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自信”视域下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路径研究

2022-05-10于振邦梁忠环

科技资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四个自信工作室

于振邦 梁忠环

摘要:坚定“四个自信”,构建卓显内涵型、国际化、融合式和实用性等特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一体化构建学业+产业+创业“三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蓄了接续动能,也引发了更多路径思考。该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痛点和堵点问题,基于工作室载体功用发挥,就在“四个自信”视域下如何构建优质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持续提升其辐射成效的路径展开研究,提出应结合产业之需、教育之本和创业之用,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职场衔接性、行业契合度和创新鲜活力,提升“敢闯会创”能力。

关键词:四个自信  工作室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a)-0000-0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Studi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Self-confidence”

YU Zhenbang  LIANG Zhonghuan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Province,266427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Four Self-confidence” and building an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not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gr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which accumulates continuous energy for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 Industry + Entrepreneurship, and also causes more thinking about the paths. Aiming at the pain points and blocking poi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author studies how to build a high-quality model and some path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its effect by studio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Self-confidence”, 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industry,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use of entrepreneurship to constantly enhance the workplace connection, industry fit and innovation vit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reaking through and creating.

Key Words: Four self-confidence; Studio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paths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着重提出的内容。当下,全社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需求愈发强烈,卓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随即呼之欲出。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就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专创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多实效共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共同体等展开研究,认识到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强调专业素养、行业特质和技能应用,力主构建能够紧跟社会需求、提升创造能力的优质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走协同育人和创新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创新素质的提升,我国则较为注重将创新创业作为综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开展专创融合式教育,而在實效增强、接续跟进及与国际接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国内研究的瓶颈主要在于太过注重夯实“四个自信”物质基础,超速推进政策落地和话语体系构建而缺乏人才培养路径的适用性研究,区域契合度不高;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上,即便能够视文化为支撑教育事业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力量,接续推进的力度也略显不足,且缺少极具说服力的实效验证;应用型高校对于“四个自信”的认知,多局限在理论框架和模型设计上,缺失于卓显内涵型、国际化、融合式和实用性研究价值的思维方式及其落地方案。当前国外研究偏重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科技平台打造、整体性成效提升等方面,因对“四个自信”内涵精髓及其逻辑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导致了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欠缺。

“四个自信”体现了历史创造的厚度,彰显了意义诠释的深度,阐明了理想建构的高度,拓展了接续发展的宽度,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航标指向。由此也启发人们,优质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高效能发挥其综合实效,在路径上需要契合市场实际需求和融入协同创新理念,并注重适用可行,以实现接续性增强其辐射成效。

1  “四个自信”视域下探索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意义

总体而言,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应用型人才[1]”。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契合度不高,不仅缺乏实践教学场所、科学技术支撑和高效联动平台,也在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多方衔接渗透等方面有所缺失。鉴于“四个自信”谱系的创造性拓展,在此视域下对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展开探索,有其时代意义和实用价值。实践证明,“四个自信”强化了政治坚定力、真抓实干力、科学统筹力和价值追求力,能够为优质化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为可行和更见成效的借鉴经验。

第一,“四个自信”倡导特色发展,有利于基于技能提升高效开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基于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师资创建、平台打造等综合需要,适当融入课程思政思想,建设综合课程体系,为实现专创深度融合和素养全面提升铺路架桥。

第二,“四个自信”主张理实一体,有利于稳步搭建内涵型、国际化、融合式和实用性发展的理论框架。这无疑为落地工作室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以便稳固实践根基,兼收并蓄地推进产学研创一体化建设,为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打造坚实阵营。

第三,“四个自信”注重制度建设,有利于牢固构建落地有力、成效明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它更便于建立接轨有力、接续完善的教育体制,形成管理高效、模式精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话语体系,进而洞悉现象本质,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四个自信”深融文化创意,有利于积淀思创融通、专产相接、学以致用的创新创业文化内涵。通过创客们的创新之举来牵系和链接更多群体和更广层面的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有助于筑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综合体。

2  工作室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实践载体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场所和校内实践环节的延伸,工作室不仅为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场域,也通过引进真实项目、构建模块化课程和打造技能应用平台,不断推进课岗融替、师资锻造、专创融合以及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等落地。

2.1  作为基层组织,理实一体地发挥了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实贯通的教育形式,不可缺失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室为其基础单元和强化教、学、做合一的基层实体组织,有利于构建“前后有序、层次分明、循序渐进、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2]”。这无疑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深入探索提供了载体支撑。

2.2  作为教育组成因子,为实现多元化创新创业发挥了全面有效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自成体系,它“作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3],其模式构建的路径虽然不一而足,却不能脱离于自身实际和区域特色,为个性化推进师生同创、企生共创和学生自创等多种形式的工作室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体系保障。

2.3  作为能力提升载体,为构建“三业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汇聚力量

熔炼形成增强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可复制模式,是基于学院+产业园“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升级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能够高效发挥校政行企“四方”联动作用,推进科技创新、网上创业、文化创意等三大平台建设进程,助力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成果孵化两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打造内外协同、前后衔接的一条龙式服务链条赋能增效,以服务于学业+产业+创业“三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为进一步提升创客精英的专创融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汇聚更多力量。

3  “四个自信”视域下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内容

坚定“四个自信”,着力探索以工作室为实践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要深入解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践行路径、生态体系、评价机制等,以便明确模式构建的主导方向和内在机理,提供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推行有力的实践路径。

3.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以系统化思维研究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型、国际化、融合式和实用性等特征,深层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质、增效和培优“三位一体”,走优质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并结合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寻求接续提升学生应用技能和有效破解实践难题的适用性行动方案。

