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研究

2022-05-13张晶吕依诺朱喜薇周晓洁

西部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就业共同富裕残疾人

张晶 吕依诺 朱喜薇 周晓洁

摘要:残疾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意义深远。目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无障碍环境普及度低和就业岗位层次普遍偏低,其主要成因在于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用人单位隐性歧视、信息机制不完善和残疾人自身的等靠要心理。今后,应继续完善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制度,重视物质精神双培养,鼓励先富主动承担帮扶责任,强化教育水平,鼓励自主创业和建设政企帮扶平台,切实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

关键词:共同富裕;残疾人;就业

中图分类号:D66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8-0045-05

一、残疾人就业对共同富裕的作用与意义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是新发展阶段下不断化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举措。从其内涵看,“富裕”代表最基础的物质财富,旨在通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社会财富“蛋糕”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不充分问题;“共同”代表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级一起努力实现目标,旨在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关系,公平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消除两极分化,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此外,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全民富裕,更是全面富裕,其最终目标除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裕以外,还涵盖精神、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是多层次的富裕,是人的全方位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

殘疾人就业对于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意义非凡。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弱有所扶,贫有所帮,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1]鼓励残疾人就业,通过利用自身现有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着重于挖掘自身优点,帮助其认识自身优势,增强自信,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再者, 残疾人参加社会劳动在享受社会成果的同时也利于其融入和谐建设中,感受社会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开拓视野,转变思想,增强社会认同感,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与此同时,自主就业,对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具有重要作用,以“一”带“一”的协调模式,充分保障了残疾人的就业权利,通过生产劳动实现物质上的独立,改善原有生活,提高全家生活质量,致力脱贫,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划与我国经济社会相协调,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共同富裕理念相匹配,是我国决胜小康社会补齐短板的必经之路,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共同富裕战略实施背景下,探究残疾人就业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残疾人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瞩目成就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健康生活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随着各项政策法规出台与完善,残疾人就业机制日益健全,各项具体帮扶工作正积极推进,全国残疾人整体就业情况实现稳步发展。

根据《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稳步上升,从2008年的44.9%提升到2018年的71.5%,十年间提高26.6个百分点[2]。此外,近五年来,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861.7万人,较2019年新增38.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农村新增就业24.9万人,农村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显著高于城镇[3](参见图1)。

与此同时,全国残疾人就业结构保持稳定。五年来,从事农业种养加①就业人数占比稳定在50%左右,成为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的主要就业类型。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占比每年在26.5%—29.5%间小范围浮动,位列第二(参见图2)。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的出台使得“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预计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的全方位发展与共同富裕将再获突破。

(二)残疾人就业尚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1.残疾人就业的无障碍环境普及度低

残疾人因其特殊的身体状况和敏感的心理特征,在就业中往往需要更多的无障碍关怀。2020年全国共系统开展地市县无障碍环境建设1753个,较2019年建设力度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仍处于落后水平且地域间差距明显。社会基础无障碍设施的匮乏极大限制了残疾人就业,很难满足残疾人日常通勤及外出应聘的需求,而工作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匮乏更是给残疾人的正常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影响其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其工资水平和工作满意度。无障碍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备,还包括心理环境的无障碍[4]。在当今的就业市场招聘公告中已很难再看到限制身体状况类显性直接的歧视条款,但隐性歧视仍大面积存在,成为就业市场公开的“秘密”,这对残疾人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此外,在工作岗位中,少数人对残疾人同事的包容度较低,使得残疾人群体很难得到应有尊重,距离实现残疾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富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残疾人就业岗位层次普遍偏低

