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流枢纽布局的研究综述*

2022-05-12潘会红张子辰刘成浩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枢纽布局物流

□ 潘会红,张子辰,刘成浩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1 引言

国内物流枢纽布局的建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实现物流运输效率最大化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保障。通过物流活动的各项职能来推动我国物流布局的协调发展,将使我国物流业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图1中,2021年第一季度物流企业的发展绩效指数平均值为63.59,相比于上季度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差异不大。图2的物流企业服务口碑排行榜也表明,各企业在口碑指数平均值上的得分分布于72-83分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两个排行榜的评分都较高,但物流企业的发展还有提升的空间。

图1 物流企业发展绩效排行榜

图2 物流企业服务口碑排行榜

我国物流业发展至今,物流枢纽的布局仍存在两大核心问题:在物流枢纽布局的优化的过程中,第一,如何实现物流作业过程中成本的最小化;第二,如何提升物流枢纽之间货物的周转效率。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论述了上述两个层面我国物流枢纽布局的现状及优化措施。针对现有的物流枢纽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的服务水平,从而对我国物流枢纽布局的功能定位和未来物流枢纽布局的节点建设提出建议。物流业通过合理有效的布局选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物流企业的最大作用,提升枢纽节点之间的货物周转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物流作业上的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2 文献综述

本文将物流布局的相关文献按照其实用性和特殊性分为三大类八个方向,如图3所示。按照这八个方向,参考了国内有关的研究进行简要的论述。

图3 相关文献的分类

2.1 按地区划分

2.1.1 城市物流

刘扬从物流枢纽节点作为一个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基础设施出发,解释物流枢纽对城市的物流作业发展的重要性,得出合肥市物流枢纽的布局方案:在葛大店物流中心及合钢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一系列的新物流园区,逐步将以上两个园区的功能转移。并对龙塘物流中心、城西物流中心、葛大物流中心、合钢物流中心、开发区物流园区和迎河港集装箱中转站等分别提出具体建设内容。这一措施为物流枢纽如何落子布局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方向,也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李白在论述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指出,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时间的同步性、空间的契合性和演变的互推性。城市物流节点与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断演变,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趋向合理与科学。

2.1.2 农村物流

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农村交通和网络覆盖的普及,我国农村网购人数日益增加。陈鸯和尹积栋在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共同配送体系中研究了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的各个组织。在农村物流的布局中需要建立起一个配送服务网络,以解决农村物流布局中配送中心、配送成本及配送节点等存在的物流配送问题。在共同配送的模式下,提高物流布局合理性、物流服务需求和物流服务质量。

针对农村物流布局的优化策略,胡亚兰和鲍金红提出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生产矛盾转为流通矛盾。农村物流作为连接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中间环节和重要节点,需加快现今农村物流布局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责任。从配送成本和运营成本两方面考虑,由于进军农村市场的前期投资费用较大,导致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从而致使农村物流运营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所以应积极创新农村物流的运营模式,拓展农村物流布局的新趋势。如果各地区的农村物流之间缺少联系,将导致我国农村物流无法实现规模化、统一化的发展,在运营上影响农村物流配送效率。因此,统筹农村物流布局的发展规划,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2.2 按行业划分

2.2.1 制造业物流

王永康首先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关系内涵,并指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方法,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提出建议。在建设人才队伍、增强职业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也需要为物流行业人才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保障。特别是通过增加物流的供给能力来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物流配送效率。从这一建议出发,应增强枢纽城市的城市主题特征,利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物流园等相关资源来提升物流区间的智能化作业水平,同时加强物流活动过程中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引导物流综合服务健康发展。

吴雯宇以智慧物流、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等为研究背景,将背景特征作为研究假设来构建模型,分析物流枢纽城市中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以合肥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作为案例,分析论述这一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支持缺失、政府政策支持度不够和区域发展水平失衡等问题。运用相关科学方法分析,分别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作用、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物流业的地理分布差异等角度得出关键性结论。由于该文章受基础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造成相关结论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2.2.2 冷链物流

高贺云及徐丽蕊等对西安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心布局开展研究,以盒马生鲜为例,通过收集和分析盒马生鲜的门店布局、距离、需求量等相关数据,建立AHP层次分析法和混合0-1整数规划相结合的选址模型。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效性,所以冷链物流节点的选址极为重要。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鲜物流的流通效率,缩短了配送时间,降低运输与配送设备的投资,为西安冷链配送中心选址布局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由于生鲜具有易腐烂和脆弱的特点,谢美娥和高倩分析了京东企业冷链物流的运营现状,提出京东生鲜中存在物流仓库布局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冷链设施设备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生鲜在运输环节过程损耗等问题。对于生鲜产品,应该进行科学的布局选址来减少在配送与运输环节中商品价值的损耗。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冷链物流配送的认知程度,保证配送生鲜产品的各个环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

2.2.3 农产品物流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外向型经济上发展更为迅速,对于农产品物流发展和布局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不约而同地建立了农产品交易中心。吴姗珊和孙妮在合肥市农产品物流中心布局中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布局建设的重要性,得出合肥农产品物流中心布局图。根据不同因素在物流中心产生的影响,通过加权分析得到合理的数据结果,对合肥市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布局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玉民等以河南省部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农产品物流的布局应以扩大辐射范围为目的,带动周围地区农产品的发展,为河南全省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布局建设和农产品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2.3 按交通方式划分

