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瘦鹃的雅趣人生

2022-05-12王敏玲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周瘦鹃

摘要:周瘦鹃毕生致力于对美的追求,工作、家居、饮食和雅趣无不体现出他的匠心独具,这正是他审美品格的极致体现。

关键词:周瘦鹃 雅趣 审美人格

作为民国通俗文学的领航人,周瘦鹃曾说过:“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宇宙间一切天然的美或人为的美,简直是无所不爱。所以我爱霞,爱虹,爱云,爱月。我也爱花鸟,爱虫鱼,爱山水。我也爱诗词,爱书画,爱金石。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美的结晶,而是有目共睹的。我生平无党无派,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要是说人必有派的话,那么我是一个唯美派,是美的信徒。”a他对美和雅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字里行间,更是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中。

一、精工篇

周瘦鹃之所以能担任《申报·自由谈》的主编,不仅是他个人写作才华的展现,更是他个人能够审时度势,紧随时尚,推陈出新的工作精神使然。他主编的刊物都具有极强的商品意识,来满足市场需要和读者兴趣。曾经一次为了让读者首次在中秋节看到圆形排版的《申报》“中秋刊”,他加班加点、不眠不休地陪着工人一起排版,终于刊印出理想的效果,《申报》也成了那天的抢手货。

他的审美理念在主编《紫罗兰》《紫兰花片》时完全彰显出来。在《紫罗兰》的“创刊号”上有这样一段说明:“《半月》结束,《紫罗兰》继起,颇思别出机杼与读者相见。版式改为20开本,为其他杂志所未有。排法亦力求新颖美观,随时插入图案画和仕女画等,此系效法欧美杂志,中国杂志中未之见也。以卷首铜图地位改为《紫罗兰

画报》,以作中坚,图画与文字并重,以期尽美,此亦从来杂志中未有之伟举,亦为读者欢迎乎。”b不同于《半月》封面的彩色素描图,《紫罗兰》改用一张完整的背景画配以一两句题诗作为封面,生动不失雅致,开卷则用铜版纸精印一页紫罗兰画报,首次采用20开本的《紫罗兰》也成为中国第一份“方形刊物”,引领了杂志界的潮流。杂志刊发到第3卷时,又从20开本变成了16开本,封面挖空一处,作苏州园林的“漏窗式”,扉页是一幅精印彩色时装仕女画,配上相映成趣的诗词。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期刊中,杂志外表装帧上这么独具匠心的,应当首推《紫罗兰》。

周瘦鹃在杂志的设计上总是不断地挖空心思,标新立异,于是就有了《紫兰花片》的面世。《紫兰花片》“每月出版一期,装成袖珍本,小巧玲珑,很是特别。这本刊物纯粹刊登他个人的译著,有小说、杂谈、随笔、戏剧,甚至还有科学小发明,篇篇精彩,所有版式都很新颖,注重一个‘美字”c。杂志采用64开本的袖珍版式,自行排版,用桃林纸精印,文字共有28个题目,卷首和中页有风景、人物、书画、金石等图片,都是紫罗兰色,分外精致,内容方面推介了不少当时国外的时尚生活方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时尚刊物。

正是源于对美的执着追求,周瘦鹃编辑的杂志网罗了一大批有文化品位的市民阶层,如周瘦鹃在记录他和张爱玲的第一次会晤中提到:“随又和她谈起《紫罗兰》复活的事,她听了很兴奋,据说她的母亲和她的姑母都是我十多年前《半月》《紫罗兰》和《紫兰花片》的读者,她母亲正留法学画归国,读了我的哀情小说,落过不少眼泪,曾写信劝我不要再写,可惜这一回事,我已记不得了。”他编辑的期刊为国内读者打开了崭新的世界,对于国民文化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二、美食篇

《美食家》的作者陆文夫曾公开告知他的吃喝之道就是从周瘦鹃处学来的,他认为周瘦鹃除了作家和盆景艺术家的头衔外,应该加上美食家的美誉。周瘦鹃经常在书中与读者分享美食食谱,由于热爱花木,以时节为参照,他常常把花木应用到江南美食中。“蒲公英不但入药,也可作菜蔬吃。早春叶苗初生,十分鲜嫩,即可尽量采取,上锅煠熟,用盐花酱麻油拌和,倒是绝妙的粥菜,并且有消滞健胃的效能。”“木芙蓉花无毒,所以可入食谱。宋代林山人洪曾采芙蓉花煮豆腐,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霁羹。”“到得花(桂花)已开足,就采下来,浸了一瓶酒,以供秋深持螯之用;又渍了一小瓶糖,随时可加在甜点心的羹汤内,如汤山芋、糖芋艿、栗子白果羹中,是非此不可的。”d周瘦鹃外出吃饭对于饭店的要求颇高,他的吃饭