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以从事农业种养加为主,占总就业人数的一半左右,而从事专业技术的人数明显不足。尽管我国在大力推进残疾人自主就业,鼓励企业加大招聘残疾人的力度,可从招聘公告中可以看出,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实际需求相比,不仅数量相差甚远且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多为简单体力劳动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由于基础岗位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普遍较低,而且长期处于底层基础工作,使得残疾人群体很难从工作岗位中获得成就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三、当前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知识传承和文明延续的根本途径。同样,对于残疾人来说,教育也是促进其发展的最根本途径。但从现实情况中可以发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简称义务教育特教)数量明显不足,布局点少,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半左右,个别地区只有个位数的专业学校。由于中西部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绝大多数地区经费短缺,设施简陋,学校难以长期运营,农村残疾人士及其子女普遍入学困难。此外,残疾人教育往往不被当地政府所重视,政府投入资金少,没有设置相应经费标准,特教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职工引入机制不完善,原有教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低下,既有人才流失严重,相关福利激励不明确,这些问题导致许多残疾人士难以接触到高质量教育,思想停滞不前,与时代脱节,自身文化水平得不到提升,技能停留在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上。这种“原地踏步”的特教状况也会加大地区间的差距,导致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岗位人员储备不足,进一步拉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差距,不利于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

(二)用人单位对招聘残疾人有所顾虑,导致残疾人职场面临身心隔离

进入劳动市场时,残疾人易遭遇身体和心理的空间隔离。其中,身体隔离是指残疾人由于身体缺陷,可塑性不强且工作岗位单一,配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残疾人工作时身体状况的不确定,也使企业面临责任风险。心理隔离指相比健全员工,残疾员工的心理更敏感脆弱,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录用后能否与其他员工和谐相处,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社会舆论影响,后续解聘善后事宜是否更加复杂,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在招聘残疾人时顾虑重重。共同富裕理念强调,要坚持公平原则,所有人社会地位和享有的权利一致,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残疾人在职场遭遇的身心隔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下的社会结构是以正常人的行为交流模式为主轴[5]。综合评判当下劳动力市场,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确有长期低于其他健全劳动者的迹象,而这显然与共同富裕理念相违背。

(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备,导致就业资讯碎片化,就业权益易受侵害

当今,残疾人招聘信息零散分布在各类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缺乏整合且真假难辨,信息利用率不容乐观。其中,就业信息的线下渠道来源包括政府机关部门及残联组织的各类招聘会,线上渠道却比较分散,各地官方就业服务平台、招聘APP中残疾人招聘专区、各类就业帮扶平台甚至是社交媒体留言区都不乏企业招聘信息的身影。就业资讯的碎片化不仅让部分残疾人错失了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也使部分招聘企业痛失适宜人才,给双方带来不便。此外,完备的信息共享机制对残疾人维权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残疾人群体在从择业到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如果有一款完备的信息平台能够融政策法规、案例分析、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将极大促进残疾人群体的法律权益保护。

(四)家庭教育缺失和自我定位不清导致部分残疾人存在等靠要心理

如今,少部分残疾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反而怀有消极的等靠要心理,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靠他人救济补贴度日。深究这类思想的成因,一是家庭在其成长期没有做好正确引导,部分残疾人成长在家人朋友的特别关注之下,从小习惯了依赖家庭,久而久之,这种依赖便渗透到了他们的就业观中,难以根除。二是个人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的清晰定位与规划,失去了寻找就业机会的方向。等靠要心理背离了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已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严重羁绊。残疾人应当意识到,幸福生活等不来,只有和全体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做主动就业的先锋,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四、共同富裕戰略背景下残疾人就业帮扶措施设计

(一)坚持按劳分配,鼓励劳动致富,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共同富裕旨在达成一种全民的普遍富裕,这种普遍富裕不是依靠已积累财富平均分配实现的,而是基于社会成员的自身素养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实现的差别富裕。只有通过差别富裕,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追求富裕的欲望,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实现残疾人的共同富裕应当继续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层面,应鼓励残疾人通过劳动致富,保证已就业残疾人能够获得与自身生产水平相匹配的物质精神财富。此外,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营造社会公平的就业环境,为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快残疾人就业环境建设,促进残疾人物质精神全面富裕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单元,让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生活所需的必备物质财富,同时在劳动的满足感中汲取宝贵丰富的精神财富,可以双管齐下推动共同富裕战略实施。有关部门当加强引导,积极组织各类有益社会活动,实现残疾人群体的精神世界的完善,进而将饱满热情再带入到工作岗位之中,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共同富裕战略步伐。此外,为残疾人群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一个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让社会上少一分另眼相看,多一分爱与关怀,鼓励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的交流合作。当学生们从小就在心里埋下平等关爱的种子,他们的言行举止将伴随他们长大,进而改善职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再者,这份包容还应体现在持续加强无障碍设施的配备上,真正实现残疾人的生活无忧。