2.3.1 铁路物流

陈芸芸以襄阳铁路枢纽布局优化为背景,根据物流市场的供需关系分析城市各个运输站之间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襄阳铁路枢纽适合形成“两型多节点”多元化的铁路物流体系,以实现铁路物流在运输空间结构上的强化,形成有效、科学和合理的层级与功能关系。然后根据地方产业的物流需求分布情况,提出在郜营站建立冷链物流、特殊货物物流、国际多式联运等新型物流模式。

施路和崔异研究了铁路物流全程化网络布局,得出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铁路网络中心优劣势。证明了在各个站点之中四川省均衡性良好,重庆市铁路物流枢纽布局的重心集中在主城区的周边,而贵州省均衡性较为适中。铁路物流全程化的网络布局能够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推动铁路物流枢纽布局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物流枢纽布局体系之间的规划建设更加协调。

2.3.2 航空物流

近年来,快速兴起的航空物流运输以其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庄华在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的研究中分析了郑州航空物流港的优劣势,提出对于航空物流布局的建议。物流港及其园区布局选址应该与机场临近,从而得到运输的便利;完善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航空物流的集散能力;加强建设综合航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让航空物流业能及时捕获市场信息;引进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升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邹建军提出新时代下我国航空物流业呈现的三个特征:拥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会呈现出中等速度的增长;航空物流应统筹发展,为航空物流的布局提供相应的支撑;利用信息技术为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2.3.3 水路物流

赵滢以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海运中心为研究对象,对海运订舱业务平台的业务进行概述,分析中外运海运中心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结合中外运海运中心现状,利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了中外运海运中心的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多方面的经营措施进行论述分析,进一步完善和整合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的资源和成本,并辐射至周围的经济圈和物流圈。这一结论为国内物流枢纽如何落子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程潜以中国外运集团的物流发展战略现状作为出发点,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从不同层面论述了中国物流业的经营环境,提出中外运物流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外运物流发展的战略,指出我国物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外运需通过迅速掌握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环境,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开拓自己的物流业务。同时,中外运要继续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业务,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

3 结论

自“十一五”时期以来,政府多个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助力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优化物流枢纽布局的运营环境,降低行政性的物流成本支出。近年来通过多方不断努力,我国国内目前的单位物流运作成本增速显著降低,截止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至14.7%,五年间下降了1.3个百分点,物流成本降低的增效成果显著。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沿线国家受益极大,而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布局规划建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间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和价值链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物流枢纽的布局将连接着各个环节。例如,在我国中西部建立起西南地区物流枢纽,将加快形成流通高效、安全便民的物流产业。同时构建西北物流枢纽中心,连接丝绸之路,带动周围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中欧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重要节点。搭建起航空——铁路——公路——船舶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物流枢纽之间的货物周转、物流配送等提供一体化的便捷服务。建设相互依存、响应速度快的环中国物流经济圈。针对如何精准定位物流布局,提升物流效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优化物流枢纽布局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优化物流枢纽的建设布局。国家加大了对物流业在建设用地上的支持力度,物流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在物流枢纽的布局中应当结合有关政策,在切实节约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各地区政府部门应科学地规划和制定物流枢纽建设项目。向着服务地方经济圈、辐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有序发展,为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做出重要支撑。

3.2 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在物流枢纽布局中的应用

在大件物流的仓储周转操作中,目前许多物流企业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将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大件物流在仓库里的滞留时间,从而提升配送服务效率。在一个物流仓库中,货物周转配送线的自动化水平是物流枢纽的重要保障,货物在设备上的滞留时间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物流配送环节的时效。因此,在建设物流枢纽节点的过程中,应考虑尽量提升物流枢纽作业线上的自动化水平。

3.3 改善物流枢纽布局的服务水平

改善物流枢纽配送的基础设施设备,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统一标准的货物配送流程,提高配送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减少货物损坏等不良情况发生,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对生鲜和急需用品的配送时长和配送效率进行实时监督,合理安排物流枢纽在周转货物过程中的时间限制和效率控制,规范物流配送的整体作业流程。在物流枢纽布局的建设完成后,物流枢纽服务水平将能够很好地体现该地区的用户满意度和企业信任度。

3.4 强化物流枢纽在布局中的功能定位

加强对物流枢纽功能定位的认知。我国物流枢纽在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考虑该枢纽节点的功能定位,在满足自身运作需求的同时,服务周围区域经济圈,提高国内物流枢纽的服务能力。物流枢纽的定位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客货周转中心、经济服务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应急物资运输中心。在客货周转中心方面,物流枢纽的布局不仅要实现物流的流通加工,还要具备人员流动中心这一功能。这样才能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减少其他客运中心的压力。也符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服务中心方面,物流枢纽应建成一个商业经济圈,带动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招商引资打造出以物流枢纽为支持的经济服务圈。在信息共享中心方面,物流枢纽作为一个大型的信息流、商流、物流频繁发生的中心,每天的信息资源是实时发生的。当地政府和企业应及时做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互惠互利。在应急物资运输中心方面,物流枢纽作为一个大型的物流存储仓库,在国家发生重大灾情事故时,应能够快速及时地调运出灾情的常用物资,为抢险救灾提供保障,成为利国利民的社会责任型设施。

猜你喜欢

枢纽布局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枢纽的力量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