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线上科技类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2022-05-16辛昕杨超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实施课程体系

辛昕 杨超

摘要:本文阐述了线上科普课程的开设原则,构建了线上科普课程体系,给出了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目前,线上教学是丰富青少年居家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科技类也不甘落后。科技类线上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如何应对?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效果呢?

针对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推出课程时主要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一、线上科普课程的开设原则

(一)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应涉及生活、学习和活动等各个方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

2.知识点选择大约为线下课程的一半左右,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利于青少年总结归纳,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时间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根据各青少年年龄,控制教学时间。科技类课程考虑到学生需要动手,听课与动手各占一半时间。所以建议科技类线上课程以微课形式为主,每次课不超过10分钟,1-2个知识点,中间配合动手操作。每节课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结束。

(三)教学形式

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开展项目式实践活动。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建议科技类线上微课,每次课独立的实践内容,课程结束后留有动手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收获。

二、线上科普公益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线上科普公益课程围绕被世界多个国家广泛认可的stem教育进行构建。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所以stem教育就是结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跨领域综合素质教育。

我国在2017年重新定义了Stem教育:是一种以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按照这个定义,Stem教育虽然多以动手创作为主,但动手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如何做,而是注重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强调运用跨学科思想,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M代表四个单词,这四个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按照如下排列:

1.科学是起点,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在低年龄段,比如4-7岁,要开设科学实验课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

2.数学和技术是手段,要培养学生的基于数据、模型、训练和应用的思维,在中高年龄段,比如8-14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开设图形化编程课程和代码编程;

3.工程是主线和目标,所有STEM课程在课程设计时要贯穿工程思维和流程,立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4岁以上年龄,以stem课程最终以硬件编程课程作为归口课程。

三、线上科普公益课程体系构建

围绕stem教育,构建课程体系。

(一)科学课

每节课都会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揭示、证明某些物理或化学的科学原理,对于孩子之后物理化学的学科学习很有帮助,同时提升科技素养、进行理论夯实。每个主题2学时,共计四个学期30个主题,60学时课程。

开设科学课的目的: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建立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引发学生学习STEM课程的兴趣。

(二)图形化软件编程课程

图形化编程课,面向无编程基础的学生。项目式学习,每次课完成一个游戏或是一个动画等。每个主题2学时,四个学期共计30个主题,60学时课程。

开设图形化软件编程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项目式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参加软件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收获成绩和荣誉。

(三)机器人课程

机器人课程面向4-18岁。一级课程以搭建为主。二级课程采用平板编程,以执行器模块为主,核心结构件由老师带领搭建。三级课程过渡到电脑编程,建立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之间的逻辑关系,核心结构件由老师带领搭建,但老师会让学生改错或改良。四级课程加入更为丰富的传感器,核心结构件由学生自己完成搭建。五级课程完全由需求决定,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为后面参加机器人竞赛课程奠定基础。机器人课程是年龄跨度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机器人竞赛有着广泛的出口。

开设机器人课程的目的:熟悉机器人器材,进行知识技能储备;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科技素养;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阶梯式培养,选拔参赛人员,参加机器人赛事,收获成绩和荣誉。

(四)硬件编程课程

面向有机器人或编程基础的学生。硬件编程课程是在电路板上搭建和编程,相较于机器人课程,硬件编程课程更加抽象,所以适合高年级,有一定机器人基础的学生。

每门课程面向不同年龄,在知识点层面都会融入一些主科学科知识,但又不是单一学科,而是强调多学科融合,符合stem课程理念。在能力层面,各门课程都是立足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各有侧重点。

科学课侧重提高科学素养理论基础;软件编程侧重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机器人课程侧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硬件编程侧重提高跨学科实践应用能力。

四、线上科普公益课程實施流程

(一)第一阶段:广泛科普阶段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第一阶段以科普入门为主,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科学课,每次课程10分钟。以家中可以找到的材料,完成1-2个简单的科学实验。目的是兴趣引导,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也为下一步第二阶段有耗材的科学课打下基础。

(二)第二阶段:有选择的进阶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采取结合硬件方式,加大实操内容。在科学课基础上,加开图形化编程和机器人课程。

(三)第三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线上课程的目的是利用科普进行人才选拔。为赛事培训做准备。在前两个阶段后,选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入第三阶段,线下专项培训,为各学校进行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助力。

线下线上发挥各自优势,构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五、结束语

如何将线上和线下优势相结合,构建合理的科技类课程体系和模式,本文只是进行了初步思考,下一步还需通过实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作者简介:辛昕(1977.08) ,女,天津,硕士,副教授,青少年科技教育,天津市河东区智德培训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实施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