3.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践行路径

研究如何“亦儒亦商”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亦中亦西”地培育国际化人才、如何“亦校亦企”地深化工作室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和如何“亦学亦教”地构建生动课堂、课程体系、孵化平台等,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德能并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其综合素养。

3.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

有效推进跨界融合和学科交叉实践落地,基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化构建,坚持以开放思维聚焦如何打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孵化链条,并通过审视当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韧性化熔炼、系统化重塑、国际化拓展和进阶性复盘等设计模型,探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体系。

3.4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解析原有评价机制中的疏漏和弊端之所在,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其单一性、僵硬化和片面性的根源,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强化团队合作、技术创新应用、师资高强打造和项目实效运营等高效能、综合性考量,形成科学推进、全程融入、紧密契合与适时追溯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机制。

3.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成效

基于本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影视产业孵化园“一地、三园”内的工作室平台建设,着力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对接企业、联通学业、顺接产业、引领创业和助推就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效方面实现接续性和螺旋式攀升,并形成能够产生长效辐射作用的推广经验。

坚定“四个自信”,研究如何为更深入、更科学、更优质、更丰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索提供可靠路径、逻辑指南和参照经验,有助于理实一体地剖析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效借鉴和吸收内容特色并持续深化理论认知,为进一步寻求新的融合点奠定基础,也为探索助力于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路径提供更加坚实的接续性支撑力量。

4  基于“四个自信”有效实施工作室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路径

工作室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而行,在路径选择上需考虑贴合有力、融合有效和契合有度。“四个自信”作为构建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式支撑力量,理实一体且全程有效地助推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施行、推进与完善,并有助于在实效增强方面实现突破。因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务必要以“信”推进,迎“时”而动,并向“新”而行。那么,如何基于实际进一步发挥此模式的辐射效用,并在实现路径上有所拓展,也就自然成为研究者们不断进行深入探索的焦点问题。

4.1  服务区域发展,构建链群院联动对接机制

“四个自信”是支撑校政行企“四方”联动的内生力量,植根于区域特色和产教融合需求。在其视域下探索以地方产业链建应用型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与产业园“院园合一”的应用型建设基本规律和实践路径,有利于通过工作室载体建设,发挥多主体联动作用,形成有效衔接、高效推进的动力机制。

4.2  亦校亦企,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四个自信”是实现校企紧密合作的融合支点,为发挥平台综合作用铺展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实现将产教深度融合和使校企紧密合作。实践证明,工作室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以专创融合为抓手,更要融合产学研创等核心要素,搭建校企协同、专产相接的综合化、联动性平台,并不断延伸、拓展协同育人的维度和空间,营造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场域,真正将体验式学习理念和应用型技能提升融为一体,以基于工作室载体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

4.3  结合实际需求,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个自信”是绑定学校、行业、企业、职场等多方需求的“金丝带”,有力地牵系着深化学业+产业+创业“三业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新需求。因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不得不考虑持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在路径上需结合新时代优质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契合于社会职场的综合考量标准,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衔接性与行业契合度。

4.4  强化开放意识,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

“四个自信”为创建多彩世界提供了实效验证,卓显出“百花齐放”的综合实效,也为有效评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启示。“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是引导教育良性发展并衡量模式成功的标准。[4]”通过强化全球化思维,构建与国际接轨、与外界融通、与需求契合的开放课程体系,将“互联网+”平台意识、“外语+”应用能力、“创业+”实践成效等纳入人才评价机制,通过课程、师资、环境和教学等的“开放化”,实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

4.5  融合式提炼成果,提升“敢闯会创”能力

“四个自信”为提升师生自主创新意识、群体创造能力提供了拓展航道。“专创融合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专业发展、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师生“敢闯会创”能力,有效疏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便于转化创新创业核心成果,树立更多优秀人才典型,在更大范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6  注重多途径提升,增强“赛教一体”实效

“四个自信”为实现赛教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成为“多枝共干”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成效的有力支撑。可以通过团队精神打造、抗压心理测试、实践项目培育、以赛促创推进等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探索能夠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合力的有效途径[6]。

5  结语

“四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其独特的生成谱系,是在横向与纵向、历时性与当下性复线并进中交织孕育而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也需要遵循其内在逻辑机理,理实一体地加以实施并做有效推进。实践证明:牢固树立道路自信,“融合式”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落地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等实践理念,通过样板化设计、高联动平台和国际化航道,构建卓显创新意识增强、专业品质熔炼、国际视野拓展和创造能力提升等特色的链条化、生态型人才培育养体系;搭建内涵型、融合式发展的理论框架,“接续性”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有利于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和实施的理论根基,在真实场景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并根据社会实践需要,接续式增强人才培养成效;而稳步构建优质化人才培养机制,“集群化”落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则有助于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契合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适用性强的课程群,形成辐射深远、带动明显的专创融合师资团队和多元化导师智库;另外,着力强化文化自信,“内涵型”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并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熔炼专创融合品质,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应用技能,高质量培养时代精英。

参考文献

[1] 李菲菲,崔炳烁石,赵凌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1,35(3):73-76.

[2] 甄忠义.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9(2):1-6.

[3] 万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路径研究——基于PBL与TBL多模态融合教学法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40-45,58.

[4] 尹妮,周蕾.应用型民办本科“内容、路径、检测”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2):115-117.

[5] 徐丽,任清褒,夏更寿.专创融合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21,43(4):102-107.

[6] 彭济红.实践、人民与真理:“四个自信”的来源及其逻辑机理[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4):26-33.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四个自信工作室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