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贾平凹《山本》中的秦岭地域文化

2022-05-12田德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山本秦岭贾平凹

摘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以秦岭为主角,书写秦岭故土的风雨历程。作家围绕秦岭地区一个名为涡镇的村镇,以陆菊人和井宗秀的人生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土匪、军队、游击队等势力在此地区争夺生存资源和权势的故事,写出了动荡年代里人们生活的艰难。贾平凹在秦岭历史叙事中以悲悯的情怀找寻人性,展现秦岭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反思秦岭地域文化。

关键词:贾平凹 《山本》 秦岭 地域文化

贾平凹是秦岭商洛地区的作家,他的小说多描写家乡地域风俗民情,展现秦岭民俗文化特色,构建商洛秦岭世界。贾平凹早期乡土小说多以虚构的秦岭商州为描写背景,展现时代发展中社会思想的变化。《山本》则以秦岭为主角,书写秦岭故土的风雨历程。

《山本》讲述的是发生在秦岭地域的乱世枪声,具体地点在小说《怀念狼》中已有涉及——雄耳川村。村中间有一条河流,河边立着一座炮楼状的钟楼,是“早先的村人从老县城迁来时为了显示曾是县城的人,特意从老县城搬来的,依照着原建筑在这里修建”。《山本》可以说是对《怀念狼》里未展开故事的续写,是对熟识的秦岭故事的一次回望。小说围绕秦岭地区一个名为涡镇的村镇,以陆菊人和井宗秀的情感变化和性格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土匪、保安团、游击队等势力在此地区争夺生存和权势的故事,写出了动荡年代里人们生活的艰难。贾平凹在秦岭历史叙事中以悲憫的情怀找寻人性,展现秦岭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反思秦岭地域文化。

一、秦岭生态环境

在中国众多山脉中,秦岭是一座奇特的山脉。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南北气候、生态、地理、地质等自然环境以及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的天然分水岭。最早记述秦岭的文字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两本书里,汉代之前,秦岭被笼统称为昆仑,又名南山、终南,司马迁命名这座山岭为“秦岭”;乐府和汉魏六朝文学歌咏“南山”,出现了游仙诗和唱和诗;唐代诗人更是青睐秦岭,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留下了他们的诗篇,“终南捷径”可见文人命运与终南山的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秦岭叙事陷入低潮期。直到20世纪解放区文艺时期,陕西作家崛起,秦岭重新回到文学的中心。《山本》是21世纪以来重要的“秦岭志”,对秦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细致描写。

《山本》展现了秦岭环境的物种之多,是贾平凹为自己的故乡秦岭所写的草木记、动物记,写出了秦岭自然环境的丰富多彩。小说中有一个热爱秦岭山川草木的麻县长,麻县长被人夺权,无心政治,在涡镇毁灭之时,微笑着跳入涡潭,自杀身亡。麻县长一生对草木鱼虫有很大的兴趣,死后留下了自己编撰的《秦岭志草木部》和《秦岭志禽兽部》。作者以麻县长之口叙述秦岭风貌,描绘了开花像小金鱼的金鱼草、自己授粉的构树,以及喝了笑着采的曼陀罗花酿的酒会止不住地笑。对奇花异兽的描写让人联想到了《山海经》里的飞禽走兽,作者给这些动植物都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突破常规草木鸟兽的样子,比如像水牛、长着羊角猪鼻的羚牛会哭,可以哈哈大笑到晕过去的熊,这些奇珍异兽增添了秦岭生态环境的神秘色彩。《山本》中写秦岭就像一条飞腾的长龙,它就在那里,连接着黄河长江,率领着南方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小说还借麻县长之口,写出了他对秦岭独特的见解和评价:“秦岭可北阻风沙而成高荒,酿三水而成两原,调势气而立三都;无秦岭则黄土、关中、江汉平原、汉江、泾渭二河及长安、成都、汉口不存,直接影响并改变半个中国的生态格局。”可见秦岭地理环境对中国生态影响之大。

秦岭涡镇的形成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这个镇子的西北方向有一条黑河流下来,在东北方向有一条白河流下来,两条河在这个镇子的南边交汇,就有了一个涡潭,因而取名涡镇。作为一个被水流包围的村落,涡镇也有很多小船作为交通工具。在涡镇的城墙外就是河流,河岸整齐,成群的鹤和大雁就落在城墙上。城墙的南边有一个城门洞塌了,而在这个塌的城门外面又长了一排排柳树。涡镇人早期与自然和谐相处,受制于秦岭,收获于秦岭,体现出健康自然的生态文化环境;而后期被权力欲望异化,争权夺利,摧毁了涡镇。这是秦岭人文生态变化的缩影,体现出作家的生态意识。

