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22-05-09陈万杰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无公害马铃薯

陈万杰

摘    要: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使得我国马铃薯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促进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马铃薯本身容易产生各类病虫害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产业推进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针对马铃薯的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7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植物,其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营养价值较高。在正常饮食中,人体内需要的多种营养都可以通过食物直接获取。

除了营养价值外,马铃薯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会进一步扩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规模,但马铃薯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

1 马铃薯常见病害

1.1 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普遍产生且为害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通常情况下植株发病率超过50%,叶片根茎以及薯块都会受到影响。

该病害通常发生在马铃薯开花前后时期,具体表现为叶片染病时,叶片间断部位和边缘位置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如果马铃薯种植在含有水分的环境中,病斑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病斑上还会覆盖白色霉状物,霉状物在染病叶片背面可以清楚看到。如果马铃薯植株感染晚疫病,植株会呈焦黑色,薯块变为褐色之后发出恶臭味。

晚疫病的流行與气候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当气候发生改变或者天气相对干燥时,这些病斑颜色就会转变为褐色。如果马铃薯结薯后气候比较恶劣,长期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那么晚疫病会大规模传播、迅速蔓延,严重降低马铃薯产量[1]。

1.2 早疫病

马铃薯的早疫病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病害,在苗期和植株期都有可能产生早疫病,主要影响部位包括叶片、叶柄以及块茎等。早疫病的发生时间比晚疫病早,病株率较高,植株下部老叶为先发病部位,随着病态的扩大逐渐向叶片蔓延,最终使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当病害严重时,多个病斑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形状,当块茎受害时,皮下组织呈褐色。在阴雨天气或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早疫病的发展速度较快,病斑较多时会相互连接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大面积斑块,会对马铃薯产量产生毁灭性影响[2]。

1.3 环腐病

环腐病俗称黄眼圈,主要为害马铃薯茎和块茎,通常发病期间为苗期。染病后病株出苗速度减缓,且植株矮小,叶片从下到上呈现枯萎状态,部分叶片上卷,严重时有死苗现象。

疾病特征在开花后会表现的更加显著,全植株萎蔫产生黄色斑块,甚至有植株倒伏枯死。用刀切开植株,可见乳黄色脓液。一般情况下,病菌适宜的生存温度和繁殖温度是20 ℃左右,病菌会在切薯块时通过切刀传染。

1.4 枯萎病

马铃薯枯萎病的病菌复杂且遗传变异性较大,抗逆性强,所以病害防治难度较高。通常情况下地上部位会出现萎蔫现象,主要患病区域产生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在土壤中病菌以菌丝体的方式附着在马铃薯上,湿度较大或土地温度高于28 ℃的区域是马铃薯枯萎病的高发地带[3]。

1.5 真菌

在种植无公害马铃薯时,应提高种植人员对种子清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有效避免由于清理不到位而引发真菌。

例如,半只菌亚门真菌就极为常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未有效清洗种子,其不但会消耗土地中大量养分,还会降低马铃薯产量。因此人员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清洗种子,用最少的成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而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效益。

1.6 细菌

在种植无公害马铃薯中,细菌的入侵也会带来病害,如放线菌链霉菌等。大部分细菌通过马铃薯根部或者茎部的伤口入侵,通常在种植初期就会产生,在达到一定病发条件后会集体发病。因此为充分保障经济效益,种植人员应及时关注马铃薯生长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1.7 病毒病

在种植无公害马铃薯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病害,比如病毒病防治难度大,其一是因为病毒的繁殖能力强,无法真正控制病害传播;其二是因为病毒大多由蛋白质组成,常规的药物很难起到治理作用,而药性强的药物又非常容易对马铃薯造成伤害。病毒性病害,一般很少会出现,因为其产生条件较高,因此只要科学合理地预防,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毒病的发生概率。

