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内外著名音乐家的多元思考

2022-05-10袁晨曹金

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罗比音乐创作古琴

袁晨 曹金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音乐创作技术不断升级,加上音乐交流的不断深入与融合,使得当代音乐事业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新变化。中国音乐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新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国知名音乐教育学者喻辉担任主编、美国音乐家约翰·罗比逊担任副主编的《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创造力:世界当代音乐创作的中国贡献》一书对此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论述。本书收录了中外学者对华人作曲家及作品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华人作曲家及作品对世界当代音乐创作的独特贡献和重要影响。在同类书籍里,本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视角新颖,议题多元。本书是海内外著名音乐学家和作曲家的论文集,并以不同视角和多元话题作为编撰主线,全面展现中国音乐对世界当代音乐的贡献。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被誉为“中国的肖斯塔科维奇”,他的作品隽永中透露优雅,深沉中蕴含力量,总能唤起人们对历史和命运的深刻反思。约翰·罗比逊在自己的著作中正是以王西麟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为叙述背景,研究时代发展与个人命运对作曲家创作活动的影响,进而展示中国音乐作品众多创作源泉中的一个根本动因。

本书收录的另一位著名作曲家陈牧声的文章,则是以自己创作的交响乐作品《牡丹园之梦》为研究对象。文章对音乐创作中的中西元素双向修辞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探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动因、过程和特点。文章旨在通过对作品深入剖析,用来了解作者灵感起源、创作构思以及作品呈现的浓厚人文主义情怀。此外,本书收录文章的话题还涉及海外华裔作曲家的身份认同与音乐创作、古琴的音乐思维与交响乐队的碰撞、大国崛起对世界音乐舞台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视角多元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新意。

西学为表,中学为里。清末民初,西方音乐创作方式传入中国,其乐曲创作的技术手段虽然是西方的,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始终是中国本土的。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渐提升,中国音乐传统创作方法、中国传统乐器、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等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当下的音乐创作之中。杨婷婷以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为例,探讨了中国古琴思维与当代音乐技法的融合,从而形成作品独具个性的音乐特色和风格。杰佛里·罗伯茨撰写的《古琴的跨文化即兴创作及作曲实践》也是以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音乐创作。此外,其他文章还以唐朝古乐、传统戏曲《牡丹亭》等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创作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文章探讨的话题核心不仅涉及中国文化所囊括的内容,在音乐创作的技巧、学术范式也都在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经验和灵感。

中西合作,名家编撰。本书由中美两国著名音乐学家共同编撰,中英文双语对照出版。两位主编分别是喻辉与约翰·罗比逊,他们在国际音乐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喻辉先生曾就读于美国卫斯理安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毕业,是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先后担任厦门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现为多家国际音乐专业期刊和系列学术丛书的主编,出版了10余部多语种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喻辉本人的强大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加之国际化视野与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令人对他选编的文章抱有强烈期待。本書副主编约翰·罗比逊是世界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学与音乐演奏专业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罗比逊博士主要从事西方早期乐器、早期音乐以及非西方作曲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作曲家的研究,已出版英文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中美两国学者联合编撰此书,使得收录文章的视角更加客观和多样性,能够全面多元地展现世界当代音乐创作的中国贡献和魅力。

整体而言,该书对了解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状况、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交流互鉴的现状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疆高等师范院校声乐大课课程构架研究”(项目编号:XJNU201811)的研究成果。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罗比音乐创作古琴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立足中国视角 跨越文化边界——评《西方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结构思维与当代走向》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换一种方式思考
寻访千年古琴
为罗比寻找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