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

2022-05-07吴文花张丽芳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耳穴胃肠道穴位

吴文花 张丽芳

近些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肿瘤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临床对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大多存在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表现,主要原因为手术刺激、麻醉药物影响以及切口疼痛等,发病早期阶段因为胃肠道蠕动受到限制,致使患者膈肌上升,运动功能衰退,患者存在强烈的不适感,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1,2]。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效果理想[3]。同时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不适及痛苦。基于此,此研究主要分析了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肿瘤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31±4.13)岁;肿瘤疾病类型:胃癌13例,肺癌16例,肝癌11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区间48~76岁,平均年龄(62.85±4.34)岁;肿瘤疾病类型:胃癌12例,肺癌17例,肝癌11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开展前患者不存在明显胃肠道功能受损情况;②具备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内科疾病;②具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

1.3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①耳穴压豆治疗方法:选择穴位,结合患者病情、疾病位置、临床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选择肝、脾、胃、神门及交感穴。首先使用探棒进行探测,发现敏感点,将压痕作为贴压标识,之后通过75%乙醇棉球对耳廓皮肤位置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使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耳贴,与压痕位置对准,贴好,使用指腹按压,注意按压力度,保证力度轻柔,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疼感且能够耐受为宜。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按压,频率为每日4~6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5 min,每次进行一侧耳穴贴压,3 d后进行另一侧耳穴贴压,两耳交替进行,一个疗程为10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②中药穴位贴敷。使用干姜、姜半夏、石菖蒲、麦冬等各15 g,碾粉作为备用,分别放置在患者双侧内关、足三里、中脘穴等位置,使用代温灸膏敷贴4~6 h 后除去,使用温水对皮肤进行清洁,每日进行1次。如果贴敷过程中患者存在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用。疗程为2周。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手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面对疾病和手术的信心,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4]。②术后胃肠道恢复。首先,做好早期饮食护理,术后4~6 h使用少量半流质及流质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饮食逐渐恢复至正常。其次,早期活动。为了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在早期指导和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6 h抬高上身45°,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帮助其翻身,指导其进行正确咳嗽和呼吸,进行抬臀床面运动、四肢屈伸外展运动以及散步运动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最后,早期拔管。为了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需要尽早拔管,如果患者不存在特殊病情要求,需要在术后第2天拔管,指导其下床,为患者详细解释,消除其心理疑虑,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恢复[5]。

1.4 观察指标干预后,将2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为首次排便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尿潴留、吻合口瘘。将2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使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对比将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对比 (例,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将2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现如今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占据所有疾病的第二位,同时肿瘤癌细胞增生较快,具有向远处扩散及转移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6]。目前临床对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便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的痛苦,因为疾病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恐惧治疗。除此之外,因为术后用药因素、麻醉因素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多数患者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较强的应激反应,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下,对胃肠运动造成严重抑制,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腹胀感[7]。对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压穴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效果理想[8]。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将2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有助于吸收机体及周围环境能量,辐射同人体固有频率相符的生物波,生物波对机体产生作用,在吸收、投射、反射及渗透的作用下形成生物共振效应,使机体细胞活性得到有效激活,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强化组织供养,改善新陈代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9]。本次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法主要对患者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实现对胃蠕动和胃酸分泌的调节,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姜半夏、石菖蒲具有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的效果;麦冬具有益胃养阴、生津除烦的功效;干姜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通过上述几味药进行穴位敷贴,不但具有刺激穴位止吐的功效,同时还具备药物止吐功效。该方法不会经过患者脾胃,所以不会对患者脾胃功能造成影响,对于药物入胃即吐以及无法纳药的患者来说十分适用。对足三里进行刺激具有补养气血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相关研究显示,耳穴埋籽对于刺激耳穴,激活耳廓附近神经及大脑网状系统,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麻醉焦虑症状及胃肠道反应具有一定的效果[10]。另外,耳穴埋籽能够对患者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进行有效调节,使患者的血压、心律等得到改善。中医学理论中耳和脏腑经络息息相关,耳廓位置有各脏腑对应的耳穴,对相应耳穴进行刺激具有调理的功效。恶心呕吐、腹胀等多为胃气上逆、脾失健运所致,选择耳穴脾、胃有助于运化水谷,和胃降气,使水液代谢得到改善,对于调节患者胃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导致患者存在焦虑症状的原因为情志不畅、思虑过多、气机郁滞致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其病位包括肝、脾、心、肾。耳穴心、脑、肾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除此之外,神门可镇静安神,对于改善胃痉挛症状,促进胃排空效果明显。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十分重要,肿瘤手术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加大健康宣教力度,使患者了解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其依从性,缓解甚至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11]。术后患者因为身体虚弱,处于空腹状态,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制定均衡饮食方案,对机体进行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早期拔管可以减少因不便或疼痛因素对早期下床造成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恢复。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环境护理干预,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等,保证病房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性,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

猜你喜欢

耳穴胃肠道穴位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