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

2022-05-08张海琳陈思奇曹士云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体育锻炼

陈 晨,张海琳,陈思奇,曹士云,白 莉

(1.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53; 3.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绍兴 312300; 4.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0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21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 064万人,占13.5%[1]。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 072 684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 566 349人,占13.27%[2]。人口老龄化在给我们带来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人口老龄化加剧“未富先老”,努力让所有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应优先考虑解决问题之一[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积极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4]。“百善孝为先”,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仅是提高老年供养品质的要求,也是减轻国家负担的必要措施。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动力,也是最终极的目标。幸福指数,是人们在生活品质是否满意的基础上对幸福感的评价或测量指数。既是人们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也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4]。

基于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强烈关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幸福指数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测量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不同人群幸福指数的调查、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研究具体涉及情绪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5]。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先后形成了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和生活质量三种幸福观。前者基于“个人的幸福在于拥有健康的心理”的假设,中者强调在获得快乐的同时,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后者则倾向于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认知和评价[6]。

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首次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并在不丹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指标[7]。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卡明斯将幸福指数分为“个人幸福指数”(PWI)和“国家幸福指数”(NWI)[8]。由于中西方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幸福感的评价或测量指数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或者是区别对待,以追求幸福指数的最大化。邢占军(2008)提出了由知足充裕、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社会信心、目标价值、自我接受、人际适应、身体健康、心态平衡、家庭氛围等10个体验指标构成的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9]。王程(2008)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养生、自娱和谐、民心凝聚、融合向心功能的分析,论述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民族传统体育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0]。张凤珍(2007)等对现代社会体育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关系作了分析,论述了体育对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民众的富裕感、提高民众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公平感、提升民众的愉悦感、激发民众的自豪感、提升健康指数[11]。目前,国内外各种关于幸福感测量工具和量表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断地改进完善之中。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3]。加速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满足老年人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主动适应和顺应老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与长寿的民意和民心,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4],进而促进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全面提升。

1 研究方法

1.1 阅读文献

查阅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就有关体育锻炼、生活品质、幸福指数等进行理论分析和统计筛选处理后以作借鉴,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2 专家咨询

对相关领导及学者进行专题咨询,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进而提出构建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指标及评价体系的原则。

1.3 问卷设计

幸福指数是一种导向标志,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除了遵循统计指标的一般原则外,尤其应该凸显老年群体幸福指数的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幸福指数。采用专家意见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修订有关调查问卷。初步确定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拟由七个目标层级和若干个指标层级构成,既包含老年人客观生活条件的指标,也包括老年人主观满意程度的指标。通过量化的方法就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进行设计和评价。通过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指标构建的指导原则及评价体系。

1.4 问卷调查

一是在浙江老年电视大学杭州、嘉兴校区各6个班共计508名学员,温州、衢州、湖州3个校区各3个班共计377名学员,面授期间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二是对绍兴市的越城、上虞和嵊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其总人口比重前三位),诸暨、越城和开发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其老年人口比重前三位)共计80位老年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1.5 系统分析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凸显老年群体幸福指数的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幸福指数,为更好地构建和实施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测量和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1.6 预测分析

从多角度对所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系统了解和全面掌握体育锻炼对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影响与作用,进而为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N=965)

表2 调查对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持续年限(N=965)

“幸福指数”是一个涵盖面很广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结合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社会阶层、个人生存状况和改善预期及其实现度,依据被调查的965位老年人的主观认定,就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七个目标层级和若干个指标层级构成主要内容作如下分析讨论。

2.1 健康生活品质

主要包括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心理状态、业余文化生活满意度等指标。调查表明:417名男性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我认定:优秀的为18.22%,良好为26.88%,一般状况为19.90%。548名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认定:优秀为32.48 %,良好为16.24%,一般状况为18.79%。但有15.83%、13.91%、5.26%的男性和15.69%、12.23%、4.57%的女性老年人不同程度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感到苦恼(详情见表3)。

表3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研究调查问卷与结果(%)

为此,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力求符合自身的需求与特点:其中走步类41.35%,跑步类18.65%,太极气功类15.44%,健身舞蹈类17.93%,其他体育锻炼类6.63%。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频率: 每周3次的12.54%,每周4次的22.59%,每周5次的28.81%,每周≥6次的36.06%。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10min的2.69%,11~20min的7.98%,21~40min的21.76%,41~60min的34.92%,61~90min的18.76%,≥91min的13.89%。