不是“吃饭店”,而是“吃厨师”。每次聚会前,他都要提前三五天亲自去松鹤楼,确定日期并指定厨师,如果指定的厨师不在,他宁可另选吉日。他认为不懂吃的人是“吃饭店”,懂吃的人是“吃厨师”。聚餐的时候也从不点菜,让厨师自己配菜,因为当时的名厨在操办宴席时,从配菜到采购烹饪都是一人一手操办。上菜后,厨师会在餐桌旁征求意见,如果看到哪道菜没有光盘,他会随时调整菜单,做一道满足大家胃口的菜。

他认为去饭店不是为了吃饱,而是去“尝尝味道”,如若要吃饱应是去面馆吃面,而不必到松鹤楼吃酒席。苏州菜以炒菜为主,炒虾仁,炒鳝丝,炒腰花,炒蟹粉,炒菜的品种极多,一次吃遍不太可能,种类太少又不尽兴,因此上菜的品种要多,但量不能太大,于是有了双拼或三拼,即在一只菜盘中有两种或三种炒菜,每人对每道菜只吃一两口,即周瘦鹃所谓的“尝尝味道”,这样也就避免了铺张浪费。他的这些饮食习惯让陆文夫领略到了真正的美食艺术,也有了《美食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三、雅居篇

周瘦鹃于1931年在苏州创建了有名的周家花園,称为“紫兰小筑”,面积有四亩之大。虽经破坏和修缮,如今的周家花园已不复昔日的风采,但从资料显示,那是一个青砖外墙、砖瓦屋脊、落地雕花长窗、中西合璧、陈设精美的庭院。

园子的北部,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共六个房间。中间为“爱莲堂”,高近4米,红木落地门窗上雕刻着《西厢记》全套故事图案,客厅悬挂的匾额上的“爱莲堂”取自周恩来的亲笔题字。“爱莲堂”墙上挂有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的字屏,红木几案上陈列着各色瓶供、石供和盆景。

客厅西侧三间房,取名“紫罗兰庵”“寒香阁”“且住”,一色清水地板房,铺着地毯,摆放着书籍、古玩、字画,也用来招待参加雅集的文人墨客用餐。周瘦鹃经常会请松鹤楼的厨师烧几道大菜,挑了提篮送来,程小青、范烟桥、蒋吟秋、谢孝思都是座上宾。紫罗兰庵里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石供,其中有南宋贾似道题有

“花下琴峰”的大石笋,号称“江南第一”的大型昆山石,富有丘壑的柏化石和明代画家题有“云迟”二字的灵璧石。寒香阁、且住垂挂着明清两代的梅花书画,雕瓷梅、莲、牡丹等挂屏,“道光御玩”用玉石螺甸嵌成的花寒庵竹石大挂屏,陈列着画着金龙的乾隆玉磐、乾隆漆画“岁朝图”,还有明代露香园刺绣和明代万历成对的细瓷壁瓶,点缀着梅花的瓷、铜、陶石、竹、木等多件供品,以及墨松、五针松、代代橘等老干盆景。

东侧厢房称“凤来仪”室,是主人和子女的卧房,室内陈列着小型瓶供、石供、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等十七八件,每件都配有树根几座和红木、紫檀几座,有独块的、有双座的,高低疏密,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小型展览会。卧房“含英咀华之室”的窗槛上展出小型的盆景,室内右角安放一个十景橱,陈列着十多种多肉植物,中部和左角沉了八九件山水盆景和花树盆景,窗槛下的两张小桌上摆放着几件中型花树和水石盆景。二楼房间是周瘦鹃的书房,取名“延年阁”,陈列着一尊乾隆佛山窑汉钟离醉酒造像。

院子南部则为花园,园内叠石为山,掘地为池。山上造“梅屋”,池前搭“荷轩”,收集各色奇花异草,因为偏爱梅花,园中红梅、绿梅、白梅、胭脂梅、朱砂梅、送春梅争相开放,有色有香,谓之“小香雪海”。梅屋墙上挂着元代王冕和刻在银杏木板上宋代杨补之所画的五个挂屏,以及唐代白乐天手植的一段桧柏枯木。每到梅花时节,他就用竹管在枯木上插上一枝红梅,寓意“枯木逢春”。因为院中种满了花树、果树,布置了五六百盆的盆景,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果实累累,享誉国内外,成为苏州的名胜之一。

四、闲情篇

周瘦鹃自称是“美的信徒”,他骨子里秉承着传统读书人把玩诗词典籍、收集古董,寄情花草的闲情雅趣,他在对各种美和雅的事物的欣赏、玩味、沉迷中,为自己营造了一种雅趣的人生。周瘦鹃生平以花木为良友,他认为“生平多恨事,而这颗心寄托到了花花草草上,顿觉躁释矜平,脱去了悲观的桎梏,连这百忧丛集之身,也渐渐地健康起来”e。

