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实现“家校共育”

2022-05-09雷芳芳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共育家校

“家校共育”是一种适合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新型模式,该模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切入点,与家长有效沟通,优化调整主题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及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良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道德品质、核心素养、个人能力、身体素质等,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为成为祖国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但很多时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所以难以合理地采纳教师或者家长的建议,导致学生管理质量不高,不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成长与发展。而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家校共育”模式,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良好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制定可行性的管理措施,如此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良好地约束和规范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2.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

班级管理范围较广,包括学生学习方面、学生言行及班级纪律等方面,班主任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班级制度要求来管束学生,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引导学生。为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班主任实施“家校共育”模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管理措施,良好地教授和管束学生。与此同时也能够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家庭环境中注意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给予班级管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二、“家校共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其一,家校共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小学班主任能够正确认识该项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根据当前小学生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策划并实施家校共育策略。不过,有的班主任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家校共育”,没有予以高度重视。

其二,“家校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班主任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以便双方能够相对全面地了解小学生,提出可行性的共育計划。不过,还是有些班主任教师未能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导致家校共育实施效果不佳。

再者,有的班主任教师执行家校共育的力度不强。究其原因,当然,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其难以抽出大量时间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深度交流,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家校共育策略,致使该项教育模式实施效果不佳。

三、“家校共育”的优化对策

小学班主任应善于反思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将目光落在家校共育上,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优化家校共育策略。

1.创新主题教育活动

班主任可以通过创设不同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及家长都能够参与其中,班主任的教育和家长的引导,可以带领学生朝着正确且良好的方向迈进。比如以传统文化为素材,创设关于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民族精神为素材,创设关于英雄任务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学习和了民族传统文化或走进英雄人物的世界,让他们备受触动和感染,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等。

2.创新学科教育活动

创新学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既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所以,基于核心素养来优化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策略,还要将目光落在学科教育活动上。具体的做法是:

其一,基于核心素养来优化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有的学校学科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课程,没有重视实践课程,导致学科教学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而未能创造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要改变此种状况,我们就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学科课程内容,优化设置学科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科课程,为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其二,基于核心素养来创新课堂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使之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为此,在组织规划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学定教。班主任可以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入手,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思维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不强等等,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贴近学生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良好学习情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为了促进“家校共育”策略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班主任还应重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就是尽量了解家长的心理状态,委婉地表达学生教育需求,与家长进行协商,使之能够调整家庭教育,支持课堂教学,弥补学生不足、纠正学生差错,以便学生在家庭与学校共同的呵护关怀、教育引导之下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其三,基于核心素养调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彻落实“家校共育”模式下优化调整教学评价,要注重设计三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与此同时,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通过科学化、多元化的评价,班主任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调整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以便在家长与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之下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新青年。

3.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基于此,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在推进家校共育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创新构建实践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家长也能参加的公益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共同引导之下,锻炼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良好成长。

结束语:

“家校共育”这一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将学校与家庭有效衔接在一起,共同关注学生学习与成长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当然,要想使“家校共育”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班主任教师正确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深入了解“家校共育”,根据教育要求及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家校共育”策略,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促使同学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雷芳芳  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共育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