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心颗粒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2022-05-07范海珠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有效率颗粒用药

范海珠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与窦房结激动状况有关,多数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长期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头晕、昏厥,甚至引起心脏衰竭、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针对病因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现阶段治疗此病的首选方案。但研究表明,常规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西药成分,不良作用大,易出现不良反应,且效果不明显。为减小药物蓄积对心脏的影响,临床尝试采取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归中医学“心悸”范畴,病机特点与心脉瘀阻、气阴两虚相关联。稳心颗粒属于中成药,因其不良作用小、药性温和,且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得到广泛使用[2]。但近几年临床发现[3],患者在使用稳心颗粒过程中,因自身不当操作,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只能通过延长服药时间改善病情。因此,如何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成为心血管内科的研究重点。此研究探讨了稳心颗粒联合健康教育对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9年5月—2021年3月在连州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各50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患者有24例,女患者有26例;年龄46~81岁,年龄平均(67.68±13.21)岁;患病时间1~18年,病程平均(10.12±5.47)年。对照组男患者有22例,女患者有28例;年龄48~85岁,年龄平均(65.21±11.13)岁;患病时间1~16年,病程平均(10.12±4.47)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医学诊断为心律失常者;②近期没有服用其他抗心律不齐药物者;③已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强烈者;③缓慢性心律失常者。

1.3 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基本信息登记,检测药物过敏情况,并进行心律不齐常规检测。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0950026)服药方式及内容为:采用开水冲服,选择9 g/袋盒装规格,1袋/次,3次/d,需连续服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服药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部分协助治疗。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①用药安全教育。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促进与用药安全科普工作,护理人员以“用药安全问题”为主题,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教育。首先,对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发因素、典型症状、预后等疾病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其次,为患者介绍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钠通道阻滞药物、β受体阻滞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钙通道阻滞药物)的抗心律机制;最后,特别提示患者不可脱离医生指导而擅自调整药物用法用量,为患者讲解不良用药的危害,强调遵守医嘱用药对于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宣传服药期间应避免服用哪类干扰药效的产品。②运动健康教育。为患者列举不利身体健康剧烈运动和刺激性强的娱乐活动,如快速高抬腿、深蹲开合跳、跳高等,并以口头+图片形式,告知患者剧烈运动时对心脏的影响;介绍性质温和且可行性强的有益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促使患者自行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方式。③生活健康教育。心律失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方式类别,告知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戒烟限酒,自觉调整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应激会引起交感神经张力骤增,增加心脏负荷,故护理人员应传授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介绍放松心情的方法,告知患者在产生消极情绪后,主动向亲人及朋友诉说,或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放松训练,采取合理的方式予以纾解。⑤急救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宣传心律不齐症状、脉搏的寻找、心跳频率的记录、突发状况的处理;现场演示帮助患者掌握心率加快后可采取的3种自救措施,即尽力咳嗽、用力憋气、按压内关穴与合谷穴,组织患者进行2~3次模拟练习,确保所有患者均已掌握动作要点。

1.4 观察指标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总有效率情况,并将数据详细记录。①心电图指标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ST段下移。具体为:室性早搏是多为窦性心律出现前的室性冲动,出现形式分为单独、成对;房性早搏发生于窦房结之外任意心房部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期表现症状;交界性早搏是窦性激动未发生时,房室交界部分出现提前激动;ST段是以QRS波群结束作为起点,以T波开始作为终点的平线,正常值应在等电位线附近,当发生下移时不可超0.05 mV。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判断标准为:患者心跳频率恢复正常,呼吸过速症状消失,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有效判断标准为:患者心跳频率稍微高于正常值,呼吸过快症状减少,脸色及精神状态趋于正常;无效判断标准为:心跳频率未变,呼吸过速症状加重,脸色苍白。

2 结果

2.1 心电图情况试验组在治疗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接性早搏、ST段下移结果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比较 (例,

2.2 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心律失常最先表现为心跳频率异常,而由此引发呼吸困难,胸闷无力的症状,并且心律失常大多是突发性疾病,治疗难度大,患者普遍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市面上大多为西药,药物不良作用大,因此药性温和、疗效明显的稳心颗粒成为首选药[4]。但近几年研究发现,患者在服药期间会因为缺乏一定的健康知识,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在用药期间由于操作错误导致病情加重[5]。由此可见,在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对于控制心律失常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健康教育为临床常用干预方式,能够快速提高患者对健康的认识,促使其自觉改变自身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与习惯,进而减少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电图情况数据小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照组只是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一般在初期阶段会表现出明显效果,但是后期治疗中受患者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导致效果不佳。因患者在确诊后产生极大心理压力,在精神上表现高度紧张感,同时加重抑郁症状,但焦虑情绪更易诱发心律不齐[6]。治病时过度焦虑状态会降低患者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质疑药物疗效的想法,同时因缺乏相关健康用药知识,患者私自改变药物用量,或者增加用药频率,以达到自己心中的治疗效果,完全忽视医嘱,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缺乏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会出现作息方式混乱的情况,而不健康的作息方式使得又会导致心律不齐再次发生,复发后也只能采取服用稳心颗粒进行保守治疗。身体长时间服用药物后,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对肝、肾造成慢性伤害,最后,不仅药效无法发挥,还会加重心律不齐症状。

试验组采用稳心颗粒配合健康教育进行治疗,疗效更好,一方面原因是稳心颗粒属于中成药,药性温和,适当服药除了可以改善心律不齐的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起到巩固根基的作用。因此,服药后要积极配合日常调理,增强身体锻炼,使得药效最大化发挥的同时,减少心律不齐的复发次数。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保证治疗的质量[7]。通过向患者宣讲相关的用药知识,避免患者出现因药物服用错误导致的身体伤害,或不当的饮食方式,使得药物效果降低。通过对疾病知识的宣传,增强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了不必要的焦虑感,同时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8]。通过对不良运动方式、不当娱乐方式的宣传,患者有效避免接触该类活动,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在采取合理锻炼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治疗效果。最后,在健康的作息方式及合理的锻炼共同调理下,患者病情得到极大改善,心律不齐发生率降低,患者整体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极大地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有效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状态。因此,试验组稳心颗粒配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式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健康教育的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对恢复总有效率情况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有效率颗粒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很有效率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