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泥湾精神的形成

2022-05-16袁磊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渊源

[摘要]南泥湾精神是延安时期在毛泽东、朱德的亲自倡导和培育下,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其核心和本质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南泥湾精神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不懈奋斗和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激勵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精神谱系;渊源;形成

[作者简介]袁磊,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讲师,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4-0031-03

引言

延安大生产运动是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一次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模范边区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物质生活,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而且创造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长期以来,南泥湾精神以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和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为世人所熟知。2021年9月,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46个伟大精神正式发布,南泥湾精神因其独特的精神特质而单列其中,也掀起了南泥湾精神研究的新高潮。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如何从学理性上探究南泥湾精神的形成、内涵和新时代价值,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南泥湾精神的形成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南泥湾精神的渊源

南泥湾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但南泥湾精神的形成、内涵及时代价值却不仅仅局限于南泥湾、359旅及大生产运动的一时一地一事,而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南泥湾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可以从更宽广的视域去考究。

(一)南泥湾精神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先辈们就有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步将其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崇的美德和民族品格。不乏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追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而忘私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进取品质、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精神,这些文化文明标识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脊梁和力量源泉,也为南泥湾精神注入了优秀的民族基因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

(二)南泥湾精神源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不懈奋斗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延安时期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延续,面对极其严峻的生存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表现出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不屈不挠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组织边区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抗日救国的时代主题与民族解放的时代任务,为南泥湾精神注入了新时代精神与新时代气息。

(三)南泥湾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也是南泥湾精神的源头活水,同时,南泥湾精神继承发展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到南泥湾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从缘起到传承的动态发展历程,南泥湾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有着同质性、关联性和传承性,这些精神为南泥湾精神注入了革命基因和红色血脉。

二、南泥湾精神的形成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时期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就其具体形成而言,南泥湾精神是延安时期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培育倡导和359旅具体屯垦实践下形成的。

(一)南泥湾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当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面对着“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①,各种矛盾交织交错。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与策略调整上,日本帝国主义将打击重点集中放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敌后根据地,对黄河河防及延安进行了狂轰滥炸;从国共关系演变上,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通过停发八路军、新四军军饷,调集大军对陕甘宁边区构筑起层层封锁线,不让一斤粮一尺布进入边区,企图困死、饿死中国共产党人;从边区经济政策上,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②。这一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抗战初期国内政治环境与陕甘宁边区的客观实际提出的,其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力争外援。1939年,外援占到了边区财政收入的85.79%。正如财经办事处1944年2月起草的《关于财政工作总结》中所说:“在争取外援上,这一时期边区财政支出,大部分是依靠外来的援助,其中最大部分是国民政府应发的八路军经费,每月分给后方一部分作为财政收入。”③这一经济政策对于减轻边区人民负担、休养民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边区脱产人数上,1938年边区脱产人数16000余人,1941年达到了73117人。征收公粮也由1938年的1.5万余石,增长到了1941年的20万石,创历史新高;从边区自然条件上,1939年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发生了连年的自然灾害,1940年受灾面积42万亩、损失粮食23万石、受灾人口达到51万人。这一时期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

(二)南泥湾精神是在毛泽东、朱德的培育倡导下形成的④

359旅原副政委王恩茂认为:“南泥湾的战斗,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⑤毛泽东是党内最先对持久抗战所面临的困难保持高度警惕性的,1938年12月8日,在后方军事系统干部会上,他指出:“我们现在钱虽少但还有,饭不好但有小米饭,要想到有一天没有钱、没有饭吃,那该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来一个动员,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我看有这种可能。”⑥

从1938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在一些重要会议和公开场合,多次反复阐述通过“自己动手”来克服物质供应困难的道理,提出“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要求。1939年2月,他在延安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讲话中,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吹响了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号角。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对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作出显著贡献的3个单位和22名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毛泽东为359旅题词“发展经济的前锋”,为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为何维忠题词“切实朴素,大公无私”,为晏福生题词“坚决执行屯田政策”,为罗章题词“以身作则”。将359旅树立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迅速掀起了把驻地建成“南泥湾”的热潮。1943年10月,他视察南泥湾,当看到“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的喜人情景后,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为了推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深入发展,毛泽东先后作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在公私关系上倡导“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原则,发展公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并对359旅生产自给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在他看来以359旅为代表的部队生产运动,实现军队的生产自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南泥湾精神是毛泽东所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风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在朱德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指出:“为了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⑦1940年5月,朱德从华北前线返回延安后,在协助毛泽东指挥各敌后抗日军事斗争的同时,他非常关心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情况,并兼任军队生产委员会主任。在给陈康白的信中,他提到:“财政经济建设虽有某些成绩,实在入不敷出,以致几个月来未发一文零用,各机关、学校、军队几乎断炊。”⑧当时,边区的经济状况也引起了朱德深深的忧虑。为了在第一线指导开荒生产,他多次亲赴南泥湾考察调研。1940年9月2日,邀请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人到延安西川一些地方考察。在视察高桥镇难民纺织厂结束后,朱德来到南泥湾、临镇等地调查研究当地的土壤、水文等是否适宜耕种。南泥湾一带虽人迹罕至、野兽出没,但是青山绿水一望无际,连绵山岗郁郁葱葱,土地肥沃,适宜耕种。1940年10月,他先后撰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完成边区1941年度财政经济计划》等文章。通过考察,朱德指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问题,提出已经相当久,而且也取得相当成功,但因这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最广泛的注意,并为某些条件所限制,直到今天还未达到应有的成绩,所以有重新提出的必要。”⑨实行军垦屯田政策,部队在不影响战斗、训练的情况下,开荒生产,支援抗战,以彻底解决边区日益严峻的财政经济困难。

