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感冒类中成药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

2022-05-07王海强邓浩轩陈一娜李博祎周梦佳何海龙刘进娜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成药药店大众

王海强 邓浩轩 陈一娜 李博祎 周梦佳 何海龙 刘进娜

感冒是外感六淫、时行之邪,经肺卫、皮毛侵袭机体,导致肺失宣肃、卫表失和的疾病[1]。常见的症状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中成药治疗感冒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有大量资料表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基层大众中间。这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民众对于中成药的信心以及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均有着不良影响。

此调查于2020年6月—2021年2月通过对石家庄市普通市民的感冒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和石家庄市部分药店从业人员对感冒类中成药的了解和推荐情况的调查,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等原则,判断其是否合理,找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①石家庄市大众居民: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的18~80岁的大众人群;②药店从业人员:在药店从事医疗工作,主要负责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非处方药的从医人员;③基层社区医院医生:直接为社区人口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护人员。

1.2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根据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并结合现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处理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此调查问卷分为2份。1份问卷针对石家庄市普通市民,共收集有效问卷277份。另1份问卷针对药店从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医生,共收集有效问卷180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感冒时会有64.98%的市民选择服用感冒类中成药;35.02%市民不会或极少情况下服用感冒类中成药。31.67%的药店工作人员或医生在面对感冒类患者时优先推荐患者服用感冒类中成药;23.33%的工作人员会优先推荐西医手段治疗感冒;39.44%的药店人员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

2.2 普通市民应用感冒类中成药情况

2.2.1 不同年龄段应用感冒类中成药的差异针对大众类调查问卷,将年龄分为7个年龄段,10~20岁40份,占14.44%;21~30岁74份,占26.71%;31~40岁37份,占13.36%;41~50岁60份,占21.66%;51~60岁41份,占14.80%;61~70岁21份,占7.58%;71~80岁3份,占1.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77份问卷中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对感冒类中成药的了解情况 (份,%)

2.2.2 年均患感冒次数与对感冒证型及症状了解间的关系大众类问卷有效份数277份,其中对感冒分类及症状特别了解占5.78%,一般了解占49.82%,一知半解占33.21%,完全不了解占11.19%。大众人群在一年当中一般不感冒占4.69%,感冒1~3次占比59.93%,感冒4~6次占26.35%,6次以上占9.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77份问卷中患感冒次数与对感冒证型及症状了解间的关系 (份,%)

2.2.3 大众对感冒类中成药的评价在对感冒类中成药优点的评价中,不良作用小(66.79%)以及疗效好(49.46%)这2项最为突出。在对其缺点的评价中,品种繁多、难以挑选(55.96%)以及口感不佳(59.57%)2项最为突出。针对感冒类中成药的疗效评价中,48.38%疗效显著,7.94%疗效十分显著,9.71%疗效一般,仅有少数(3.97%)出现无效甚至病情恶化的情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药店从业人员与感冒类中成药应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2.3.1 药店从业人员对感冒知识的了解与其判断感冒证型之间的关系药店从业人员对于感冒知识的了解,了解丰富的有87份(48.33%)、一般了解60份(33.33%)、比较匮乏19份(10.56%)、完全陌生14份(7.78%)。对于药店人员判断感冒类型的情况来看,完全可以47份(26.11%)、可以92份(51.11%)、偶尔37份(20.56%)、完全不能4份(2.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180份问卷中药店人员对于感冒的了解与判断感冒证型之间的关系 (份)

2.3.2 药店优先推荐与店内感冒类中成药销售之间的关系在药店从业人员的推荐下,中成药销售十分良好占比45.45%、良好占比33.07%;中西医结合治疗十分良好占比27.27%、良好占比45.67%。说明感冒类中成药和中西结合用药不仅是药店从业人员推荐最多的治疗手段,也是感冒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180份问卷中药店优先推荐与店内感冒类中成药销售之间的关系 (份,%)

3 讨论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医学和药学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以中医处方为依据,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的中药制剂[2]。中成药治疗感冒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不合理使用现象却十分突出,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正确应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所谓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在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则和治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3]。

此研究显示,20岁以上成年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感冒类中成药的了解程度逐渐下降。说明当代年轻人接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医学知识较为丰富,同时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年轻人可以及时掌握有关感冒的最新信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网络时间减少,接受的医药信息也相应减少。研究显示居民年均感冒6次以上者,对感冒了解程度最深。感冒0次居民对感冒了解程度不深。年均感冒1~3次的人数最多且对感冒症状较为熟悉。说明对感冒的了解与年均患感冒次数成正比。但从感冒一般了解人数和特别了解人数的比例可说明对感冒的分类及症状的普及工作还有待加强。人们在感冒时选择中成药主要是因为中成药不良作用小、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其中55.87%的人认为中成药治疗感冒有显著的疗效。中药多为有机物, 成分接近人类的食物, 较化学合成的西药毒副作用小, 使用更安全[4],说明经过科学配置加工而成的中成药具有可观的疗效。另外,感冒类中成药品种繁多难以挑选和口感不佳是大多数人认为感冒类中成药的最大的问题。此研究还显示81.67%药店从业人员都可以很好地掌握有关感冒的专业知识从而准确高效地为患者开药,说明药店从业人员大多都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仍有18.33%的药店从业人员基本医学知识不扎实,存在不合理用药推荐情况。本研究显示,在用药情况中中西医结合占比最大。说明中药和中西结合用药不仅是药店从业人员推荐最多的治疗手段,也是感冒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中西结合用药呈现出了越来越高的热度。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经历了由起步到全面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常见病在临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在临床上相互结合,许多疾病的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单纯西医或者中医更好的疗效[5]。被普通大众和药店从业人员广泛接受。

4 建议

针对上述各点所论述的不合理现象,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提高普通大众对感冒类中成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

4.1 加强对感冒基础知识的宣传居民对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胶囊等中成药功能主治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尤其对于板蓝根颗粒存在较严重的滥用误用问题[6]。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感冒类中成药的宣传教育力度,多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向普通大众做一些相关的讲座,并向大众发放一些这方面的专业宣传手册,提高居民对感冒类中成药的认识程度。

4.2 加强对感冒类中成药的监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销售渠道的监管,严厉打击一些药店的虚假宣传现象,使普通大众的用药健康得到保障,提高疗效,从而增强大众对感冒类中成药的信任程度。

4.3 基层药店配备执业中药师中国许多普通民众有自我医疗的意识,家中常备一些常见病的广谱用药,但是所涉及的药品种类和适应证较少, 药品种类大多集中在抗菌药物方面, 缺乏其他用于自我药疗的常见药品品种和适应证的细分研究[7]。因此药店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执业中药师, 以便指导普通大众合理地购买和使用感冒类中成药。

4.4 提高对药店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由于中国中药本科毕业生中医功底普遍较差, 很多毕业生无法对感冒的基本证型进行区分,从而影响选方用药的准确性。药店零售店需要高质量的执业药师,提高对药店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4.5 改革医教模式 提升医学生素养高校要从药学服务的工作所需出发, 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改革教学方法, 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药学服务工作, 使中国执业中药师的队伍不断壮大, 素质不断提高[8]。

猜你喜欢

中成药药店大众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