有85.36%的男性老年人和79.77%的女性老年人在适当情况下愿意向亲朋展示自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后身心的健康状况。还有80.10%的男性老年人和83.4%的女性老年人认为自己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少于同龄伙伴。73.62%的男性老年人和83.02%的女性老年人对社区的文化生活和安全保障感到比较满意。

2.2 经济生活品质

主要包括收入与支配等满意度等指标。浙江多年来倡导和保持区域性的“富民经济”发展模式,调查中82.46%的男性受访者和84.67%的女性受访者对自身及家里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87.85%的男性老年人和90.31%的女性老年人认为与旁人相比对自己经济收入与支配状况较为满意。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经济生活品质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研究中地位及其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体育锻炼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调查显示:80.59%的男性老年人、92.15%的女性老年人条件允许时我乐意添置体育锻炼的器具和服装,以更好地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展示自已的仪表和仪态,对部分老年人而言收入与支配对其能否经常、顺畅地参加多种体育锻炼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影响很大的。

尽管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老年人对于经济生活品质的相关指标的主观满意度较高,但是老年人掌控家庭收入与支配的权利和实际调控能力的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而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收入与支配的权利和调控能力日趋缺乏信心,容易导致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偏低,关键要素是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保持和强化自理能力,才能减缓身心衰老的速度。

2.3 家庭生活品质

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子女成长状况满意度等指标。现代体育锻炼倡导生理、心理、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家庭生活品质的高低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缓解衰老压力、消除心理疲劳、释放不良情绪,得到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愉悦。81.84%的男性老年人和87.66的女性老年人深有体会,经常参加一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融洽与伙伴、家长的关系,形成与他人亲和、合作的习惯,为获得和保持较高水准家庭生活品质打好基础,回到家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感到特别快乐。

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更能激发家庭各成员自身的正能量,家庭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子女的成长状况和满意度等关系会更融洽。

调查中还发现,多数老年人基本确立正确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强化自身参与体育锻炼健身的意识,充分利用和优化家庭体育锻炼资源,把良好的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的习惯和行为融入家庭生活,以此带动全家人在共同体育锻炼活动中感受休闲的乐趣和家庭的幸福美满。79.39%的男性老年人和82.66%的女性老年人对子女成长过程和生活品质较为欣赏。

2.4 社会生活品质

包括应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特别是医保和社保、“老有所养”和“老有善养”满意度等指标等。调查中88.94%的男性老年人和92.89%的女性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特别是医保和社保。但浙江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一是老年人口的加速增长,其次是老年人口的“两头热”现象。所谓“两头热”一方面是指长寿老人增幅显著。另一方面,低龄老年人口基数大,接近老年人口的60%大关。10~15年后将进入高龄期,面临养老、医疗和生活服务等方面挑战。与此同时,家庭成员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纯老年人家庭进一步增多,农村纯老年家庭现象比城镇更突出,未来老有所养将更多地依赖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及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转变是一个全方位的渐进过程,政府、家庭和社会都应积极参与,但现今政府的财力、家庭的精力、社会的经验都滞后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如果能够更好地优化体育锻炼活动,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具有一定空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活动79.14%的男性老年人和93.42%的女性老年人感觉老有所养、老有善养。

2.5 文化生活品质

包括老有所学、文化消费、社区活动满意度等指标。实践证明,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任何药物也代替不了运动。许多老人由于离开工作岗位,周围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剧变,使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多,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更显得迫切,希望生活充满乐趣。他们必然会追求一种新的不同于在职期间的生活节奏,精心设计他们的晚年生活。调查发现:近年来绍兴市群众性体育锻炼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老年体育协会和体育锻炼网络不断扩大,全民体育健身场地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同时,大力推动社区等基层老年体育组织和体育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基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条件。不断丰富老年文化生活品质,促进老年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调查显示:73.62%的男性老年人和83.02%的女性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搭建别样风采的体育锻炼活动平台,通过锻炼脑力、体力和能力相结合的体育锻炼活动模式。进而引领日常生活节奏放慢、并能远离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事的男性老人为92.37%,女性老人为93.98 %。97.12%的男性老年人、97.81%的女性老年人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好。

