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回应网民“弱弱的问”

2022-05-12周云龙

杂文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坑事关酸菜

周云龙

开播30年的央视3·15晚会,是一年一度的话题制造者。今年,晚會在众目睽睽之下又扔出一颗“大雷”:好多人吃了好多年的“老坛酸菜”,不过是来自“土坑”的,酸爽也是“脚臭味”的。

3·15晚会之后,涉事部门连夜追查,相关产品连夜封存,有关企业连夜致歉……已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不过,一位网民在晚会播出之后的质疑,倒是值得引发与曝光问题同等高度的重视:看酸菜那新闻,拍摄明显是夏天,也就是说为了等曝光这天,又让大家吃了小半年?

调查类报道,从选题确认、申报,到现场采访、寻找证人(线人)、搜集证据、补充采访,再到场记整理、文本撰写、画面编辑、后期制作、整片合成、成片审核,都有一定周期。视频类调查报道,以声音、画面见长,必须见人见物见真相,费时,费力,费脑。当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的报道,央视记者秘密追踪长达一年。不过,网上那一声“弱弱的问”,又问出另一个争议已久的专业问题,事关媒体的职业伦理:到底是曝光问题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是报道的权威、深刻、独家重要,还是即时排查、避免、消除问题或隐患重要?在事关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问题上,调查类报道的流程里,应该有着怎样轻重缓急的排序?应该有着怎样的权衡、取舍?

“为了等曝光这天,又让大家吃了小半年?”的网民疑问,可能有误解或夸张,但是问到了一个隐藏的痛处。媒体“等曝光”的问题,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是一天两天,可能因为传统机制固有的局限或缺陷。3·15晚会,是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重大项目,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多个部门配合、支持,不可能随时、提前播出。但是,不同于仪式感满满的“感动中国”年度颁奖,3·15晚会关注民生主题,它所推送的内容,往往是有“时效性”“季节性”的,有些是不宜等、不必等、不能等的。有多少民生关切可以等待?有多少鲜活生命可以重来?采访平衡,证据充足,问题厘清,应该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是叫醒有关监管部门,二是震慑假冒伪劣制售者,三是警示不知情的消费者。

调查类报道的着力点是发现问题,落脚点是解决问题,而在问题发现之后,问题的公开,有无必要都等到或避开某些人为设定的节点?问题的揭示与解决,是不是可以与采访同步推进?有些疑难问题,也不可能一曝了之,要不要持续关注、即时追踪?当然,这不是一档节目乃至一个平台的承载,全媒体时代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

回到“土坑酸菜”的话题,媒体上常有“天天315,守护365”之类醒目标语、响亮口号,这些只是用于警示企业和商家、安慰消费者的吗?媒体及媒体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自觉: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只在3月15日那一天、那一晚。3·15晚会,可以有最近最新的资讯发布、调查展示,也可以有一年以来重大民生问题的梳理、回放、追踪。

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随时随地更新。3·15晚会,30年坚守初心,实属不易,而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出新,是融媒体、全媒体的时代要求,也是传媒行业应有的“问题意识”。

王征/图

猜你喜欢

土坑事关酸菜
村头的土坑
酸菜味是什么味
小兔的报答
泡酸菜
事关你的“钱袋子”这些变化了解一下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
“自埋”
岔路
两颗“大白菜”遇到一颗“小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