(三)鼓励先富群体积极帮扶残疾人就业,发挥先富带动后富作用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从部分到整个社会逐步富裕的过程,是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社会应加强对“先富”公众的引导,使其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动为残疾人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与此同时,积极呼吁“先富”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落实有关税收等优惠政策,促企业由被动接收残疾人转变为主动吸纳所需残疾人人才。此外,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们持续创造与探索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积极倡导残疾人群体在不同就业阶段中探索新生活,体悟新希望,踏实走好共同富裕的每一步。

(四)从国民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两方面,提高残疾人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

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针对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低的现象,应从源头抓起。今后,应由政府牵头提供资金,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设立培智班和特教班,免费供残疾人及其子女义务学习。此外,颁布相关福利激励政策,引进特职教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师源质量,从多方面提升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残疾人普遍受到综合素质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就业往往比较艰难。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残疾人培训体系,创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培育方式,针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进行一对一教育,为培训期表现合格的残疾学员提供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除此之外,基层残联可根据残疾人自身优势与意愿,开展集中专项培训,如盲人协会选送部分残疾人进行盲人按摩保健培训等,帮助残疾人针对性地学习和就业。

(五)强化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力更生

残疾人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和等靠要心理.。各级残联应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价值观和心理咨询服务,让存在心理问题和价值观偏差的残疾人有处倾诉、有人引导。此外,各级残联组织可定期组织残疾人交流会,交流分享个人经历,不仅有利于其暴露心理问题,帮助残联筛选需要进行心理教育的个人,还可以使残疾人在先进典型事迹中得到激励,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新创业

鼓励残疾人大胆尝试进行创新创业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地方政府要完善残疾人创业补贴制度,联合各金融机构设置残疾人创业贷款,成立残疾人创业专项基金,每年定期拨款给予一定支持,对于进展顺利经营状况良好的项目要加大补贴力度,适当降低税收和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优惠。与此同时,也要放宽残疾人自主创业门槛,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业环境,倡导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创业,实现自我独立,为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

(七)政企合作,创办残疾人就业综合信息平台

信息闭塞是阻碍残疾人就业的关键因素。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企业配合的综合专业的就业信息平台尤为重要,平台囊括职业介绍、职业评估、职能培训、就业登记、工作帮助、失业指导等多方面信息,从残疾人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其就业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发布平台使用信息,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利用好平台。同时,该平台也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帮扶指导,由专职律师回应咨询,解决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劳动仲裁问题。法律方面的支持,利于他们维护自身权益,切实解决自身困难。

结语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回顾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性成果,从教育、用人单位、信息共享机制及残疾人就业心理方面深入分析尚存突出问题成因,结合共同富裕内涵进一步提出促残疾人就业帮扶措施。总体而言,残疾人更好就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努力,有关部门仍需推进残疾人就业制度的细化与完善,竭力营造更包容的社会就业环境。与此同时,残疾人自身也当提升知识文化修养,与全体人民并肩走好新時代共同富裕之路。

注释:

①农业种养加:指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N].人民日报,2021-07-24(004).

[2]李泽慧,白先春,孙友然.《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内容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21(2).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4-09).[2021-04-09].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tjgb/d4baf2be2102461e96259fdf13852841.htm.

[4]胡平安,吴燕丹,鲁城,等.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的趋势、问题及破解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21(7).

[5]陈霖.我国残疾人劳动者实现平等就业的法律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日本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经验为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8(7).

作者简介:张晶(1988—),女,汉族,天津人,单位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管理。

吕依诺(2000—),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单位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朱喜薇(2002—),女,汉族,湖北随州人,单位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周晓洁(2001—),女,汉族,山东泗水人,单位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为财税收入。

(责任编辑:杨超)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良法善治视野下的未来社区治理问题研究”(编号:2021QN066)、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21XZ01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共同富裕残疾人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