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脾益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22-05-07罗志强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

罗志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弥漫性肠黏膜炎症,其发病原因并未明确,病变期间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以及脓血便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病情进展存在密切的关联[1]。往常临床多是使用西药对该病进行治疗,常见西药为柳氮磺胺嘧啶,该治疗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极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中医认为[2],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脾胃功能障碍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以补脾益肠为主。补脾益肠汤近几年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因其健脾补肾、涩肠止泻以及补气益中等特点,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3]。为进一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将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铅山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补脾益肠汤辅助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铅山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45.36±5.62)岁;病程1~11年,平均(6.32±0.26)年。观察组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45.53±5.16)岁;病程2~12年,平均(6.25±0.25)年。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为自愿,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3]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者;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3]中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症相关诊断标准者。主症:舌苔黄、腹泻、大便有黏液,次症:咽干、口苦、脉滑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标准2项主症或任一主症+2项次症+西医诊断者;②左下腹或全腹存在压痛、肠鸣音亢进者;③经CT、MRI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者。排除标准:①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存在障碍者;②合并肠穿孔、肠阻隔者;③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

1.4 方法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 (上海爱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64,规格:1 g)对患者进行治疗,口服1 g/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补脾益肠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白芍各15 g,柴胡、防风、延胡索、木香、川芎、枳实各10 g,砂仁6 g,甘草5 g。水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2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个月。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3]进行判定,显效:腹泻、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溃疡面完全愈合;有效:腹泻、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溃疡面明显缩小;无效:腹泻、腹痛等症状未改善,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溃疡面未缩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分别对2组患者的腹痛、腹泻以及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③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对2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④分别对2组患者的头晕头痛、心悸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腹泻、腹痛以及脓血便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0、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0、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肠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损伤等因素相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引发肠穿孔、下消化道出血以及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5]。临床多是给予患者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长期使用该药物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低,且停药后病情极易反复,预后较差。因此,临床还需搜寻安全性更好、长期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的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才能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6],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便血”“痢疾”以及“肠毒”等范畴,发病机制主要与饮食不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所引起的脾胃气虚,外感风、热、湿之邪导致蕴结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脉络受损而发病。因此,需遵循益气健脾、涩肠止泻以及清热祛湿的原则。补脾益肠汤中的黄芪具有补气排脓、利尿消肿的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力;党参能够起到生津止渴、补气益中以及健脾益肺的效果;白术能燥湿健脾、利尿消肿;白芍具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柴胡能疏肝散热、止疟疾;防风可起到祛风解表、止泻以及止痉的作用;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以及止痛的作用;木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枳实可起到化痰散痞、破气消积的作用;砂仁具有温脾开胃、止呕止泻以及化湿行气等效果;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效果;川芎能够起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甘草补中益气,可调和诸药[7]。以上诸药合用,起到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8],该药物属于中成药,进入人体后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有利于改善末梢微循环,从而达到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水平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中观察组在使用补脾益肠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补脾益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补脾益肠汤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减少肠管蠕动的频率,使蠕动幅度减少,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方面可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党参所含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等成分,还能加快人体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治疗后可有效加快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消失速度,效果十分显著。此研究中观察组在使用补脾益肠汤治疗后,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利用补脾益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快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人体中的血清IL-10、CRP、TNF-α过度表达,将会影响到黏膜细胞的通透性,利用补脾益肠汤进行治疗,方中的白芍能够起到抗炎的效果,进入人体后还能改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可有效抑制血中炎性因子的表达[9]。此研究中观察组在给予患者补脾益肠汤治疗后,该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表明,利用补脾益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抗炎的作用,有利于调节患者血中炎性因子表达。在使用柳氮磺胺嘧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使用补脾益肠汤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发挥出协同的作用,可有效中和柳氮磺胺嘧啶的毒副作用,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疾病复发的情况,整体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此研究中观察组在使用补脾益肠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表明,使用补脾益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不会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补脾益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