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效

2022-05-11周万锋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劳动教育家庭

周万锋

摘 要:将文化与劳动相结合,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基于学生的劳动观念,以良好的习惯作为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劳动教育要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协同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在灌输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本文基于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0-0053-03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ng Tripartite Collaborative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ZHOU Wanfeng (Fumin Primary School, Ruoli Township,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ombining culture with labor and effectively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students' labor concepts and good habits as skills. Labor education should combine the synergy of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so that students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practic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the basic subjec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labor education while instilling cultural knowledge.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labor education with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ng tripartite collaborative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abor education; Families; School; Society; Tripartite coordination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值活泼好动的阶段,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与想象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容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教学需要与课程改革相互整合,为教学做好思想指引,而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的渗透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劳动品质,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的劳动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結合科学的方法将劳动教育有效地渗透。

1.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其具有非常强的基础性作用,能够起到工具性的效果,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这门极具生活使用价值的学科而言,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注意适度地挖掘数学知识中富含劳动方面的内容。

就当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而言,是不太乐观的。首先,很多学生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时候,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够积极,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严密的教学规划,导致劳动教育与数学知识分离,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对于劳动活动存在抵触心理与鄙视心态,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实施,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指示,提倡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目前,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差。其次,涉及新课程标准与劳动教育结合的部分知识,很多教师在讲授时与生活劳动的结合非常浅显,只不过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但对于与劳动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涉猎较少。并且,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应付考试,而对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方面的思考较少。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具备的价值,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寻数学知识的影子,不断地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效

(1)在学校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虽然是处于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但是其也具有某些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相对费力,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促进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认知的形成,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左脑与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提升,并且还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由于人的左脑和右脑具备的功能不同,左脑主要是思维空间的发展,而右脑主要是获取形象感知,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可以直观的教学材料作为基础,有利于学生具象思维的形成,结合适当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劳动案例,如剪裁树枝、搬运货物、洗衣服等,充分利用劳动教育的优质资源,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感觉在自己的生活中劳动无处不在,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别人付出劳动与心血的成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渗透劳动教育,以此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2)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功效

劳动教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作为学生家长,应该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孩子开展教育。学校要与家庭通力合作,尽可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劳动技能,学校应该与家长多沟通,指导家长如何科学地安排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整理内务,提升劳动技能;而中高年级的学生,要让其学会参与家庭中的洗刷、晾晒、做饭等家务劳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庭劳动,帮助其形成踏实肯干的品格,并学会对父母感恩。比如,关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中的塑料袋,并做好分类,用于存放物品或装垃圾,每天的生活中产生的塑料袋,每周又产生多少,每月多少,都做好分类,锻炼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此外,结合“整理房间”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辨别与观察房间内物品,了解如何分类,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类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3)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教育

想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标准提供检验的效果,可以说是助推器。数学教师可结合少先队活动,或者根据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或者去贫困社区做义工等劳动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得到应用。要引导学生多利用校外的资源,通过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劳动教育成果。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的途径

(1)根据数学文化,促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理解劳动的意义

学校作为承担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有义务向学生灌输劳动思想,需要细致、全方位地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了解劳动对自身健康成长具备的重要价值,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懂得要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贯彻落实劳动培养方案,协同德育、智力教育、劳动教育共同促进,同时学校还要与家庭、社会建立合作关系,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劳动的意义。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有效地融合,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劳动需要付出,取得的成果付出了自身的劳动心血。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有环卫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整洁干净的道路卫生;正因为有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学生才能有遮风挡雨的教室;正因为有医务工作者忘我地工作,才挽救了病患垂危的生命等。与生活中这些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真切地感受劳动的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受到劳动教育的洗礼。

(2)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家务劳动中的自理能力

开展任何学科的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生活的技能,以便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劳动知识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小奠定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形成基本的劳动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而家长是在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不管是检查孩子的作业,还是给孩子做功课辅导,扮演的是一种辅助性角色。但是如果从劳动教育的角度而言,家庭教育起到的教育效果更为明显。教师可以与家长勤沟通,让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家務劳动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小学数学中关于“分类”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辨别,更加清晰地了解分类的含义以及方法,并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而从小学生的角度而言,如何让其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形成正确的分类标准,需要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锻炼和磨合。教师可与家长结合沟通,给学生布置“整理房间”的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到家中,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此过程可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整理房间的重要价值,结合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而言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家务劳动,不知不觉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其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3)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劳动魅力

劳动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同时还是人们立足于社会中所必备的优良的传统品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与劳动教育的相互整合与渗透,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劳动所具备的魅力。当学生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时,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感受“劳动创造美”所具备的真正含义。例如,小学数学知识“基础图形”相关知识学习,想要让小学生对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以上几种形状。比如,在商场中的地板砖,有些是正方形的,有些是长方形的;商场中的柱子,则是圆形的;等等。关于“百分数”的知识学习,同样可以结合商场的打折促销活动,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去商场买衣服,有些衣服会打八折,有些衣服会打九折,而且有的商家为了竞争,除了打折活动,还会举办满300元减50元、满200元减30元的活动,让学生计算一下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卖家,取得更加划算的结果。之后让学生扮演商家的角色,如何通过打折促销活动,更好地吸引顾客,同时又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当学生置身于商场,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并站在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会被提升起来,会形成更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以后在社会中更加科学地使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让学生在商场中欣赏各类图形的服饰,感受这些服饰所具备的特色,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服饰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还要让学生进一步锻炼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与数学中学习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点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更为美丽的图形,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空间的概念,升级学生不断地创造美,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亲身感受自己的劳动收获,深刻地体会劳动所具有的魅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巧妙地渗透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同时还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让劳动所特具的魅力植根于学生的心中。通过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起到的效果非常显著,主要是基于实践的角度,学生的数学知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最终取得的成效会更加得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赵丽芳.新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应对策略[J].情感读本,2021(04).

猜你喜欢

社会劳动教育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