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古籍之美

2022-05-09

北京纪事 2022年5期
关键词:杂谈书虫限度

厚重的古籍,带着先贤的声音,奔赴与后学的交流,古今对话神奇又酣畅……“书有毁裂……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 我国藏书历史悠久,古籍修复技艺源远流长。早在北魏时期,賈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曾描述过古籍修复要领,千百年来中国的手工匠人为达到“略不觉补”的艺术境界而积累下的丰富的书籍修补经验与方法,成为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无论任何国度、任何文明、任何社会,文化的基因离不开大众的沃土、生活的滋养,只有最大限度地连接,才有生命力。正是这些被誉为“与时间赛跑的人”——古籍修复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以快与慢之间的拉锯,呵护与坚守,让历经岁月,甚至已经严重破损、脆弱不堪的古籍获得新生。

新时代下,“巧手”融入了数字化技术。这些曾因诸多客观原因而不能得到最大限度普及的、我们中国人珍贵的历史遗产,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

当现代生活的脚步越发仓促,当我们面对的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波折不定,当我们的心绪备受来自各方、各因素的扰动,我们越来越呼唤传统文化智慧以及中国文明的照耀之光。

本期《北京纪事》特策划了专题“守护古籍之美”,分为“人物”“故事”“杂谈”三个单元:“人物”单元,《我在国图修古籍》打捞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的故事,那些寂寞中的坚守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北京古籍保护掠影》勾勒了北京市在古籍保护方面的探索与潜行。在“故事”单元,梳理了中国古籍保护的三大阶段《中国古籍数字化:激活文明之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林硕老师以《四库全书》为例,钩沉了馆藏文物往事。在“杂谈”单元,《“书虫”别史》《我是这样保护古籍的》给了民间收藏爱好者不少实用妙招。

“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若非拥有这样的心性,不能成为修书“良工”。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猜你喜欢

杂谈书虫限度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书虫来袭
幸福的小书虫
螺栓紧固杂谈
我是一个“小书虫”
本月杂谈
小“书虫”如何养成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古代军事运筹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