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钝感力”的功效

2022-05-12沈栖

杂文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力渡边淳阿信

沈栖

不敢掠美,“钝感力”一词的发明权归属于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所谓“钝感力”,是指迟钝的能力,让自己的心变得不那么敏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医10多年的渡边淳一从人的身体结构和特点来阐述“钝感力”的妙用。他认为:“‘钝感力’强的人能让交感神经处于放松状态,使得全身血液畅通,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大凡拥有“钝感力”的人,都能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换言之,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看他人眼色行事,常在意身边人的风言风语且以此左右自己的情绪,怕被轻忽、被嫌弃、被孤立,结果丧失了“自我”。内心过于敏感的人,一味祈求得到外界的认可,通常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选择放弃主见和立场,左顾右盼,使自己活得很累。俗云:“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不论是冷是热,只要温度适合自己就好。”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者。况且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存在差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未必是正确的,何以“削足适履”?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在《最愚蠢的一代》一书中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可见,实在没必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议论。即便自己平凡一生,没有获得功成名就,也會因为有“钝感力”而保持相对舒适和坦然的心态直面人生。

如何对待取得的成绩?有无“钝感力”会有截然不同的情形。倘若拥有“钝感力”,你就会认为这是依凭自己的良心和智慧,做了应该做的事,当掌声和鲜花纷至沓来,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而过于敏感者,则会忘乎所以飘飘然,“骄傲使人落后”么!

在日常生活中,或自身处置不当,或他人不予理解,受到批评、指责是常有的事。遇之,不烦恼,不气馁,“钝感力”可以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诸多不顺,它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钝感力”不同于麻痹,后者是无能者自暴自弃的惯用伎俩,而前者则是积极有为者潜在的心理素养。适当的洒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心灵“减负”。当下,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钝感力”不失为一种合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日本电视剧《阿信》中有个片段:阿信在师傅的鼓励下学做西洋发型。一日,店里来了一位时髦的客人,指定要做遮耳式的西洋发型。阿信根据她的脸型,烫了一个波浪式发型,受到客人的厉声指责。阿信很有钝感,耐心解释,结果免单了事。没过几天,那位大发雷霆的客人上门道歉,并加倍付给阿信费用,说是上次的新发型得到了她家人和朋友的一致赞赏。试想:倘若阿信没有“钝感力”,与客人“针尖对麦芒”,会是如此结局吗?

现实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成败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把失败看成人生的阴霾甚或灭顶之灾,一遇见挫折就全然幻灭了所有的梦想,那只能是平庸之辈。挫折感是人的一种常见的对不顺心事情的情绪反应,往往伴随着愤怒、懊恼和失望,因为人在遭受挫折后,实现个人意志或目标难免会遇到阻力。而拥有“钝感力”则不然。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无情地烧成灰烬,不止是经济损失200万美元,就连珍贵的实验数据也化为乌有。面对废墟,爱迪生颇为痛心,但也极为顿感:“感谢上帝,给了我从头再来的机会。灾难有灾难的价值,要不是这场大火,以前的谬误怎能被烧得一干二净?”大火后的第三个星期,爱迪生发明了第一部留声机。它充分印证了德国心理学家霍尔曼的一句名言:“成功更青睐受到挫折的心灵。”

心理学研究早就归纳了人的七种性格缺陷:一、自我贬损;二、自暴自弃;三、受害者心结;四、顽固和一意孤行;五、贪得无厌;六、狂妄自大;七、极不耐烦。这些性格缺陷似都与有无“钝感力”相关。心理健康者亟需用“钝感力”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让生命之树长青,使人生绚丽出彩。

童玲/图

猜你喜欢

感力渡边淳阿信
屈服于内心
《钝感力》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屈服于内心
我们的人生需要钝感力
人需要有一定的钝感力
发挥钝感力
渡边淳一小说中自然意象的作用分析
阿信
你给我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