2 马铃薯常见的虫害问题

一些存在于地下或者地表的害虫也会对无公害马铃薯造成影响。他们依附于马铃薯的块茎、叶片,吸食马铃薯的养分,从而降低其产量,对幼苗生长造成影响。

2.1 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是一种半球形小甲虫,背部有28个小黑斑,成虫或幼虫聚集在马铃薯叶片上啃食叶肉,发病严重时,部分叶片只会剩下粗大的网状叶脉且植株处于干枯状态。一般情况下,降水量适宜且气温在20 ℃左右时,该虫害发生率最高。

2.2 蚜虫

蚜虫是为害马铃薯叶片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会直接导致叶片变皱发黄,降低产量,同时也是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介质。马铃薯现蕾期后,蚜虫会聚集在嫩叶表面,吸取叶片中的汁液并啃食叶肉。蚜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在相对湿度低于70%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流行性病害。

2.3 其他害虫

其他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包括蝼蛄、地老虎等,这些地下害虫会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地下嫩根或地下块茎,使得地上部分植株缺乏水分和营养,最终枯死。马铃薯块茎被虫蛀后会腐烂,土壤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时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会严重下降,使马铃薯失去应有的商品价值。6766FCCE-46D8-4394-A07B-557569F2C7F0

3 马铃薯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措施

在马铃薯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单纯依靠化学或农药防治病虫害会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需采取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植保计划,选择相应的农业防治措施,将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大限度保护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各项农事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偏施氮肥。可考虑增加含有磷钾的肥料保障植株抗病性,并且在收获后清除病体、残体,减少污染源[4]。

要想取得高产,选择品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选种时需要针对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和气候因素,结合马铃薯品种对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并且在经过试验后确定最终品种。

通常而言,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最为经济和有效的途径,即因地制宜选择丰产性能良好和抗病性能的脱毒良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要进行选种和留种。由于受到种植习惯等有关因素的影响,部分马铃薯种植区域会存在留种现象。

此时为了确保品种质量,种子要进行多次篩选。初选阶段选择马铃薯收获期间或马铃薯储存前,在选种时要避免人为因素对块茎产生损伤,初选的作用在于发现已经存在病害的病薯或者发现颜色异常的薯种。播种前20 d左右需再次筛选种子,这一阶段选择的种子,可直接利用播种前的时间打破休眠,尽量选择在夏播采用的种植田中进行。马铃薯与玉米、水稻、蚕豆等禾本科或豆科作物实行轮作换茬模式,可有效降低此类病虫害的发生率。

3.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某些虫害进行控制,例如蚜虫在白天会趋黄色,所以可以在黄板上涂上机油或农药进行粘杀;夜间可以选择杀虫灯诱杀金针虫、蝼蛄等趋光性害虫。值得一提的是,蝼蛄对马粪有趋向性,所以可以将新鲜马粪在田中堆成小堆进行诱集捕杀,降低病虫基数以减少病虫产生的为害性。物理防治措施可配合杀秧工作,在收获前的10 d左右进行杀秧。

3.3 生物防治方案

生物防治方案是指利用害虫天敌以及生物农药对常见的虫害展开生物防治,例如利用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进行天敌防治,或是使用农用链霉素处理马铃薯病穴。

3.4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例如对于晚疫病和早疫病而言,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 d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对于环腐病可使用5%来苏尔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对于二十八星瓢虫可使用90%敌百虫800倍液;对于蚜虫可选择采用5%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2%敌敌畏烟剂密闭熏烟防治措施;对于地下害虫可选择采用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在播种时播撒在田沟内,虫害为害较大时,可选择采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灌根。

3.5 综合管理对策

在综合管理对策方面,可以从栽培的角度改进技术,例如地膜栽培技术已经在很多植物种植方面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减少地面蒸发并抑制杂草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少或是降水分布不均的地区,能够保障马铃薯高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功能。地膜栽培比传统的陆地栽培方式更加注重土壤湿度和温度的留存,并根据种植密度要求,合理控制行距和株距。地膜种植的顺序要根据马铃薯的种植顺序进行选择,目前地膜种植马铃薯主要有两种顺序,一种是先种植后覆膜,完成整地、开沟、施肥后进行播种;另一种是先覆膜后种,在施肥后需要进行做床以及疫苗管理。

