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的超越

2022-05-13史晓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苦难萧红

史晓敏

摘要: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一生充满坎坷,童年不幸,婚姻不幸,终生颠沛流离,但她在这些苦难中涅槃,在饥寒交迫、世态炎凉中间出一条女性之路。她的人生经历影響着她的创作,她笔下的人物在面对时局苦难、境遇苦难和人生苦难时,一改往日的麻木状态,展现出强烈的生存活力;她笔下的女性虽遭遇各种苦难,但没有被压垮,反而在苦难中不断升华着自己,并且影响着我们当下的女性,这些苦难书写意在警醒人们生发关乎生存、关乎生活、关乎坎坷、关乎希望的思考,并在这些思考中展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萧红 苦难 苦难书写

一、萧红的个人苦难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独特存在的萧红,一生坎坷,年幼时失去母亲的庇佑,只能面对父亲的冷漠和暴力,只有祖父是她生命中唯一的亮色。不幸的童年,使她缺乏关怀,让她格外叛逆,也格外敏感和早熟,除了祖父之外,其他人带给她的都是悲凉的回忆。但同时,萧红也是洒脱的,她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想要的独立和自由,因此付m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她一直急切地想要离开令她窒息的家庭,想接受新思潮的洗礼,因此敢于反抗强加于她的封建婚姻。她是勇敢独立的,但是离家之后的生活却是凄凉的,她厌恶和想要逃离的那个家庭,正是她的经济来源,离开了家庭,她在经济方面处于孤立无援状态。走投无路后,只好再次回到她所厌恶的家庭,因而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当初毅然决然地离开,早已与家人撕破脸,家人们也因为她的选择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如今回归,自然需要面对种种难堪的问题。正如鲁迅《娜拉出走之后》中所谈到的女性离家之后的选择,要不堕落,要不再次回去,萧红的第一次出走是第二种后果。但向往自由和独立的她不可能被家庭所禁锢,所以再次选择逃离,这次只好委身在未婚夫汪恩甲身边,但是胆小懦弱的未婚夫却辜负了她。她这一生的颠沛流离,和她的追求和憧憬息息相关,如果她一直待在家里,会受到家庭的庇佑,不会这么流离失所。但是萧红显然不想要这样的人生,因此也就注定了此生的漂泊无依。同时萧红也是倔强的,在身处绝境之时,她没有绝望,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宁愿向《国际报》请求支援,也不肯低头寻求家人的帮助。而萧军的到来对她是一种解脱和救赎,带她逃离圈禁着她的宾馆,带给她暂时的温暖。当生活有了着落时,萧红渐渐依靠她的才气有了一定的收入,虽然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但不可否认的是,萧军是萧红生命中的温暖,救赎了她,也带给了她伤痛。离开萧军之后的萧红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中,端木蕻良的出现,让她的心灵暂时有了停泊之地,让她有了足够的精力投入创作,所以在这一阶段,萧红创作出了传世的作品,如《呼兰河传》《商市街》和《马伯乐》,等等,杨义称其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①,但端木蕻良又是无情的,在萧红生病最难熬的时候,他反而不在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的这种缺席对萧红是一种遗憾。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是骆宾基陪伴渡过的,这让她生命不至于太过于凄凉。

二、萧红的苦难书写

(一)时局苦难

萧红生活在动荡的时局中,她不仅经历着战争,更经历着生活的漂泊和流浪,在这种时刻,生存便成了最迫切的需要,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生活。同时这样的人生经历也投射在她的作品中,她的作品展示着战争场景,笔下的人物经历着战争的洗礼,也体现着人生的漂泊,并在漂泊中逐渐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

时局的动荡使人们拥有更强的家国情感,也有着更为浓郁的生命体验,萧红此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坚持表现战争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②《生死场》中的王婆本是一个农家妇女,且命途多舛,她的闲余时间都在诉说着她前半生的不幸。但是在面对动荡的时局时,她身上有一种巾帼的气概,鼓励丈夫赵三组织镰刀会抗击剥削和压迫,当侵略者来到她门前时,她并没有如一般妇人的那般慌张与惊吓,反而沉着冷静地应对存在的威胁。除了王婆,整个村子的人虽恐慌战争,但却有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气概,当战争来临之后,他们不再像之前那般了无目的地生,了无目的地死,整个生命不再处于麻木之中,对于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生死场》后记中敏锐地指出:“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呼兰河传》也是如此,生活依旧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③。战争破坏了他们原有的宁静,也敲醒了他们麻木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历过战争,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二)境遇苦难

