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伟力

2022-05-13尹芳

党史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右玉县右玉种树

尹芳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山西右玉县20余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形成了光照史册的右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提及右玉精神。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2015年,他再次强调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奋斗观、政绩观、人民性等方面,其形成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民力量就是右玉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

哪里能栽栽哪里,下狠劲保卫家园

右玉位于晋蒙边界,明清时期连年的征战烧荒,使当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黄土高原本就气候寒冷、土质疏松,强烈的西北风裹挟着毛乌素沙漠的沙土,推动着右玉黄沙洼那道长40里、宽8里的大沙梁,它以每年十几米的速度向右玉老城逼近,右玉人民面临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艰难处境。

新中国诞生后,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对县情实地考察调研了4个月。在此期间,他受到村民曹国权在沟口植树抵挡风沙的启发,对改变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了成熟的思路:“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方言,意为停止。编者注);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想要家家富,每人十颗树。”

在张荣怀等县委领导一班人的引导和带领下,右玉人民改变恶劣生存环境的主观能动性被彻底激发出来,“绿色长征路”由此开启。他们闷声不响,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种树上。老人和儿童负责做饭送饭的后勤保障,妇女们负责分拣树苗和挑水,年老的男劳力负责用牛车运送树苗,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则负责挖坑和植树,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历经8任县委书记26年时间,终于打赢了“两大风口(黄沙洼大风口和老虎坪大风口)一条河(苍头河)”的绿化固沙三大战役!

青年突击队、红姑娘突击队等植树队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群众典型。王明花老人是红姑娘突击队的一员,从她那粗糙的双手、刻在脸上的岁月印记,仿若能看到红姑娘们斗志昂扬地迈入黄沙洼造林的情景。为了绿化家园,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树,凭着一股不认输的信念,咬牙坚持。用铁锹挖坑磨破了手,扛树苗肩膀磨起了血泡,直到长出厚茧。她们深知,别无退路,只有坚持种树,才能保全家园。如今年迈的她们依然坚持护林防火,为右玉的绿色发展贡献余热。

在长年累月的植树活动中,右玉人民不仅是右玉绿化的亲历者,也是创新者。“种树改变环境”深深地刻在他们心里,化作自觉行动。他们从失败中逐渐摸索出种树必须“做细”的宝贵经验,并总结出一套“前三招”和“后三招”的绝招,将种树和护树相结合,把树根植入含水的黄土层,连续3年,在天气寒冷时把树秧包裹严实,比照顾婴儿还要细致入微。他们的创新做法为右玉营造出一片片“人工绿洲”。

那个时期种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还很高。1960年,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极度困难的一年,右玉人民也没有放弃种树。全县干部群众上下一条心,强撑着饥饿疲惫的身子去绿化右玉的沟壑坡梁。“只要有一点力气,就要用在种树上,种树才有出路”,这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念。经过苦战,全年绿化公路127公里,绿化山头6个,绿化沟壑12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超额完成任务。

右玉的绿化史上,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普通群众数不胜数。从他们的植树经历中,我们时常感动于一个个普通人,为家园寻出路的智慧和放弃小我保全家园的胸怀和拼搏精神。

引松树建苗圃,下苦劲绿化家园

“有心栽树无钱买苗”,是右玉多年来植树中面临的老问题。第十任县委书记杨爱云上任后,经过商讨,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大办苗圃。村级苗圃、社办苗圃、机关苗圃等上百个苗圃应运而生,涌现出一大批如王建国、王月蘭、毛永宽、姐妹造林专业队等优秀育苗人和育苗队伍。他们刻苦钻研育苗技术,细致入微地呵护幼苗,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他们都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右玉土壤沙化严重,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无霜期仅有100天,这样的气候条件农作物难以生长,就连树苗成活率都极低。最初,只有南京小叶杨这个树种可以在右玉成活。由于受到右玉土质和气候制约,长不成高大挺拔的杨树,而是长得歪歪扭扭、弯腰驼背,右玉人无奈而又亲昵地称之为“小老杨”。然而,它们毕竟为右玉的荒山秃岭带来成片的绿色。唯一不足是,秋风一扫,杨树纷纷落叶,所以冬天的右玉,大地仍是光秃秃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借鉴运城平陆县引进油松、樟子松和落叶松的成功经验,开始引进针叶树种。

有了方向,人民紧紧跟随。右玉机关干部带头投入到植树活动中。每年一到植树季节,县委、县政府的机关干部们扛着铁锹,坐着敞篷大车,上山种树,路虽颠簸,心情却很愉悦。一到植树区域,就挽起袖子自领一行挖坑任务,每人每天的基本任务是挖120个长100厘米、深75厘米、宽30厘米的树坑,同时还要围起鱼鳞式的小埂,便于浇水和雨天存水。力气大的能挖200来个坑,身体较弱的,两人一组栽松树。饿了就烤土豆吃,渴了就喝山泉水,累了就蜷曲在山沟里小睡,风吹日晒、腰酸背痛,都是家常便饭,但是第二天,又是满员出勤。