二、秦岭民俗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本》中秦岭涡镇人的衣食住行体现出这方水土的地域民俗文化特征。涡镇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到了物尽其用、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体现着秦岭地域文化的粗犷、质朴、神秘等特点。

在饮食方面,秦岭涡镇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融汇了南北方食物的多样性。秦岭暖锅是铜做的大锅,中间是火筒,燃着木炭,火筒周围的锅里是鸡翅和猪蹄熬制的汤。还有凉粉、饸饹等,都是独一无二的秦岭味道。加之山地多野物,肉食也成了人们饮食的特点。饥荒时人们会吃烤的老鼠肉、兔子肉、野猪肉。而茶是当地人的饮品,绿茶、黑茶俱全。

秦岭的建筑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建成的。秦岭地域多水潮湿,当地人的居住场所多有院子用于晾晒。街巷货栈商铺的木门板面刷成黑色,街边的树皮也是黑色。安仁堂是涡镇的诊所,它的面积不大,屋内陈设简单。院外有一棵娑罗树,树冠长得像伞盖,就像天神守护着这个安仁堂似的,体现了陈先生医者仁心、安贫乐道的生活心态。涡镇建筑的色彩与构造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建筑特色。而与安仁堂相对的地藏菩萨庙则是用来祭祀的宗教场所,这座庙位于涡镇的西北角,有三块巨石分别位于殿后、殿东和后院,大殿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面前放着一盏油灯。除了供奉着菩萨像,庙的建筑格局和民居相似,不似西方哥特式建筑的教堂高耸入云,而是与人间烟火融为一体。民居和寺庙有机融合,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山本》中的服饰色彩较单一,多是土布自染的不黑不蓝的颜色。驻扎在涡镇的预备团以黑色为标志,黑衣、黑帽、黑裹腿、黑鞋和黑旗,与当地的建筑和谐统一,间或有其他色彩,也极具乡土风格。小说中多次描写陆菊人的服饰装扮:陆菊人有一件青蓝掖襟袄,袄角翘翘的,手里拿着一卷深褐色的布,用这块布做了一件褂子,长到脚面,脚上穿一双黑面红花绣鞋。做了茶掌柜的陆菊人曾穿过镶绲着黑边的月白衣裙,蓝裤子扎着黑带子,穿一双白布面的绣花鞋。而年轻女性则是桃红衣裙,配绿色裤子扎着白带子,穿一双红布面鞋,鞋上绣着一朵疙瘩花。在头饰方面,陕西的黄土高原风吹日晒,妇女们出门就把自制的手帕顶在头上。陆菊人多次出场都顶着花格子帕子,出门或见到井宗秀会整一整自己的帕子,这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从服饰描写中可见秦岭文化的质朴、乡土特色。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涡镇地处山区,河流围绕,相对封闭保守。人们出行多有不便,因而坐船或者骑毛驴成为出远门的交通工具。陆菊人的丈夫杨钟是坐船从外面回到涡镇的;井宗秀骑马巡视涡镇,用山羊运输木头建材;井宗秀的表姑牵着一头毛驴将自己的表姐接到她们家。自古以来就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因为南方是水乡,河网密布,多以乘船出行;而北方则产马,地形比较平坦,有利于借助畜力出行。涡镇是三面环水、山路纵横,人们的出行方式做到了南北融合。

《山本》中还写出了当地人独特的节庆活动表演,如耍铁礼花。黑硬的铁,做犁做铧的,竟然在社火表演中变成绚烂的火花飞舞,让人匪夷所思。人们有重大事情会请戏班子唱戏,白事会有宽展师傅吹尺八超度。总之,小说中的很多细节描写透出浓浓的地方特色,体现出陕西民俗质朴、神秘的特征。

三、秦岭民风的转变

涡镇是秦岭民风的缩影,山地村落多由不同姓氏的人组成。他们因各种事由居住在此,为生计相互往来,便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会。一家有难,多家相助,体现出民风的淳朴。小说中井宗秀的父亲井掌柜去世,身边无人,陈掌柜派儿子陈来祥去县城寻找井宗丞与井宗秀;井掌柜因为家穷,去世后无地可葬,杨掌柜便将儿媳陆菊人的三分胭脂地送给他们作为井掌柜的坟地。井宗秀也不忘报恩,他主动承担了父亲留下的债务,并在得到一筆钱后立即还了“救济会”的钱。井宗秀在预备团组织好后,让陈来祥、杨钟等发小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一直用自己的权势帮助陈掌柜与杨掌柜。