萧红这一生充满坎坷,她笔下的人物也是历经磨难,在《弃儿》中,芹是可怜无助的,挺着大肚子,望着楼下的水面,看着将要被宰割的猪浮在水面,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却不知自己的生活该往何处去。蓓力奔波了许久,也只借来几毛钱。她即将要生产,可是他们根本没有生产所需要的钱,生活充满着困顿,没有资金住院,蓓力只好使用蛮力让她暂时住进了医院。不久之后,孩子Jm世,他们二人的生存成为巨大的问题,又怎么能够负担刚刚出生的小生命呢?因此这个孩子刚落地,便与母亲分离,被一个女人所抱走。对于芹来说,这是锥心之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不想体会天伦之乐?孩子被送走,暂时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但是还有无数的问题在等着他们。没有钱出院,更没有钱租房子,甚至没有钱坐车回家,最后医院也不要他们住院费,只求他们尽早出院。出院之后,摆在芹面前的只有一条看不到边际的路,而这条路需要她自己走,对刚生育完的她来说,这样的路,她得需要巨大的力气才能走完。

生活的艰辛远不止于此。《商市街》中的郎华一直在寻找工作,甚至做好几份代课,但是仍然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楼道里黑列巴香味飘逸着,“我”始终不敢去闻这样的味道,怕被它吞噬。蜜月时期他们仅仅靠着黑列巴和盐来度过,在饥饿面前,其他都是妄谈。朗华狼吞虎咽,吃完了自己的那份,也吃掉了属于“我”的半份,之后他很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我”只能流露出一副并不饿的状态。八月十五大家都在欢度中秋,朗华叫醒沉睡的“我”去朋友家吃月饼,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负担这样奢侈的东西,连基本的黑列巴都得不到满足,更别提月饼。朋友令仆人拿着几块钱买松子,“我”当时很诧异这样的行为,这些钱可以买好多面包充饥。买松子这样的消遣品太奢侈了,“我”的内心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我们在为充饥而发愁,别人的日子却如此悠闲。日子是漫长且难熬的,“我”每天的事情就是在等郎华回来,寒冷与饥饿同在,床板始终是冰凉的,就算盖着被子也寒气逼人,屋里的木柈也不够使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很久。周围的朋友不管是钱还是物品都被借了一遍。找工作也不是一件易事,最初朗华还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肯做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到后来连这样的工作机会也没有了,两个人甚至为了四十块钱的广告员工作一直在奔走,结果却徒劳无功。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被这样的困境所打倒,即使生活再贫困,依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没有陷入绝望的旋涡,仍然积极地参与剧团的排练,积极地进行创作,终于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子好了起来。

(三)女性苦难

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塑造了一大批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遭遇着磨难,事关爱情、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未出嫁在娘家的女性总是幸福的,享受父母带来的安逸生活,尽管有些少女的烦恼,但对比起日后的生活,依然是幸福满满的。金枝就是如此,虽然母亲会对她的活计提出批评,但她依然是自由快乐的独立个体。但当成业侵占她的那一刻起,她的自由与独立就烟消云散。女性的爱情是盲目的,她是否喜欢成业,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单纯地对于爱情好奇和对于异性的一种想象。成业也不一定爱她,只是对于她年轻身体的一种占有,金枝此时的痛苦全都来自于这份感情。未出嫁的女子怀有身孕,是被大家议论和揣测的事情,金枝生活在这样的恐慌之中。成业的婶婶福发媳妇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被福发拉进马房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这一生都完了,没有办法只能嫁给占有她身体的这个人。金枝也是如此,尽管她的母亲并不愿意她嫁给成业这样的男人,但也别无他法。婚姻对于女性来说也是痛苦的,年轻时候的月英漂亮能干,想必她的丈夫也很满意她的存在,但是一场意外,让她只能瘫痪在床,丈夫的耐心日渐消减,甚至抽取围在她身上的棉褥,换了砖头,她在夜里的各种呼喊也唤不起丈夫冰冷的同情。在男性眼里,只是把她们当作生育和干活的工具,一旦失去这样的能力,她们的存在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三里半的老婆麻面婆,机械地干活,机械地照顾家人,仍然要忍受三里半的责骂。

