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时节雨纷纷

2022-05-12戴毓文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祭祖东家扫墓

戴毓文

细雨纷纷,烟雨蒙蒙,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每到这时,总觉得绕不过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好了,读完这首诗,我們来说一说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提到清明节,可能人们想到的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扫墓。关于清明节习俗的由来,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介子推的故事,在此就不多唠叨了。如果同学们不清楚,或者想知道得更详细一些,可以查查有关介子推的故事,你会了解到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联系以及清明节的演变。

其实,老师着重要讲的是,在我国古代的习俗中,清明时节可不单单是祭祖扫墓,在初春的大好时光里,还有很多生气勃勃的活动。如果说扫墓祭祖给人一种沉闷之气,那么还有很多习俗能反映出生命的活力,让人体会到生生不息的精气神,比如植树、放风筝、踏青等。植树、放风筝都好理解,踏青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其实就是在春回大地之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生机盎然的景象,想象一群游人在大自然中尽情游赏。而在这些游人中,最活泼、生命力如春天一样丰沛的,当然是少年。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少年与春天的互动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

草迷曲坞花满园,东家少年西家出。

这是唐代施肩吾的《春游乐》,诗中写出了春天到来、少年出游的欢乐场面。需要注意的是诗中最后一句“东家少年西家出”,这可不是说东家的少年从西家出来了,诗人只是为了让诗句更符合韵律而调整了词语的顺序,实际上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东家西家少年出”,也就是家家户户的少年都出来了。

现在,我们看一下诗歌大意:一年之中那三百六十多日里,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有什么可以和春天的景物相比呢。曲折蜿蜒的乡村小路上长满了青青的野草,园子里也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家家户户的少年都出来游玩了。

读到这里,不禁让人心生羡慕——少年游春是多么美的场面,少年时代又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借游春表达青春一去不返之感的,还有清代的龚炜,我们看一下他笔下的文字:

数时报节,已届清明,闲步郊原,枝间柳桃,花铺菜麦。春林渐盛,黄莺紫燕,何树不啼;春水方生,黛甲素鳞,何波不跃。一切卉木禽鱼之胜,多是文章朋友之资。独惜少年一去不回,为欢常如不及。

这段文字大意如下:数着节气,又到了清明时节。趁着春闲,到郊外去散步踏青。枝头新生的柳叶、初绽的桃花已处处可见,浓绿的麦田和深黄色的油菜花更是为大地铺上了锦绣之色,真是一片大好春光啊!春天,林间百鸟争鸣,紫燕翩飞,黄莺歌唱,怎一个“美”字了得。春水渐暖,水里的鱼鳖也开始追逐嬉戏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春的生机勃勃。这一切不仅能增添游人的雅兴,也能让人文思泉涌。只可惜少年时光一去不返,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真是太短暂了。

都说触景能生情,龚炜无疑也深有体会。看到充满生机的春景,他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少年一去不返的感慨。虽然我们无法留住美好的少年时光,但我们可以在这段时光中用心去活,让以后的自己少些遗憾、多些美好的回忆,并感谢少年时奋发努力的自己。当然,也有一些“过来人”以他们的经验劝诫少年不要浪费大好时光,要利用这段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有关劝学的诗词很多,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宋代大儒朱熹的《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在这首诗中告诉我们,少年时光十分容易逝去,做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就,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能虚度。少年时光过得如此之快,就如同春去秋来,还没来得及等池塘边春草萌发的美梦醒来,台阶前那即将凋落的梧桐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读过此诗,你是否有时光易逝、时不我待之感呢?那么,少年应如何去做?朱熹给出的答案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让长大后的自己后悔,一如他所说: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读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思、有所得。劝君努力,把握今朝!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祭祖东家扫墓
清明祭祖
学礼仪
绵 延
威风
威风
除夕祭祖
威风
清明小记
东成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