那个时候,少先队、共青团、妇联、民兵连等群众组织都有自己的营林基地,连片茁壮生长的“少年林”“巾帼林”“民兵林”随处可见。

“少年林”的形成见证了青少年们热火朝天植树的情景,也见证了教师在这里教书育人、播撒知识的难忘时光。南元村教师黄敬祖当时40多岁,个子不高,深受学生爱戴。一位学生回忆,每年春秋两季,黄老师就会带领他们去修剪树枝。到林地后,黄老师和年纪稍大的同学,用树铲砍树的侧枝,年纪稍小的同学们则是捡树枝,大家都是兴高采烈、干劲十足。每到休息时,黄老师都给同学们讲些道理。他问大家:“树修了好不好?”同学们答:“修了才能长高!”黄老师又问:“常言道‘树不修是个朳子,人不学是个瞎子,你们懂不懂?”看同学们表情疑惑,他就在地上写出“朳”字,解释道:“‘朳是一种灌木,永远也长不高。你们如果不学习,就像一棵树,始终是个朳子,没有长进!”同学们连连点头,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右玉绿化出了力,而且使孩子们从劳动中懂得了读书的意义。

王月兰带领9名姑娘办起右玉县第一家村级苗圃,由于全是女子,苗圃也被命名为“三八”苗圃。别看姑娘们刚刚初中毕业,身单力薄,但积极性很高。在王月兰的带领下,她们立下“拓荒120亩,明年为公社和大队提供更多优质苗木”的军令状,个个憋着一股狠劲,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不喊苦、不叫累,开始了艰难的种苗育苗。

育苗的风吹日晒、风餐露宿,对于这些娇弱的姑娘们是一场场难度极大的心理战和体力战,可最难的还是夏天给树苗施肥。在那个年代,树苗施肥普遍使用粪坑里沤积的人畜粪便。天气炎热,粪水臭气熏天,王月兰从大队抽调不到男劳力,又舍不得队里的姑娘们受苦,就自己挑粪。她的带头行动感动了其他姑娘,大家从避之不及到争先恐后地运肥。到后来,姑娘们任凭恶臭扑鼻,粪水溅了一脸一身,眉头都不皱一下。右玉人民的坚韧和舍己为家的优秀品质在这些姑娘身上显露无疑。那一年,这10朵“金花”光荣地完成120亩的育苗任务,在全县掀起了大办苗圃的热潮。

右玉人民深知植树的苦与累,但不坚持种树,右玉的绿色根基就会坍塌。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幸福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右玉人民的坚韧和宽厚也随着小树苗扎根在“土壤”中,长成了精神的“参天大树”。

绿水青山变金山,下巧劲增收致富

70多年不断地植树、护树,使右玉林海波涌、牛羊遍地。从最初的求生存到如今的谋发展,种树成为右玉人民的惯性行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财富,让他们享受生态红利,成为右玉人民的共识。这个共识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

第十八任县委书记陈小洪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建设“二次创业”。生态美景、田园风光,纯天然的公园景观使右玉人民有了向生态要效益的资本。以右玉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玉龙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内最大的马产业基地。右玉生态马拉松比赛成为中国田径协会“自然生态”赛事,全县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次保持在每年30%左右的增长率。

右玉人民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种下的大片沙棘为规模化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以北京汇源果汁为龙头的多家沙棘饮品公司在右玉已经形成产业链,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建了10万亩沙棘原料生产基地。

右玉县威远镇的小香葱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图远公司的带动下,扩大规模、拓展市场,使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康平村的一大批无污染、无公害的药茶、杂粮等绿色品牌脱颖而出,远销欧亚多国。

林业发展推动了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右玉广泛兴建“牛羊兔别墅”,人均8只羊,户均3头牛,各类规模养殖大户200余户。

张宏祥是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人,2012年,他放弃优渥条件,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毅然作出返乡创业的决定。随后,他利用右玉独特的牧草优势,决心带领乡亲大力发展养羊业,走出一条利在长远的致富之路。同年,他带领20多名村民实现了增收,每年人均固定收入2.4万元。到今天,“祥和岭上”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已成为山西唯一一家完成羊肉全过程有机认证的企业。企业经营蓬勃发展,直接解决当地300余人转移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10余个村的1000余名村民脱贫致富。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方显右玉儿女的英雄本色!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2015年,右玉县元堡子镇小油坊头村村民在第一书记的带头下,进行了整村搬迁,建设有机种植园,建起加工企业,村里的农产品也被推上电商平台。

2018年上半年,小油坊头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搬迁和装修的费用。为解决资金困难,他们争取到专项扶贫资金8万元,集体种植有机食用葵花、有机马铃薯试验田各100亩。当时,小油坊头村劳动力严重缺乏,200亩有机试验田如何种植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发动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干。年底,脱贫户人均增收6000多元。

小油坊头村整村搬迁后,村民成了“城里人”。进了城不能没有收入,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在县、镇两级领导的支持下,为脱贫户办起晋蒙土豆粉加工厂、晋南手工馒头加工厂,然后通过右玉县电商平台销售,让小油坊头的农产品走上互联网,让村民足不出户,在自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右玉地处风口,以前常刮的大风让右玉人民吃尽苦头。如今,这大风也成了“宝贝”——国电、玉龙集团等企业投资的风电项目落户右玉,建起山西省第一座风力发电厂。

右玉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坚定的信念,经过70多年接力植树,风小了,树多了,土质变好了,享受到生态建设的丰厚成果,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

70多年的治沙梦,在一代代右玉人手中变为现实。全县绿化率从0.3%到57%的巨变,是右玉人民伟大力量的具体展示。一任任县委领导班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调动了人民群众改变家乡面貌的積极性。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誓把沙漠变绿洲,成为右玉精神形成的主角。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右玉县右玉种树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山西省右玉县:右玉生态羊成功入选为“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种树
山西朔州右玉县将再造林6277.9公顷
右玉县:开展化解涉纪重复信访举报“百日攻坚”活动
沁园春右玉精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