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实剧的写意化阐释
——浅析原创黄梅戏《初心》的艺术思政内涵

2022-05-07

黄梅戏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初心舞台

□ 彭 钰

前 言

大型原创黄梅戏《初心》,反映的是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基层青年纪检监察干部优秀代表李夏的先进事迹。该剧是滁州演艺集团为建党百年献礼,精心打造的一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教育意义深刻、感染力强的舞台艺术作品。全剧共分为六场,分别是《选择》《驻村》《帮扶》《救火》《追款》《牺牲》,将一位年仅33 岁的优秀基层干部李夏的形象有血有肉地立在了舞台之上。

本文将聚焦该剧,谈谈笔者的若干感受,剖析优秀艺术作品通过多维度表现手段以达成道德引领功效的成功之处。

一、主创班底阵容强大

观演之后,深刻体会到该剧的主创班底实力雄厚,将一部写实题材的作品做出了如此强烈的写意化阐释。该剧由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编剧、一级作曲家徐代泉作曲、国家一级导演唐大康执导,形成铁三角创作团队,构建了该剧的灵魂。国家一级演员赵章伟、沙红,二级舞美设计师郑长青、著名配器董润淮等一批优秀人才均加盟该剧,以台前幕后的形式为该剧真正立于舞台倾尽全力。

二、正能量诗意化体现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滁州演艺集团艺术创作的根本遵循,《初心》一剧极好地践行了这一主旨。正如唐大康在其导演阐述中所言:“《初心》是部正剧,是以李夏生前事迹为依据,经过艺术提炼,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人物再现,舞台上树立的各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和他们的行为,更加深刻地展现李夏同志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一生,这是一部充满了正能量的正剧。”虽说是正剧,必然存在题材上的规定性和宣传上的现实性,但该剧真正做到了不给予人说教感,以平凡小事凝练成典型情节,环环相扣,把剧中人物的遭遇、压力、责任、挣扎通过个人思想认识上的变化积蓄起剧情之美、人性之光,让观演者情绪、思维紧随其动,以艺术的视角引导人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的现实状态,强化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该剧自公演以来,众多观众毫不讳言地提及观剧前后的心境变化,坦言该剧艺术以写意的视角去写实,他们感同身受,从剧中李夏的种种表现对标自身,感受艺术于无形之中树立的榜样力量。

三、情境设置的写实与写意

(一)推动情节发展的典型事件

王骥德在《曲律》中言,“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1在《初心》的六场中,第一场《选择》、第二场《驻村》、第三场《帮扶》、第五场《追款》都是体现李夏在常态工作中的场景,让观演者真切感受到了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剧中以写实的手法将其当年看似平凡其实又不平凡的一个个片段串联了起来,真实感人;在第四场《救火》中,重写实,带写意,通过突发事件增强戏曲冲突,重温入党誓词的场景在全剧中形成一次小高潮;而第六场《牺牲》则是将写实和写意有机结合,既有李夏在抗击利奇马台风中临危受命、冲锋一线,最终为救援群众以身殉职的真实再现,又有干部、百姓为其行动和精神所感染而迸发出来的团结、奋进之力,以一种写意化的笔触将剧情推向了最高潮。

(二)虚实结合的空间设计

在《初心》的舞台上,除了能看到演员的精湛表演,不容忽视的还有它的舞美空间设计。整体舞台的设计是干净质朴的,无论是家居场景、办公室场景、农户家场景,还是突发事件工作现场的场景,都能够有效地体现氛围,为辅助剧情,舞台设计的切换可谓是无缝对接,更好地烘托了剧情。如剧中家庭聚会的温馨画面,到农户家谈心搓玉米棒子的生活场景,党旗出现在幕布上重温入党誓词时的心灵震撼,冒雪追款中雪景的呈现,全剧终李夏立于高台之上的光辉形象,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均达到了高度渲染之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舞台空间做了一个有跨度的延伸,将原本乐池的部分扩充为阶梯式的舞台,视觉上的舞台呈现出来更好的层次感,而且着实拉近了观演关系,让观演者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对待,而是舞台上下融为一体;剧中若干错空的场景也是通过舞台空间的切换、灯光的配合而达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舞台艺术效果。

