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2022-05-14金强龙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笔者素养

金强龙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教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获得美术知识的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常见的美术图像识读教学方式有四种类型,分别是解说型、问答型、讨论型和自由型,其中解说型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运用这几种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从而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例如,在一个班级里教学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画家梵高”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常规的解说型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极其“常规”。在课后,笔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思索后,笔者在另一个班级里教学这一课时,采用了自由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大胆提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

美术表现能力是指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融入作品创作中的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呈现优秀的作品

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优秀的作品,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二年级“大树的故事”一课时,为丰富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笔者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让学生思考了一些问题,如“大树和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该如何构图”“如何运用画笔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展现出来”等,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以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美术创作。

(二)提供新材料

材料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影响着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适当加入一些新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例如,在小学美术二年级“别致的小花瓶”一课的制作环节中,多数教师会让学生绘画花瓶或用橡皮泥制作花瓶,但这种常规的制作方式無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选择让学生利用牛皮纸制作立体花瓶,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和表达事物或艺术作品的美。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例如,小学美术二年级“画夜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表现、绘画夜晚的景色。学生绘画夜景的前提是感知夜景,教师如果只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夜景的美,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夜景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夜景的美。同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了简单的构图知识,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以便学生能较为准确地表达出夜景的美。

(二)将生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艺术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应将生活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例如,在小学美术三年级“娇艳的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鲜花,并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感受鲜花的美。在观察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四组鲜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插花。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课堂延伸到了户外,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了鲜花的美,鼓励学生通过插花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美,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术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美术四年级“有趣的剪纸”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了剪纸艺术的起源与价值,展示了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并利用动画直观地呈现了制作剪纸作品的详细步骤,这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作思路。在多媒体课件的启示下,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张张简单的纸变成了一幅幅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二)加强课外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课外练习,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手工制作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石头上作画,并鼓励他们将制作好的石头画放到班级的展示区里供大家欣赏。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绘画、粘贴,将一颗颗普通的石头变成了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感知艺术作品的美,并向学生讲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相关作品,让学生了解剪纸作品的寓意和泥塑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文物,并向学生讲解文物中所蕴含的知识,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彩陶类的文物,向学生讲解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文化价值以及制作步骤,并让学生了解原始彩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理解原始彩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还应结合相关的美术作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笔者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