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2022-05-14王晓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开发协同

王晓平

摘要: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是实现广西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当前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资源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缺乏合理规划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不当的问题。通过协调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需求,协调乡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各个过程,协调民族资源保护和创新开发,协调各种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的思路,为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协同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风景与民族风情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对广西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广西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广西地区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小康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广西曾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年底已经完成了脱贫摘帽的历史使命,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应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协同机制,推进乡村地区民族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保留与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民族资源,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各民族长期生活融合,既具有统一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也保留了多个民族的特色文化。随着旅游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细分市场的民族文化旅游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历史文化和遗存往往保存较好,民族传统和特色得到了传承,满足了文化爱好者们的好奇心和消费欲望,民族文化旅游因此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 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分类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按照吸引物,可以分为红色文化旅游、文物遗存旅游、民俗节庆旅游、古镇文化旅游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进行划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旅游吸引物在同一个地方可能会同时出现,如古镇中的特色饮食和民族工艺等。

2. 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着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第一,观光运营模式。类似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游客对广西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观光获取收益。这种运营模式项目组成比较单一,过夜游客数量相对较少,经济效益有限。如对各种民族博物馆、红色文化、古建筑群、梯田文化、渔猎文化的欣赏,都属于观光运营模式。

第二,古镇综合体模式。这类模式依托历史遗留或古镇村落,通过游客对民族风情体验、民族工艺的产品消费、特色美食消费等深度旅游消费形式,以及游客对古镇周边流行的“网红”标志性景点的“打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增加了过夜游客数量和平均停留时长,收入渠道广,综合效益较好,位于广西百色的旧州古镇就属于此类型。

第三,新型古镇综合体模式。这类运营模式和古镇综合体模式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复古文化的风尚,解决了那些缺乏历史遗存或古镇村落资源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问题。根据历史典故或文化传统,通过大量修建仿古建筑,将历史文化风貌进行复原再现,融入各种类型民族文化产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格调和魅力。同时商业文化气息更加浓郁,辅以各种消费体验,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西百色的锦绣古镇就属于这样的运营方式。

3. 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挖掘情况

发展乡村民族文化旅游,无论是哪一种吸引物类型或者运营模式,都要重视民族元素的体现。广西少数民族众多,除了壮族文化外,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也都得到了较好挖掘,既为游客带来了差异化的体验,也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广西多个县市已经意识到了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以振兴经济发展。如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轩辕的诞辰,同时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假日,人们会赶歌圩,举办歌会;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长寿之乡”,长寿文化吸引很多人前来探秘;广西融水县苗族、瑶族、侗族的芦笙斗马节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影响力日益增加……民族文化旅游的不断开发体现了广西各地对民族文化挖掘的重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参与率提高,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文明进步,让民族文化在新的时期继续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广西境内山清水秀,民族文化遗存较多,既为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加剧了各乡村民族文化旅游的竞争。在山水景观方面,“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广西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广西处处皆桂林”,各地的山水景观优势被削弱了。同样,在乡村民族文化方面,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广西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集”的状况,就连人数较少的瑶族,在广西81个市县里面有 69个市县有瑶族人居住。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古镇,在广西境内分布非常多,粗略估计至少有70个古城古镇,其中桂林市就有10个以上古城古镇。相似的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同质化,运营的同质化,为了争夺游客,各旅游目的地各自为战,不利于整体塑造“壮美广西”的品牌形象。

(二)商业化现象较为突出

乡村民族文化通过旅游经济商业化,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使其成为地区发展的名片。商业化是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现象,有利于旅游业利用资金更好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旅游经济良性循环。理想的民族文化旅游应该是远离了商业气息和马路的喧嚣,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古树参天,游客可以恬淡地享受各种民族文化的浸染。民族文化旅游既有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也有宣传地区形象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广西各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被夸大,商业化现象严重。过度商业化导致了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变成了购物游,观光游,游客原本的神秘感和文化体验下降,不利于乡村民族文化旅游高层次发展和长远发展。

