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立并举,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2-05-08方艳茹

江西教育A 2022年4期
关键词:宜春市导向考核

方艳茹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进行了系统、整体、科学的设计谋划,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引了航向,明确了路标。

宜春市坚持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总揽教育工作全局的重要抓手,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分类分层提出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措施和实施路径,探索建立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合理考核教师绩效、综合评估学校质量和有效评估区域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在理念上,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科學育人基本规律,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着力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在路径上,坚持破中有立、破立并举,推进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改革后教育评价体系的传承发展和有效衔接,立足宜春实际,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系统重塑;在制度上,聚焦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相对零散粗放、评价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积极构建覆盖广泛、体系健全、评价科学、支撑有力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打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导向,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决策,关系着区域教育生态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走向。党委和政府要带头打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宜春市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积极推动组建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揽全局、管长远、治根本的政策文件,高位、高频、高效协调推进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各项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宜春市建立完善了对县(市、区)党政履职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指标体系,通过市级数据监测、满意度调查及实地核查等,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教育履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作为市委市政府表彰年度教育工作综合先进的重要依据,有力纠正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改革学校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改革学校评价要打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真正构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近年来,宜春市对原有评价模式大一统、片面化、唯分数和唯升学等问题深化改革,积极构建分类别、分学段、分区域和分层级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模式,统筹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建立了既体现共性要求,又兼顾差异性的评价体系,升学考试指标只作为发展性指标的一部分,有效纠正了学校唯分数、唯升学的办学导向。同时,根据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全市学校(含幼儿园,下同)被分成6个大类、10个系列,在共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因校制宜,制定考评方案,实行差异化分类考评;坚持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数据监测、专项考核和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客观性。2017年,宜春市在全省率先全市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三、以德才兼备为导向,改革教师评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改革教师评价要打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统筹校长和教师两个“关键处”,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体系。宜春市坚持把校(园)长治校育人能力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能力作为评价导向,校(园)长评价结果纳入学校评价结果计分,权重占70%,有力增强了校(园)长治校办学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围绕“德、能、勤、绩、廉、法”六方面,构建校(园)长及领导班子评价指标体系,对校(园)长的政治素养、办学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全方位系统考核,最后分值占评价得分权重的30%。同时,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业绩为要,统筹改革教师评价体系;聚焦“一流师德”建设,建立全市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和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大力选树师德典型,支月英师德品牌深入人心;聚焦“一流师能”建设,明确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指标项目,构建教师能力指标体系,为教师快速成长列清单、划重点;聚焦“一流业绩”建设,围绕工作量、教学质量、教研成果、重点工作和专业成长等指标项目,构建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弱化学生成绩、升学率在教师评价和奖惩中的分量,突出鲜明的立德树人和奖优奖勤导向。近年来,宜春市教育系统涌现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王茂华老师,以及中国好人卢青萍老师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师德先进典型,彰显了宜春师德风范。

四、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改革学生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学生评价应当与这一根本性问题相衔接、相适应。改革学生评价要打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宜春市统筹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工作,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以动态视角追踪学生的发展全过程,完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明确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学业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探索建立学分制、积分制、清单制和考试考核等多元机制,以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统筹推进“五育并举”,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十个一”思政课工程、全市学校体育艺术节、“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创建84家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组织编写《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读本》,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和环保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物操作列入中考考试或考查科目,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选考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

五、以人岗相适为导向,改革用人评价

用人单位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其用人导向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导向。改革用人评价,就是要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唯名校”“唯学历”“唯身份”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局面。宜春市策应区域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围绕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动态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构建城校共生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在宜企业在招聘录用工作中,根据人岗相适的原则设置资格条件,坚决防止“唯名校”“唯学历”导向和人才“高消费”现象;大力破解“唯身份”评价方式,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职务职级晋升政策,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相关系列职称评审贯通机制,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进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有关政策,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开拓、持久发力。宜春市将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引领新一轮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鼓励多元参与,不断提高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力打造高品质宜春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宜春市导向考核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宜春市关工委开展 沿河巡防、网吧巡查志愿活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江西省宜春市老年大学校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