生育对于女性也是一场灾难,五姑姑的姐姐痛苦地等待着生产,而那个让她怀孕的男人却以暴力嫌弃她的呻吟,丝毫没有任何的同情,显然,她经常遭遇这样的暴力,她像一只猫一样怕她的丈夫,最后在血泊中诞下一名死婴,没有过多的休息时间便开始投入到劳作之中。生育是对于女性的一次大考验,犹如在鬼门关转一圈,此时的她们需要丈夫悉心的照料,耐心的陪伴,可惜这都是奢望,她们的丈夫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给她们施加痛苦,让本己艰难的过程更加难熬。

孟悦、戴锦华二人注意到作者的女性身份对作品的影响,她们对《生死场》中描写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字给予了关注,并肯定了“女性的洞察力和由女性感受而形成的想象力”给作品带来的独特性。④王婆是妇女中的代表人物,相较于月英、麻面婆等人,王婆的婚姻算是比較安稳,赵三对她并不殴打和责骂,家里家外反而都是她在做主。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村子里的女人经常聚到她的屋中来聊天,她经常开导和劝解过得不好之人。月英在人世间感到的最后温暖,就是来自于王婆。她更是有大丈夫勇气的妇女,为她的丈夫出谋划策。但继续阅读小说才发现王婆也是可怜之人,当得知和前夫的儿子被杀害之后,她悲痛地喝下毒药。失子之痛,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彻骨的,当她躺在棺材之中,她与前夫的女儿来投奔她,却没想到是以这般情景,更令人心痛。也许上苍可怜,王婆得以起死回生,但儿子的事情是她心中永远的痛,甚至想让女儿去替她哥哥报仇,同时她也变得不再如从前那般勇敢。虽然她是不幸的,但仍然是萧红笔下一个亮点式的人物。

三、苦难书写的意义

苦难书写,如果仅仅在于呈现苦难,使人再次回忆当时的悲哀场景,那将失去书写的意义,苦难如同悲剧一般,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⑤,给人予以警示,不忘过去,并且在苦难中能够升华出其他珍贵的品质,能够更加珍惜生命,能够好好地生活。就萧红个人而言,这一路上的坎坷磨难,颠沛流离,始终没有让她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热情,使她硬是在饥寒交迫、世态炎凉中闯出一条属于她的女性之路。这条路充满艰辛,但最终看到了属于她的光彩。萧红笔下的作品也是如此,时局苦难使大家更加珍惜家国情感,本是普通的小人物,在战争中原本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战争是残忍的,侵略者残暴的屠害着民众,对于大众这是锥心之痛,痛定思痛,他们只有更加拼命地投入到这场保卫家国之战中,为国家胜利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女性苦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女性这么多年来始终存在的问题,女性作为被压迫的对象,在旧社会被当作生育和劳作的工具,一旦失去这些作用,她们的存在也就没有了价值。萧红将女性的悲剧赤裸裸地展现在她的作品中,一方面是还原作品的真实度,另一方面也展示女性所遭受到的压迫和不公,同时也折射出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的光辉点。萧红是一个能够反叛传统之人,这是因为她见证了太多的女性悲剧,她的文章也意在表达:如果女性再不变得独立和勇敢,那么她们的生存空间会被一直压榨,她们的人格始终也得不到尊重。她是女性,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思考的极为透彻,这不仅仅有助于警醒当时的女性,对于现代的女性,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提示。所以女性一定要拥有独立和自由的能力,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才能像男性一样堂堂正正地生活,这也是萧红女性作品历久弥新的意义。

①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②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8页。

③萧红:《呼兰河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82页。

④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

⑤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语丝》 1925年第15期。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5]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J].语丝,1925(2).

猜你喜欢

苦难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萧红致萧军信札:北京匡时拍卖价64.4万元
萧红的遗憾
萧红墓畔口占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