周瘦鹃先生不仅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还在我国的盆景艺术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盆景艺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大大推动了我国当代苏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其园艺盆景都颇具内涵。1939—1940年,他携自己的盆栽先后四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西莳花会”,两次获得总锦标杯,一次特种锦标杯,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得荣誉,在我国盆景史上留下了一段引以为豪的佳话。20世纪40年代初,周瘦鹃移居苏州后,他潜心钻研盆景艺术,成为苏派盆景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根据经验所撰写的《盆栽趣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最早介绍盆景历史和制作方法的专著。盆景制作方法上他反对矫揉造作,在吸取明清盆景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苏派的传统技法进行了革新,突破了苏州盆景“六台三托一顶”的模式。他采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以及“粗扎细剪”的方法制作树桩盆景,重视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认为“诗情画意上盆来”是盆景制作的最高境界。他擅长仿照古今人的名画做盆景,仿制过明代的“鹤听琴图”、唐伯虎的

“蕉石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作品。看到农村牧童放牛的情景,他回家就做了盆景《放牧图》,在浅浅的小长方红沙盆里,栽了一高一矮两株小榆树,配上几块小阳山石,而在树荫下的草坪上,放着两只广东石湾窑的小牛,牛背上各有一个穿红衣的牧童:一个背着笠子,双手撑在牛背上,翘起了一只脚;另一个则伏在牛背上,一幅活生生的放牧图呈现在观者面前。参观了延安时代革命生活展览会后,周瘦鹃制作了宝塔山盆景,这些制作风格使得苏派盆景的面目焕然一新,以清新古雅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周瘦鹃除了钟情园艺,对花盆也颇为讲究。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反抗日本人在中国大肆收购古董花盆,他倾尽家财和日本人竞买古盆,购到上百个古盆,搜集到了明代的铁砂盆,清代萧韶明、杨彭年、陈文卿、爱闲老人、钱炳文、陈贯栗、陈文居、子林诸名家的作品,盆底都有他们的钤印,盆质紫砂、红砂、白砂,各色尽有,为抢救国家古董文物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因之对古盆的热爱,他甚至曾撰文宣称要将自己的骨灰装在生平最爱的杨彭年手制的竹根型紫砂花盆里。

他喜欢布置居室,对于喜爱花草的人,插花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插花不必插名花,花也不能太多,以三五枝为宜,形态上要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枝叶花朵交相辉映,这样即使闲花凡卉,也能让人赏心悦目。器具一定要选择得当,色彩应互相映衬,粗枝大叶的花,因分量重,宜用铜瓶,铁骨红梅配上古铜瓶,则显得举重若轻,古雅和谐。花器不必拘泥于铜瓷陶等瓶樽,放水石的盘子或失了盖的紫砂旧茶壶,都可以派上用场。他的插花不拘一格,自有一番情趣和画意,曾在一只陈曼生的旧砂壶中,插一枝黄菊花,花只三朵,加上一小串猩红的枸杞,就被一位画师誉为“徐青藤的画”。

周瘦鹃还喜欢养金鱼,抗日战争之前,他就到处搜罗稀有的金鱼品种,养了二十四缸五百条鱼,以鱼会友,结识了不少专家朋友。作为唯美派,他更讲究鱼缸的精美,曾收集过一个捷克制的玻璃金鱼缸,缸体有镂空的铜盘,可以通电,火黄色的玻璃柱,柱顶立着俯身跳水的金色女子,十分精美。周瘦鹃曾两次携此鱼缸在鱼菊展览会上展示他精心喂养的五色珍珠鱼,收获了不少赞誉。苏州沦陷后,殃及池鱼,他的玻璃缸和金鱼全部毁于一旦,但是他的爱鱼之心不减,重新在“紫兰小筑”的荷花池中创建了金鱼的嬉戏天地。

五、结语

周瘦鹃虽然在上海的市民社会中谋生存,工作上主动地迎合广大市民读者的趣味,但在生活中却追求浪漫、闲适、优雅、唯美的做派。无论是动荡年代还是安逸年代,周瘦鹃一生致力于追求雅致人生,他在码字排版中实现审美价值,在饮食起居中品味优雅人生,在花鸟鱼虫中消遣闲情雅趣,这些都源于他对美的热爱和极致追求,是他的审美品格的具體呈现。

a周瘦鹃:《〈乐观〉发刊辞》,《乐观月刊》,1941年5月1日第1期。

b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34—641页。

c王智毅:《周瘦鹃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d周瘦鹃:《花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e周瘦鹃:《我与中西莳花会》,《永安月刊》第20期。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ZDJD-B018

作者:王敏玲,博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周瘦鹃
周瘦鹃深情回忆次子榕
《简·爱》最早中文名为“嫣痕伊尔”
简·爱最早中文名为“嫣痕伊尔”
周瘦鹃翻译小说的历时语言特点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当时只道是寻常
周瘦鹃的初恋
周瘦鹃究竟是怎样离开良友公司的?
——管窥人物评价与史实撰述的关系
清末民初外国短篇小说中译研究*——以鲁迅、胡适与周瘦鹃为中心的考察
周瘦鹃与上海电影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