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进展

2022-05-10何惊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3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颅脑损伤属于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后续治疗和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更重要的是能为系统、规范的救治工作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从院外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两个方面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3--01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1]。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事故出现的几分钟之内,有50 %的患者为即时死亡;第二阶段:事故发生后的1~2 h,而这一阶段又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第三阶段:伤后1~4周,这一阶段会出现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急救护理主要针对第一、第二阶段的患者。开展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3]。基于此,本文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 院前急救护理

1.1 评估患者情况

评估患者的情况是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操作的第一步,一般依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评估指南进行评估[4]。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遵循ABCDE模式,边询问、边检查,A指判断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有无阻塞;B指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C指通过测量血压、脉搏,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大出血;D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及对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意识丧失、瘫痪;E指充分暴露患者的身体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另外,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患者进行损伤意识评估[5,6],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分数为1~15分,评价标准为:13~15分表示轻度损伤,9~12分表示中度损伤,≦8分表示重度损伤。GCS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意识评估的金标准,其在预测患者预后和功能结局方面的作用现已得到证实。有学者[7]探究了在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联合GCS评分对于患者病情及预后效果评估的作用,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MEWS评分低于死亡组,GCS评分高于死亡组,说明了应用GC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可了解其早期的生命体征、意识障碍以及运动状态,进而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进展,可促进急救质量的提升。

1.2 气道管理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外伤出血、呕吐物、口咽分泌物、脑脊液等均可造成误吸而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当患者出现呼吸道不通畅时,会发生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加重脑水肿和脑疝发生[8]。因此,进行气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患者需保持头侧位,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去掉活动性假牙[9],插入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10],对于GCS评分≤8的患者原则上应进行气管插管,有学者研究发现[11],對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血氧饱和度,提高救治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急救过程中,气管插管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其使用率较低。

1.3 维持循环系统

预防低血压,维持足够高的平均动脉压是维持脑循环的前提条件。护理人员可采用留置针开通双静脉通道,以保证能有效输入液体,注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总液体量在1500~2000 ml,避免输液不当造成严重的脑水肿[12]。

1.4降低颅内压

在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的过程中,若患者的脉搏变慢而有力,呼吸变慢而深,血压进行性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3]。护理人员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给患者及时输注药物治疗;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严格执行口头医嘱,合理给予药物治疗。在早期快速输入20 %甘露醇并配合应用地塞米松对降低颅内压有极好的效果。通过静脉快速输注甘露醇,能使血浆渗透压迅速增高,使脑组织液体逆渗透压梯度进入血管,并通过近端肾小管形成的高渗压产生利尿作用,从而迅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14]。甘露醇与地塞米松可分会协同作用,有效降低颅内压。在静脉滴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使其维持在适度水平,并做好记录。

1.5转运与途中监护

经过急救处理,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需及时转运入院进行抢救。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的体位,患者头部朝向车头,并固定好担架,防止患者从担架上翻落,护理人员坐在患者头位的一侧;若用担架运送则患者脚在前,头在后,以便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注意保持气道、氧气、输液的通畅,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有效的救护[15]。转运过程中,车速不宜太快,以减少颠簸。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骤降、心跳呼吸骤停、癫痫等情况应立即就地抢救。转运途中利用车载通话系统联系医院急诊科,形成信息交换、预警联动系统,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通知院内做好各项急救准备[16]。

2 院内急诊急救护理

救护车将患者运达医院急诊科时,院前与院内急救人员需做好交接工作,院前急救人员需对患者的伤情、处理措施、当前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说明[17]。医务人员快速到达现场紧急评估,制定抢救治疗方案。院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检查再挂号交费,在所有的检查申请单上盖上绿色通道标识。有研究[18]通过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发现,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患者的受伤至急救时间、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更短,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明显更低,说明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显著。

护理人员还需快速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采集血标本并及时送检;携带氧气袋、呼吸囊等必要的抢救器械,陪同伤者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B超、X线摄片等;进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对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包扎、止血、固定[19]。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意识和瞳孔的观察应反复评估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恶化。颅内压与脑灌注压目前已经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基本监测项目[20],因病情需要也可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但颅内压监测为一种直接、有创的检测手段,会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应做好基础及体位护理,同时保证监测探头的正常工作。抢救完成后,完善抢救的文字记录,并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签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院前死亡率高,需不断强化院前与院内急救措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多方协助、相互交叉、连续救治的过程,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决定了患者后续的抢救质量。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全体医护人员还需不断总结急救经验,深入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创新急救措施,推广新理念,力争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Krishnamoorthy Vijay et al. Multi-Organ Dysfunction following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 Chest, 2021, 160(3)

[2]何穎,王净,夏琼英.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3):86-88.

[3]黄彩艳,陆莉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与护理[J].内科,2017,12(03):408-409.

[4]Robinson Mark and Rowan Clare.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for the MRCS[J]. Surgery (Oxford), 2021,

[5]尹文国,翁山山,赖仕宇,等.联合GCS评分、CT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可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损伤程度及早期预后[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04):543-548.

[6]钟琦,刘建仁,谭偲艺,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rx1、FGL2水平与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3):4441-4444+4463.

[7]陆志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GCS评分院前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122-123.

[8]李成忠,王华,袁小强,等.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0):31-33.

[9]潘晓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86-88.

[10]林梅毅,孟晗,曾维新,等.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58-59.

[11]阳立斌.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62-63.

[12]张海莎,周方玲,吴祥燕.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2):1654-1656.

[13]林梅英.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03-3905.

[14]李艳君,郭凯,姜秀霞.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08):455-456+462.

[15]徐静.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8):1257-1258.

[16]张艳秋.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286-287.

[17]黄慧姣.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效率、患者预后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2):87-89.

[18]李强.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6):188-189.

[19]马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4):185-186.

[20]刘雪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置管情况及颅内压波动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4(12):1761-1762.

作者简介:何惊华(1981-06),女,汉族,广西贺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急诊急救护理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研究进展
GNSS-PPP算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铜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CHI3L1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