2.6 个人价值实现

主要包括社会地位满意度、对社会贡献满意度、社会公平正义状况满意度等指标。调查表明:从目前的保健水平和经济水平来看,老年人防治躯体疾病还是容易的,要使肌体强壮也并非难事。而要想防止因精神状态不佳导致躯体疾病和机体过早衰老、保持心理健康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调查显示:多数的老年人能够从家中走向大自然,投人体育锻炼大潮中,改善的心理环境,有81.77%的男性老年人和91.25%的女性老年人我清楚自己一生所做事情的作用及其意义,以更好地追求心境愉快的连续性和精神粮食的多样性。体育锻炼活动中产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对老年身心健康颇有益处。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种种心态也是多种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过程,需要从个体和群体增龄的过程中认识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势。人类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但有不少老人退、离休后虽然吃得好,身体也是壮实,却因为精神不佳和变态心理的影响而早衰,甚至病倒早亡了[11]。调查中有23.5%的男性老年人和22.84%的女性老年人我常常感到自己难以与别人建立友谊,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衰老中的老人常会想到“今后谁来照顾”的问题,面对现实,他们认识到,必须自己关心自己,加强自立意识,增强自理能力,求得健康长寿,这种健康需求是所有老人的共同心愿。应及时指导和帮助老年人通过科学体育锻炼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机体的衰老是个缓慢的过程;身心衰退的顺序表现为感知觉功能最先衰退,运动功能其次,最后出现智力减退[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强健体魄,可延缓感知觉功能的衰退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又能增强老人的自立意识和提高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2.7 认同归属感

包括心灵慰藉,与子女、邻里关系的融洽、相互关爱及对各级政府的老年政策的认同和评价满意度等指标。老年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老年人体育工作也是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多年来,我国重视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宏观控制和调节,积极推进老年体育科技进步,构建和实施健康化老年体育,创编了数十套适合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锻炼的保健操和医疗操。如:“太极拳剑系列”、“导引养生功”、“练功十八法”、“回春医疗保健操”、“配乐五禽戏”和“木兰健身系列”等,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更多的老年人通过科学健身调适心态进取养生[16]。调查表明:有84.17%的男性老人、85.22%的女性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能够较快调整情绪振作精神,83.93%的男性老年人和91.67%的女性老年人与邻里以及伙伴的关系融洽从不感到孤独。但仍有30.22%的男性老年人和30.11%的女性老年人感到好像大部分人的朋友都比我多。应强化区域认同归属感与需求,充分利用社会多种资源,坚持 “科学生活、健康快乐”的理念,积极开展老年体育锻炼活动推进健康积极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更高寿、更快乐、更强健”,才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充分享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3 结 论

3.1 关注“幸福指数”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百善孝为先”,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仅是提高老年供养品质的要求,也是减轻国家负担的必要措施。关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是主动适应国家高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的需要。由于,“幸福指数”是一个涵盖面很广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所以,坚持统筹兼顾,把妥善处理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大关系作为科学方法。根据“发展为根本、保障为基础、健康为支撑、参与为动力、和谐为要求”的积极老龄化战略,可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和生活质量三种幸福观的理论,通过量化等综合方法就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进行系统研究。

3.2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存质量、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健康长寿和生活品质是衡量评价老年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石。科学选择合理参与相应的体育健身活动能够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机能与体质,有助于减缓人体衰老的进程,促进老年人“更高寿、更快乐、更强健”。体育锻炼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4 建 议

4.1 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格外关注自身体质的保养。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获得健康与长寿是老年人的一种本能,它渗透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延缓感知觉功能的衰退和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同时又能增强老人的自立意识和提高自理能力。积极参与现代体育锻炼活动已成为当代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积极、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最具动员和号召力,最能凝聚人心的一个“巧办法”。

4.2 准确把握“幸福指数”科学内涵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顶层设计

幸福指数是一种导向标志,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除了遵循统计指标的一般原则外,尤其应该凸显老年群体幸福指数的特色,以区别与它群体的幸福指数。应准确把握“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幸福指数”的科学内涵,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社会阶层、个人生存状况和改善预期及其实现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顶层设计,进而确立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指标构建的指导原则及评价体系。

4.3 根据各阶段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进行评价,构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标的内涵体系

老年体育锻炼的项目,心理需求有所不同,幸福指标有所侧重,了解帮助健康老人与慢性病老人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身体练习与心理调适。使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改善生理生化功能,减缓人体衰老的进程,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构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标的内涵体系,更好更快地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4.4 关注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主动适应国家老龄化战略决策需要

关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体育锻炼与老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研究,是主动适应国家高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的需要。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调节情绪愉悦身心减缓人体衰老的进程,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进而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幸福指数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加速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更好更快地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4.5 加速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积极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是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健康之源当属体育健身最为重要。积极老龄化健康则是一个核心的内容,加强自立意识,增强自理能力,求得健康长寿,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心愿。我们必须弘扬“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发展战略,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社会环境,构建和实施健康化老年体育活动体系,为老年群体创造一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安全的社会生活环境。吸引和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既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又为中国平稳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奠定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全方位的基础,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服务。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体育锻炼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