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意识角度浅析如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022-05-16王伟祥朱昌森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传统文化

王伟祥 朱昌森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而美术作为其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要在教育的重要阶段即中学美术教育阶段,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美学认知,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背后深沉伟大的力量,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远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育;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术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让中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和了解美学,而是通过教学和欣赏的过程让中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美的力量并有所启发,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但是它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解决,从而使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中推动中学美术教育朝着更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意识的体现及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1.1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其光辉灿烂的部分,以明清瓷器为例,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有益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手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助推了瓷器的繁荣,题材和纹样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瓷器的发展历经幾朝在明清时期达到到巅峰,它代表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结合,是大众审美与文人情怀的双重体现,从中可以窥探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绚丽多姿和人民智慧的巨大力量。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老神秘的青铜器,到精巧绝伦的汉代工艺品,到神态恣意的唐代陶俑,再到说不完道不尽的宋元山水画,美在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人民对于线条的感知和美的感悟,是中华民族凝聚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这不仅仅是美,更是人们对生活与自然,苦难与命运,生命与宇宙的慨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与文化的冻凝。从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意识,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应用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继承、创新并发展,才能使其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和新的力量。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当代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当下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美术教育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更重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到美的力量,拥有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提高审美意识来丰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并更好地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1.2.1 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美的认知

在美术作品中,形象与观念是二而合一的,画家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也通过形象展示给观者。正是通过这种形象的又同时具有现实意义的美术作品展现出了人民的审美意识,作者展现出的美是同一的,但人们所感受到的美却是不同的。通过对美术具体绘画技巧的学习,了解其中的规律所在,并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对美的概念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有利于提高艺术情趣,丰盈精神世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不仅会对其拥有更深入的认知,同时也推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2.2 健全人格,促进多元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美育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它虽然不像语数英等其他主科一样,有着统一的衡量标准,但它在无形中实现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它像一门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并从中找到乐趣。而且发展美术教育与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符合,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教学宗旨。

1.2.3 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精神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美术教育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通过美术教育中关于中国古代美学各种知识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讲解,使学生拥有对传统文化的初步了解,形成自我认知体系,并对其产生浓烈的热爱,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探索。这种反反复复的学习中洋溢着的热爱和敬佩之情,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倍感自豪。

二、中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时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通常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中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的美术课程,因此教师对一些美术理念的讲解不够透彻,对一些传统艺术作品的分析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讲解的版块,只赏析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创作时代背景。教师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分析作品,有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舞台,更加切身地了解到其中所传递出的人文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意蕴而伟大,忽视了其产生发展的必要背景,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2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

美术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味地灌输美学理念,而是要充分地调动学生情绪,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从内心自发地产生对传统艺术产生强烈的兴趣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作品欣赏课往往采取PPT,板书,影像资料播放等教学形式,缺少互动性,容易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出现走神犯困等现象。这并非是教师备课不充分以及课堂内容不够生动有趣所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专注程度,需要教师通过开展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2.3教学理念缺少创新

部分学校存在美术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例如用绘画的线条是否平滑生动和临摹得是否准确无误来评价学生的美学素养。绘画通常是从临摹开始,但是在教学中更要不断引领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艺术融入学生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内容。审美不是照搬,而是欣赏,是创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作品正是在不断创作中才得以发展,汇成历史的洪流,异彩纷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角创作性地发挥,不要拘泥于临摹,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美术固有的理念,还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解决方案

中学美术教育虽然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教学过程缺少互动性,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努力解决。教师需要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继承发展和钻研创新,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式和美的意味,不断地提高其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1深入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作品赏析或美术理论教学时要注重多角度深层的讲解,要做到能够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学内容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要更加注重美术作品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让美术作品变得有温度,能够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对中学美术教育这门学科拥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体会。

3.2加强教学互动

为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厌倦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开展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赏析课上采取问答环节,循循善诱,引领学生学习,或者在绘画课上主动帮学生修改绘画作品并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开展剪纸,陶艺,创意手工等多项教学内容,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有利于开拓学习视野,提高审美意识。

3.3创新教学理念

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教学理念,做到與时俱进。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传统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创新,使美术作品中带有学生的想法和创意。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汉夫主编.中国民间博物馆藏品 2015年度卷 1 瓷玉古珍博物馆藏品卷[M].2017.

[2]杨银巧,姜芬芬著.美术教育理论及其教学方法研究[M].2020.

[3]高文静.中国艺术报 美术视点 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M].2021.

[4]浅析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聂琦.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

作者简介:

王伟祥,出生年:1997年,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济宁,学历:研究生,职称: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版画。

通讯作者简介:

朱昌森,出生年:1980年,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传统文化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