(三)规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对“规定情境”做过如下阐述:“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和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到的一切。”2在《初心》一剧中,人物关系不是特别复杂,以一个平实但不平凡的李夏人物形象塑造为主线,结合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家人、干部、百姓形象塑造,组织成了一张重点突出、辅助精彩的关系图。

四、音乐是诗意的翅膀

一部优秀的黄梅戏作品,必须是以音乐来对其进行烘托和提升。徐代泉老师一直潜心于黄梅戏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他的音乐婉转优美,保持了浓郁的黄梅戏原生风格,通过唱腔设计对角色、身份、情感等方面拿捏非常精准,《初心》一剧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

全剧共四十三曲,贯穿始终的黄梅戏韵味,让观演者感觉没有离开黄梅戏的本色,身处黄梅腔、黄梅调的氛围之中。

剧中主题动机之一(谱例1)在第五、九、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七曲中出现了十次之多,尤其是第三十七曲《诉衷肠》(谱例1),作为全剧核心唱段之一,在李夏和万云萍的夫妻对唱中,唱词质朴,依字行腔,运用优美的旋律将二人的深情渲染,刻画了人物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

谱例1:

另一个主题动机(谱例2)在第一、二、十七、三十九曲中以器乐序曲、女声唱段、宣誓背景、过场音乐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演绎,在似曾相识的旋律中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尤其是第二曲高度凝练了全剧的主旨,起到了开篇点题之功效;第十七曲作为重温入党誓词的背景音乐,将整个舞台都“燃”了起来,观演者获得了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升华。

谱例2:

第四曲藉剧情巧妙地安排了李溪妍(李夏女儿)演奏的钢琴曲《送别》,没有跳戏突兀之感,反而更进一步地推进了剧情发展,同时也对结局作出了一定的暗示。

剧中的锣鼓音乐也是可圈可点的。在第十一曲中以欢快的锣鼓点体现出李夏刚刚驻村时昂扬的工作状态;而在第二十五曲救火场景中,锣鼓点的密集,结合舞蹈的场面勾勒出紧张、高效的救火场景,真可谓是锣鼓声声扣人心弦。

五、虚实之间的铸魂功效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积淀了丰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将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心理价值、德育价值高度浸润其中。所以,新时期的戏曲作品更是要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旗帜,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手法来真真切切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初心》在剧本创作之初,就极为注重用潜移默化的手笔融入审美和育人的元素。编剧朱万曙教授将一部正剧以诗意化叠加写实性进行体现,语言化作唱词,既平实又动人,还不给人以说教之感。徐代泉老师进行曲调创作时,把黄梅戏老腔老调赋予新时代特征,让观众既徜徉在传统氛围之中,又深切体验到新元素融入后的时代感,尤其是年轻观众非常利于接受、乐于接受。唐大康导演对剧本的高度掌控体现在舞台调度、演员调度上,对戏曲规律把握得游刃有余,又恰到好处地结合了现代话剧舞台上的呈现手段,使得整部剧推陈出新,“洋气”了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不仅可以使年轻人在艺术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年轻人形成健康的人格”3。艺术思政是立体化的,多维度的,显隐结合的,所以它爆发出来的正能量亦是巨大而深远的。

该剧首演时曾经组织滁州学院师生前去观演,师生们在座谈会上直抒胸臆。观演学生感叹听着熟悉的曲调,随着剧情而走毫不跳戏,观演之前没有想到用黄梅戏表现现实题材有着如此的震撼作用。有观演老师说:“这部戏在校园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教育非常高级,很走心”,该剧可以作为艺术党课、艺术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推广,没有年龄障碍,容易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结 语

目前《初心》完成了首演,由于它在戏曲多个领域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已经在舞台上初见成效。主人公李夏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生动,不再是高大全的说教,而是身边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之事,极具现实教育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希望这部剧能在学生中大力推广,以实感人,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积极融入。相信该剧在后期不断的打磨、巡演过程中会越来越成熟,以艺术的手段将当代楷模风范在舞台上精彩呈现,以艺术的精神感染受众,并以此为风向标,让更多正能量佳剧矗立在新时期的艺术舞台上。

猜你喜欢

黄梅戏初心舞台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永远的初心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