(三)缺乏整体合理规划

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分布广泛,总体呈现出“散弱乱”的局面。一方面,一些历史遗存和民族文化资源本身分布比较广;另一方面,单一个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弱,各地区因经济发展需求,分别独立开发乡村民族文化旅游,缺乏整体合理规划。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一些乡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由于缺乏合理规划,重金打造的项目在开发后并没有获得游客的认可,经营难以为继。比如,随着人们对古韵文化的追捧,古镇(古城、古村)项目在全国大量开发,在国内在不同的地方,游客能看到类似风格的古镇,类似运营模式和商业化现象,刚开业时人潮如流,但是当游客出现审美疲劳后,一些项目变得门可罗雀,经营惨淡,如广西百色的田州古城及展示广西各市民族风情的园博园项目多数出现这样的情况。

二是在商业经营方面,部分乡村民族文化景区门票及商品物价偏高,增加了消費者负担,消费者体验不佳。景区的配套建设与顾客可感知价值不匹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景区形象的塑造,影响长远发展。

三是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广西某些地区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人们与自然界斗争过程中形成了有一定底蕴的农耕民族文化。但在开发过程中,旅游的可通达性较差,配套设施较少,还处于低层次的开发阶段,导致游客产生“看不懂、没看头、没说头”的感觉。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靖西龙泽的梯田文化,通达景区的道路不够便利,景区还处于依靠收门票观赏风景的开发阶段,除了观赏梯田的壮美之外,其他彰显民族特色的游玩、美食、民俗等项目还未开发,旅游产业链未形成,导致游客心理落差巨大,难以在更高水平上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四)乡村民族文化保护问题

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民族文化保护问题依旧存在。一些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历经风雨,残破不堪,缺乏修缮资金,文物损毁严重,甚至形成安全隐患;有的地方在开发过程中采用拆除方式进行开发,复原原有景观,但拆旧建新的方式导致“假景点”大量出现,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些传统工艺大量地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民俗和技艺当代年轻人已经很少接触,面临文化传承断代问题。

三、广西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思路

(一)引导企业参与,协同政府、企业和社会需求

乡村民族文化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意愿强烈,但是缺乏景区运营经验,旅游经营者也需要借助民族文化的元素吸引游客,实现企业利益。因此,在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要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的利益协同,共同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价值高地,实现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政府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多重目标。

(二)整体规划,协同设计、开发、运营过程

广西经济后发地区,应当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经验和教训,做好整体规划工作,找准特色,避免项目的同质性开发。另外,项目规划要和设计、开发、运营过程进行协同,在规划阶段,运用并行工程的思路,要将设计、开发、运营整个生命周期的要素考虑进去,从而使项目的整个过程周期更短,效益更高。

(三)发展创新,协同文化保护和创新开发

破坏式开发的危害已为整个社会所知,当前,保护式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已成共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珍贵,见证历史的沧桑、社会的变幻及人类生活的沿袭,因此,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要。同时,在民族文化资源“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也要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新性地进行开发,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经济的效益。在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旧州古城实现了文化保护和创新开发的协同。旧州古城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古壮民居、传统绣球工艺和民俗节目,同时在景区附近开辟了万亩花海,设立大风车、动物园景点及游船夜景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综合开发,协同不同类别民族文化旅游的融合

广西长期以来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当前已经完成了摘帽的历史任务,面临着乡村振兴的新机遇。通过协同不同类型民族文化资源,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山水文化结合,将会形成国内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旅游发展竞争优势,将“老少边山穷”转变为“老少边山富”,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迈向新的台阶。综合开发要求有清晰的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让这些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旅游经济的航母战斗群,彻底改变“散弱乱”的无序局面。

四、结语

广西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当前还面临着多种问题,只要科学规划,以协同思路发展旅游经济,广西乡村民族旅游经济将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蕤.探析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8):90-91.

[2]张中秋,劳燕玲,胡宝清,韦金洪.老少边山穷地区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耦合协调机制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37(06):882-893.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FG00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硕士点建设项目“多维贫困视角下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327003070211)。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开发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