涡镇早期民风淳朴,人们虽然过得很苦,但简单美好。随着外来势力的进入,人们质朴的民风发生了改变。井宗秀精于筹谋、颇具心计,他利用土匪五雷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吴、岳两家的财产;利用小姨子挑拨土匪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内部互相争斗,从而掌握了涡镇的话语权。随着势力的增大,井宗秀在获取权力的欲望中逐渐迷失自我,滥杀无辜。民风淳朴的涡镇转变为野蛮暴力的血腥地。

小说还展现了战乱期间涡镇百姓身上的勤恳、本分、善良、朴实等传统美德。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开铺子、卖小吃来赚钱,而不是依靠强权生存;陆菊人和花生会帮助被抢来的女子逃出镇子;在保安队的士兵们牺牲后,有人自愿捐出棺材来安葬他们,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他们代表着众多的涡镇居民,他们渴望英雄的救助,同时也默默付出。他们是秦岭民风的底色,是涡镇的希望。

当地民风的转变受时代变化、地理风貌的影响。一方面,涡镇受限于秦岭地理特征,不能自由发展,只能世世代代生长在熟悉的地方,大家虽有矛盾,但会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在战争和苦难中不断地与命运抗争。这时的人们善良、朴素地生活着。另一方面,秦岭又是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碰撞的地方,各方势力在此汇集,人们在接触新事物中成长。他们聪明能干,靠机智和劳动生存发展。但是,随着战争的摧残和苦难的加剧,英雄也变成了权欲的奴隶,更多的人变成了世故和善于算计之人。涡镇民风的转变,体现了秦岭地域文化的复杂性。

《山本》中展现的秦岭地域文化是复杂多元的。首先,秦岭是旺盛生命力量的蕴藏地,也是落后野蛮的所在地。涡镇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在动荡岁月里,涡镇人在粗粝的生活中张扬生命的力量,秦岭文化体现出原始、质朴、蛮性、落后等特征。

其次,秦岭文化是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聚集地。“礼失求诸野”,在动荡的秦岭民间,涡镇表面看起来毫无秩序,实则依然遵循儒家的宗法秩序:保安队以井宗秀为最高权力者,杜鲁成和周一山为辅助者,然后是队员,队员之下是百姓,最后是女性。保安队和传统宗族制度一样,视女性为附庸。“宗族式”预备团中,井宗秀是“族长”。他掌握权力,沉迷声色,最终异化,以一种并不英雄的方式死去。

另外,和儒家的入世不同,《山本》还写出了道家和佛教的超脱。安仁堂的陈先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他身处人群,却有着遗世独立的姿态;他虽看不见,但洞晓世事,可谓大隐隐于市。《道德经》中写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智慧出,有大伪。”陆菊人问过陈先生涡镇何日才能平静,陈先生说:“啥时候没有英雄的时候就好了。”可见,他不认为井宗秀是英雄。陆菊人在其影响下,最终体悟了“道”,在俗世中寻得超脱。宽展师傅是佛教的代表,有着佛家的慈悲为怀。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土匪,也能在死后得到他诵经超度。庙中的对联“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安忍不动,静虑深密”,也是宽展师傅的写照。涡镇里死了人要找宽窄师傅超度,吵了架也去庙里发誓,种种行为可见佛教思想已经渗透在百姓的生活之中。

最后,以神秘、实用性为特征的民间文化也是秦岭文化的组成部分。打更的魏老头是民间文化的代表。他夜间打更,能看到鬼魂,而他的钟馗像可以帮助全村人驱鬼。而老皂角树则是民间文化的另一载体,皂荚会在有德行的人经过时掉落。人们杀猴杀狗会选择在皂角树下,有难题会向皂角树磕头求助,它象征着涡镇的风水。为了建钟楼,皂角树在迁移过程中死了,涡镇最终也在战火中焚毁,这体现出民间文化神秘的一面。

《山本》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他从对秦岭社会发展的反思,转向对秦岭的历史文化的思考。贾平凹通过《山本》书写了秦岭的生态环境、地域民俗和民风转变,展现了秦岭文化的复杂多元。在

《山本》的结尾,涡镇虽然成为废墟,但是废墟上有完整的安仁堂,安仁堂前有剩剩、陈先生、陆菊人和一只老猫,安仁堂外还有宽展师傅,他们象征着人世间的美好。“城墙之后,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一尽着黛青。”人回归秦岭,成为秦岭的一部分,在物我相望中走向虚静。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怀念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2]贾平凹.山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3]老子.道德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市2021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作家秦岭叙事的生态反思意义研究”(项目编号:WL208)阶段性成果;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科研项目“‘文学陕军与建国70年以来陕西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0JK0454)阶段性成果

作者:田德芳,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猜你喜欢

山本秦岭贾平凹
落叶
暑期秦岭游
捉鱼摸鳖的人
洞穿秦岭
好忙好忙的秦岭
西安这座城
螳螂之夜
月迹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