力卖掉,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仍然是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老舍从中得到创作灵感,由此创作出《骆驼祥子》一文。因为其从小生活在北京贫苦的市民家庭,与下层人民深入交流,所以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写北平的平常小事使得小说更加的贴合现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如“他仿佛在地狱中也能做个好鬼似的”新颖夸张,生动形象,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现。在1917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时期,老舍正值十六岁,刚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来到农村当一名小学校长。老舍在晚年回忆道“我差不多没和教育事业断缘,可是到底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但,即使老舍没有亲身参与这一伟大的大变革,但五四的文学精神却仍然给他今后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就像他所说“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一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

在五四运动的前提下,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成为老舍作品的一大主题。在《骆驼祥子》中表现为社会底层群众的狭隘自私,这种狭隘的小市民思想使他们始终局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始终找不到一条对集体国家有益的民族自救道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无疑是他们最恰到的形容。同时五四启蒙精神也使老舍自觉承担起民众启蒙的重担,祥子的人生经历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面镜子,通过祥子的悲剧去启蒙迷雾中的中国民众,鼓励人们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造社会,促进民族觉醒,外部生活的摧残以及其自身的性格的弱点造就了祥子从老老实实的农民沦为城市的地痞流氓,这也标志着老舍对北京市民社会的认识取得重大突破。

二、生活病态与精神畸变

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是他的“单纯”,也就是小农意识,他总是“单纯”的认为,有自己的身体力气作为基础,自己省吃俭用就能改变一切,但是,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个人奋斗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无法认清自己的处境目光短浅拘泥于旧的思想和观点也就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也就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其次,过于理想化,祥子的理想和现实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紧接着,个人主义,也是市民个性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以了自己为中心,书中的祥子可以狠狠心让虎妞难产死在家里,在能够花几十块钱去医院接生时为了钱可以忍心不去,在小福子来求助时因为怕老父幼弟的吃累而狠心离去,最终使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是他的“懦弱”,不敢于反抗,不仅是面对虎妞的纠缠,还有面对小福子求助时的犹豫,以及最后屈于现实的打击,都体现了他的懦弱的性个格特点,尤其在他和虎妞关系的中,不是面子让祥子屈服,而是真真正正的恐惧,使祥子感到绝望,在虎妞扬言以谋杀相威胁并未付之行动时,祥子也因其内心想象出来的恐惧而打败。祥子的理想看似很简单,但在那时的社会背景下却又难以实现,这便是底层人民面临的困境。生活的病态体现在理想与家庭的破灭,而精神的畸变则体现在祥子心灵的堕落。

回看祥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对于祥子来说对自己车的追求是他人生价值等级和需求序列是排第一位的,全部的追求就是拉自己的车,心里想的首先肯定是自己,不管是虎妞还是小福子,她们对于祥子来说都不是第一顺位。随着祥子理想的毁灭、体面的丧失心理也逐渐崩塌。作为当时底层社会大众的代表,祥子的缺点也是普通底层群众的缺点,这种生活的病态和精神的畸变广泛存在于当时的社会,老舍写作《骆驼祥子》揭示出这种状况,在一定情况下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黑暗、畸形、失衡的中國旧社会

祥子生活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党派林立,政争不断;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既有军阀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又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和官僚政客间的真假共和之战,资本主义经济和新式文化教育也得到初步发展。上层社会的生活况且如此,位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不让好人有出路”道尽了其中的无奈与心酸,黑暗腐朽又肮脏畸形的社会背景,到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都在客观上造就了祥子的悲惨结局。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也诞生了蛮横的生存逻辑。大兵抢他的车不需要理由,有枪就是硬道理;孙侦探强诈他的钱理直气壮,“人就是胎里富”;还有与虎妞的婚姻,也算是虎妞自作主张逼迫的祥子。本就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世道,作为一个毫无根基的进城苦力,妄图依靠自己的勤劳与努力过上好日子实现理想显得天方夜谭。作为人民大众的缩影,我们可以从祥子的经历中窥探到旧社会底层民众的困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是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如此社会背景下,祥子性格上的弱点以及其“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顺其自然就解释的通了。人民无法选择也无从选择,也许这就是旧社会底层人民最大的悲剧。

作为中国旧社会的人生镜像,《骆驼祥子》以社会最底层人民群众为中心,去讲述这一类人的日常生活,其对祥子生活史和精神史的成功刻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病态,成为现代文学史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老舍笔下的一场精神革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骆驼祥子》两译本习语翻译比较分析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研究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