为了推进南泥湾的开发建设,朱德进行誓师大会动员,多次到南泥湾视察,指导南泥湾大生产,亲笔致信勉励717团、718团,接见南泥湾生产部队,推广生产竞赛经验,充分肯定屯田政策。正如当年《解放日报》发表题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所言:“于是‘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朱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⑩史沫特莱在《伟大道路》一书中写道:“这支部队的生产运动名为‘南泥湾运动’,是朱将军的骄傲和喜悦。”⑪朱德是“南泥湾政策”的缔造者、践行者、推动者,也是南泥湾精神的培养者、发扬者。

(三)南泥湾精神是在359旅屯垦实践下形成的

1940年12月初到1942年3月,359旅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的号召下,由王震旅长率领下,第717团,第359旅旅直属机关、第718团、第4支队、特务团,第719团先后分三批从绥德警备区进驻南泥湾。从此,开启了向荒山要粮的南泥湾屯垦岁月。

初入南泥湾,359旅的战士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缺乏生产工具,仅靠着一双手披荆斩棘,搭窝棚,挖窑洞,打野味,挖野菜,跋山涉水背粮运盐,炉火炼铁,自制劳动工具,闲暇之余,编制草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决吃、住、穿、行、用等基本生存问题。为了有序组织开展生产运动,相继成立了旅、团、营、连各级生产委员会,制订了边生产边训练的计划,农忙时生产,农闲时练兵。全旅上至旅长,下至勤务员、炊事员、饲养员,没有一人站在生产线之外,一律参加生产劳动。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359旅全体指战员向荒山开战,1941年,耕地11200亩,产粮1200石,蔬菜164.8万斤。1942年,耕地26800亩,产粮3050石,蔬菜360万斤。1943年,耕地面积10万亩,产粮12000石,蔬菜595.5万斤。1944年,耕地261000亩,产粮达37000石,达到“耕一余二”。除全部自给外,还上交公粮1万石,经费全部达到自给,由“吃粮人”变成“交粮人”,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公粮的人间奇迹。

除此之外,359旅指战员们广开经营路,兴办了大光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油酒厂、木铁厂、运输队、军人合作社、光华商店等,烧木炭,熬盐挖煤,养猪养羊,养鸡喂鸭,植棉种稻,发展股份制经营模式,在南泥湾这块人民觉醒的土地上,对新民主主義经济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他们还坚决贯彻劳武结合原则,实行“农忙时小训练,农闲时大训练,突击生产时不训练”⑫,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造训练器械,全员参与,苦练投弹、刺杀、射击等基本功。比如投弹训练,旅部提出:“练习武艺,投弹第一;首长负责,亲自动手;风雨无阻,假期不休;人人必到,一到必投。”实现了生产、训练两大丰收。他们利用劳动间隙学习文化,制定学习计划,俱乐部、图书馆、山坡上、大树下都是学习的场地,流传着这样的《学习歌》:“桦树皮,赛过纸;大沙盘,好练字。学习哪怕条件差,越是困难越积极。”⑬“积极学习,努力生产”“要做一个文武双全的战士”的思想深入人心。实现了生产、训练、学习三结合。

359旅指战员们是南泥湾的开发者、建设者,是“南泥湾政策”的直接贯彻者、执行者,他们战天斗地、忘我牺牲,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而且直接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总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59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任务,也孕育和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给人们留下了一笔跨越时空的丰厚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有“雪山”“草地”“腊子口”,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守正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依然是动力之源,依然有着恒久的时代价值。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71.

②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第7册)[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58.

③财经办事处.史料摘编·总论(第1编)[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73.

④毛主席培育的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N].人民日报,1976-12-27.

⑤南泥湾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1977-12-16.

⑥毛泽东年谱(中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100-101.

⑦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1-30.

⑧朱德传(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608.

⑨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N].新华日报,1940-10-13.

⑩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N].解放日报,1942-12-12.

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442.

⑫何维忠.南泥湾屯垦记[M].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55.

⑬任勇.南泥湾[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6.

[参考文献]

[1]肖巍,徐光寿,张桂芳,欧阳光明,周书俊,曹景文,王治东,徐家林.學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4):1-17.

[2]邵红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塑造的逻辑理路[J].党史博采(下), 2022(02).

猜你喜欢

渊源
张国栋忽雷太极拳渊源
扎塘寺壁画艺术渊源再探
论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浅谈英语习语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