在露地栽培技术中,要做好品种选择、整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工作。如果马铃薯在出苗状态有幼苗出土,需要及时划破地膜放苗,防止水分从苗孔区域蒸发,当大部分幼苗完全出苗后,对叶面喷施肥料,促进幼苗尽早生长。

马铃薯发展至开花期后,要将花蕾全部摘除,然后使用甜果精溶液喷洒叶面,以提升马铃薯产量。对于很容易感染晚疫病的紫色马铃薯而言,可使用64%杀毒矾600倍液或18%乐斯苯1 000倍液进行喷杀。除草阶段要将杂草根系彻底切断,并且通过太阳暴晒的方式进一步控制虫害问题[5]。

要避免连作障害问题,连作障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根系分泌物的积累或病原菌的积累,除了合理轮作以外,可在种植马铃薯区域使用有机肥或是深翻土壤。马铃薯在收获后要进行清园处理,选择脱毒种薯。

为了避免贮藏阶段产生病虫害问题,可选择在3~5 ℃的温度环境下贮藏,温度过高会让马铃薯萌芽,温度过低会导致淀粉降糖发生转化,从而影响块茎质量。

在湿度方面选择湿度为80%~85%较为适宜,湿度过高会让马铃薯染病,从而将病害传递给其他块茎引起大面积损害,湿度过低会让马铃薯损耗增加。通常情况下,可进行气体循环措施,以调节储存过程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在贮藏阶段产生的病害问题。在贮藏时要筛选出含有病斑或是腐烂的马铃薯[6]。

3.6 生态调控措施

生态调控措施能改变马铃薯叶甲虫和其他虫害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轮作倒茬机制,可有效降低马铃薯叶甲虫的越冬基数,降低虫害问题。无论是马铃薯还是茄子等作物,在收获后都需及时灌水,劣化害虫越冬条件会提升害虫的死亡率。在选择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污染问题,其中包括害虫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人工捕捉成虫或杀灭卵块可以缓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于保护害虫的天敌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

在育种方面,现有的马铃薯育种方法以常规育种模式为主,特殊情况下会选择生物技术进行辅助育种。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要关注马铃薯抗病毒种类的遗传研究,加强在抗病毒品种方面的资源投入,加大选育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二倍体资源拓宽育种的遗传背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生物技术模式朝着基因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开展常规育种的同时还要关注生物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环节改进防御体系,严格把关田间质量[8]。

3.7 自然条件改进

自然条件改进的目的是针对马铃薯种植存在的环境缺陷进行整体规划,例如我国某些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且土壤肥力不足,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会采取深播或稀植等方案稳定产量,黄土高原地区或陕北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且坡度较高,土壤水分和肥力不足,对于马铃薯产量和病虫害防治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一方面可以考虑建设梯田,从而保留地表土并平整田面,待梯田建设完毕后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9]。

4 结束语

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始终秉承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为补充的工作原则,从而创造出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的自然环境,选择生态无污染防治技术可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选择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从根源上进一步拓展我国农业体系,扩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吴晓琼.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预防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6):124.

[2]赵蓓.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高产繁种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213-214.

[3]何国勤,刘东川,马慧.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94-95,98.

[4]钱彩霞,陈建林,陈吉昆,等.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浅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5):81-84.

[5]林丽艳,许含冰,林伟勇.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方法研究[J].种业导刊,2021(5):33-35.

[6]徐征.土壤生态调控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7]魏旭斌.陇南山区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3(3):180-181.

[8]孙兴明.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12):19.

[9]马宏达.马铃薯无公害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4(1):51.6766FCCE-46D8-4394-A07B-557569F2C7F0

猜你喜欢

无公害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