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探索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

2022-05-16张红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学科融合提质增效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有效深入地推进“双减”政策,学校除了全方位针对性地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压力外,更应优化拓展校内课程,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前提下,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提质增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达成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双减;提质增效;学科融合;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张红,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一、前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是以丰富课程建设,强化课堂教学为前提,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全人教育的完善,推动学生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下教育部门应结合核心素养的融入,深入领悟政策内涵,有针对性地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提质增效,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使用动机激励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多层次动机,帮助学生们获得多方面技能的发展,充分享有学习的获得感,身心的愉悦感,从而实现全人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回溯中外教育家,都曾从全面育人的核心出发,提出过许多教育理论,进行过许多教育实践,强调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20世纪初针对教育提出“做中学”教育思想。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角,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因此要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立足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教师必须参加到学生的学习中,给予指导和启发。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归纳提炼出所谓“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实践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统一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过渡到课程标准中也就是契合了其中提及的“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等教育理念。杜威还强调“教育即生长”。教育要尊重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使之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知识通过照本宣科的刻板方式,像灌输进容器一样灌输给学生。“双减”政策其实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我国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急需创新改变,为了培养创新自主型多元化人才,教育应侧重于激发学生多种社会实践能力……“双减”政策深层次推进了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心,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分析并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丰富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我国传统的过度片面化教育方式,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双减”政策就是针对此现象采取的有效减负措施。使得减负后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从而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身边社会,了解快速变化的世界,还能更好地改造社会,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因此,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校除了要全方位、针对性地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压力外,更应优化拓展校内课程,从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让教育回归学校课堂,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潜能,在提质增效与开拓创新中有力显教育本质。

四、拓展英语教学思路

英语学科在当前小学各学段所占的教学课时比例非常有限。而且,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强调学生本位为中心,为教学主体,教师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激活内在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关注力放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使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把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放在首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通过自我体验、真实实践、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探究式地发现英语内在的语言规律及文化理念,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英语并在生活中大胆地用英语交流。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教学输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制作卡片、绘制海报、制作图书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英文语言。在“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应立足英语教学现状,全方位大胆地对课堂进行教学创新,拓展教学的设计思路,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有效地切入英语课堂教学,扩充原有的、固定的教材内容,配合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从根本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达成,从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起到根本的实质性作用。 2014年教育部提出当代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指导思想。2017年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说明,认为其包涵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维度,体现了当前人才培养的学科目标需求。负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以此理念作为参考与目标导向,从小学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更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理念,说明多学科融合教学、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教学创新点和发展的新趋势。如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的“双减”政策意见稿,再一次催生英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突破性教学模式变革。基于《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为原则,要求教师注重语境创设,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英语教学可以将传统多学科单一课堂教学,以充分考量评估学情为前提,经过精心设计,整合融入英语课堂,形成学科融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发挥英语工具性作用的学科融合英语课堂教学,同样应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多维度地构建英语课程的多元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创造力及综合技能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适应未来快速变革的社会打下基础。

五、提升教学效率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育部门应该提质增效,提高教学效率,跨学科融合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应把遵循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趣味性,实施的实效性,面向未来的发展性作为教学四原则。教材不应是“唯一”,应在教学过程中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英语学习看作多学科融合的统一体,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深入分析挖掘英语教材内容,拓展可与其他学科融合多元因素,拓宽教学层面,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丰富教学资源,打破英语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交际,引导学生在语言、思维、国际理解、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如: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又使得其与各学科有着天然的多元边界,融入数学,音乐,美术,德育(思政),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内容,创设更加丰富的真实语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课堂教学中,各学科间融合渗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知识起到了复习和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和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在各学科层面共同发展、相互提高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最大优化。跨学科融合式英語教学,使得学生双向获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审美情趣,锻炼创造思维,培养高尚的情操,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学科融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人文性方面也起着增进国际理解,开阔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英语的跨文化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会话”“交流”“合作”等有效模式,塑造英语学科素养中提出的四维度之一的学生的文化品格。社会和谐,即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前提和基础是认同,即认同他人的文化,在认同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尊重,避免冲突,形成和谐社会。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为学生们更清楚了解、认同和尊重他国文化,为未来避免国际冲突,逐步形成一种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观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这即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文化基础,综合表现为国际理解与人文底蕴。追求高分数为标准的应试教育,是功利性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伪教育;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能力与品格为核心,科学施教,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顺其自然地获得多方面技能,为今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双减”政策真正要达成任务目标,即学生们在享有真正快乐教育的同时,水到渠成,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由此,除了“减”还必须有所“增”,从学科融合,提质增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到构建科学丰富、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都是基于尊重学生个性,以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目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选修课程,如结合地域特色、文化积淀,开设个性化、差异化的课程,学科、艺术、运动和体育类素养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素养课堂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带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接触社会,结合实践体验社会,感悟社会。在真实的社会大环境现实中,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提升思维素养,有效地激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六、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提示系统地做好校内外减负工作的同时,增减并重,内外兼修,减负增效,确保学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必须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方面落实到位。当前教育应以“双减”政策的推出为契机,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协作,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坚持立德树人,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构建育人新格局,使得学生在快乐教育中,会求知,求真知;会做事,善共事;勇担当,能担当。推动每个学生个体都能意识到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焕发出应有的幸福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发现自我价值,做最好的自己。面向未来,教师肩负着伟大历史使命,应主动拥抱改革,勇于实施教育创新,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谌安荣.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J].云梦学刊,2004(6):91-93.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赵军,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6(31):32-34.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学学科融合提质增效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